APP下载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2017-03-27雷立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6期
关键词:口病干扰素组间

雷立春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辽宁 兴城 125100)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雷立春

(辽宁省兴城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 对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予以探究并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手口足病患儿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上述不同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 对手口足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儿的病痛,是手口足患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干扰素;炎琥宁;手口足;疗效

手口足病是小儿群体中一种非常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其病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引起,夏季比较多见,当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粪便和唾液时,使得机体受感染,在其手上、足部或者是口腔部位出现了小疱疹,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彻底时,很有可能出现肺水肿、心肌炎等病灶,严重时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1]。本文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手口足病患儿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观察组30例患儿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有效减轻了患儿的病痛,利于机体快速康复,现具体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手口足病患儿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口足预防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患儿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儿,对照组30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该组中男性患儿占22例,女性患儿占8例,患儿年龄分布在6个月~7岁,患儿平均年龄为(3.2±0.5 ) 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该组中男性患儿占18例,女性患儿占12例,患儿年龄分布在5个月~7岁,患儿平均年龄为(3.2±0.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为了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将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补液、补充维生素以及降温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患儿干扰素进行肌注治疗,具体剂量为5万~8万U/kg,1天肌内注射1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炎琥宁治疗,取5%的100 mL葡萄糖注射液融入到10 mg/kg炎琥宁注射液中,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天滴注1次,此外对两组患儿均加强口腔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情好转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1.4 评价指标:两组患儿接受上述不同治疗方式后,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导指引》的相关规定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分析,治愈: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患儿无新皮疹及并发症发生,体温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儿治疗后,无任何改变,甚至出现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连续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治疗总有效率为疗效指标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n(%)]

3 讨 论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儿手足口的发生率非常高,其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尤其是3岁以下的儿童,患儿在发病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表现,体温持续不退,且不断升高,当患儿病程越长时,病情就越发重,给患儿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本文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对小儿手足口进行治疗,不仅有效控制的病毒感染,而且加快了患儿机体的康复,提升临床治疗效率[2]。

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达到抗病毒、抑制病毒感染细胞生长;在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寄生虫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而炎琥宁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ACTH释放,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二者相结合,为手足口患儿提高了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促进患儿机体快速康复和减轻患儿病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儿仅使用干扰素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而观察组则联合使用了两种方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效果明显劣于观察组,P<0.05且组间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总之,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是手口足患儿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1] 郭红.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213-214.

[2] 黄奎军.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187.

[3] 李春.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5):121-122.

R725.1

B

1671-8194(2017)06-0034-01

猜你喜欢

口病干扰素组间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