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开放式区域活动各要素的开放程度谈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2017-03-27赖玉薇

新课程·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策略

赖玉薇

摘 要:开放式区域活动中区域材料的投放、区域内容的设置、区域空间的划分以及人际关系等各要素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开放式区域;创造力;培养策略

苏联研究者波特吉雅夫认为,创造过程是一种由已知向新的未知进行质的转变的独特形式,研究幼儿创造力问题的关键之一是深入分析幼儿的创造过程。幼儿创造活动的核心,就是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开放式区域活动正是能满足幼儿探索创造需求的活动。

区域活动的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但是,开放式区域活动并非说越开放越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其中各因素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中班幼儿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交往意识,此时的创造力倾向是发展最快的。因此,笔者从开放式区域中几个因素的开放程度来谈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一、从传统的教师对区域材料的投放到引导幼儿主动搜集区域活动的材料,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热情

传统的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以教师为主,教师投放什么材料,幼儿就操作什么材料。投放的区域材料以学习型区域为主,幼儿操作探索的空间较有限。幼儿显得较被动。开放式区域以低结构的探索材料为主,玩法多样,以幼儿的兴趣和前期经验为前提。

我们尝试在课题试点班选择一个主题为切入点来开展课题研究,而这个主题是由一个主材料“纸箱”而引发生成的,即:百变纸箱。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取和利用一般都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主,儿童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利用,能使有限的材料体现出无尽的教育价值。同时,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纸箱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盒,易搜集。虽然材料用得快,但是幼儿参与搜集材料的积极性高,能根据材料的使用情况随时补充材料。孩子们区域活动的内容就是由这种材料生成并丰富的。

例如,课题研究开始阶段,班级里摆放着幼儿搜集来的大小不一的各类纸盒。如何收纳整理各种类型的纸盒成了幼儿需要探索的第一个内容。在教师引导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我是整理小高手”表格的运用就大大鼓励了幼儿观察各种盒子的特点并创造性地折叠盒子和摆放盒子,使大盒子能尽可能地多装小盒子。幼儿通过表格记录方式对自己每次整理纸盒的数量进行比较,以激发下一次的探索。同时,谁能在大盒子里装下更多的小盒子,也成为孩子们互相探索创造解决问题的内容。一个简单的整理收纳纸盒的活动从纵向和横向激励了孩子挑战自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幼儿搜集主材料纸盒的基础上,教师只需投放引发性材料和辅助材料。引发性的材料如工具书、尺子、笔、白纸等等。辅助性材料则是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补充,如在探索区中增加手电筒、镜子、放大镜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情况,当前的材料不能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教师需及时补充丰富。

材料的开放是以逐步递进开放的方式,首先在试点班小班阶段的时候,在班级原有区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材料超市区域,幼儿有需要材料的时候进材料超市取用。然后材料逐步开放,到了中班全班的材料都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材料超市。这样逐步有层次的开放,从提供材料和使用材料的多样性上打开幼儿思维,激发幼儿创造的意识和动机。

二、从传统的教师对区域内容的主导到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主的内容的开放,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学习型区域为主的传统区域活动,重在短期目标,玩法明确,幼儿能探索的空间有限。而以探索型区域为主的开放式区域活动,重在长期发展目标,玩法多样,幼儿探索的空间无限,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例如,试点班区域活动“百变纸箱”,是从幼儿的操作活动情况来进一步拓展延伸区域的内容。当有位家长带来了一个装电视的大纸箱时,刚开始孩子们喜欢躲在纸箱里面玩,后來会将碗、勺子、布娃娃等放进纸箱里,逐渐将纸箱变成娃娃家。当有小朋友说,娃娃家不够漂亮的时候,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孩子们主动对纸箱进行了装饰,变成一个漂亮的娃娃家。有时这是一个娃娃家,有时这里又是某个孩子的私密空间。

某天,有个孩子拿着手电筒在私密屋的纸箱中照彩色的瓶子,发现了彩色的影子,大家都感到很神奇。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孩子们就在探索活动区中用矿泉水瓶装了不同颜色的水,专门来探索影子,并逐渐延伸出各种影子的变化,探索内容更加丰富。

区域活动内容的逐步开放,是教师以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目标为前提。课题组结合“百变纸箱”这个区域活动内容在观察试验班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班幼儿的发展目标。虽然活动内容对幼儿是开放的、发散的,但是每次活动的提升,老师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将幼儿零散的、偶发的经验整合、拓展,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从传统的教师对区域空间的绝对划分到以幼儿区域探究为主的相对划分的开放,提供幼儿宽松自由的创造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行为

活动区的划分并不是一开始老师设计好的,而是老师在幼儿探索纸盒玩法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的划分丰富和完善。即原本固定的材料只能在固定区操作逐步开放到幼儿可以由自己的想法跨区域操作;在开放式活动区中幼儿可以串区活动,由幼儿之间的互动,引发区域之间的互动,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行为。

课题开始阶段,最初只在班级划分相对的静区和动区。随着孩子们对纸盒的探索和深入,静区进一步划分为欣赏性活动区(以阅读和作品模型展示为主)、表现性活动区(以美工、建构、私密屋为主),动区划分为探索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再将教室的区域进行进一步划分。运动性活动区在教室走廊。表现性活动区(建构在教室的中间,美工在教室的右侧靠近窗户处),欣赏性活动区(阅读在教室右侧后方靠近卧室、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左侧后方以及美工的展示台面上)。探索性活动区(以科学、数学为主在教室的右侧和中间)。

四、人际关系的开放,促进幼儿个性地创造表达

幼儿的创造力通常表现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往往以一些不经意的动作、语言等形式出现,是一种潜在而非定型的能力,具有情境性、偶然性等特点。

开放式区域活动,师幼关系和幼幼关系更加开放,老师尊重幼儿的个性表达。老师的观察是基于每位幼儿原有水平的创造性表现,进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班级专设“创意达人”板块展示,教师用照片辅以简单文字的形式来鼓励幼儿对同一操作区的纵向创造性深入挖掘,同时也互相激励同伴,同一操作区我有更独特的创造玩法。因此,老师及时的引导和捕捉,描述儿童的想法和行为,并提供支架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地创造表达。

在开放式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从主动搜集区域活动材料到创造性探索材料的不同玩法以及一种玩法的深度探究过程中,在观察、操作、思考中学会发现,学会运用。这不仅打开了孩子们探究活动的思维,拓宽了孩子们活动的视野,还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行为。

参考文献:

[1]H·H·波特吉雅夫.有关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新观点[J].邓鲁萍,译.全球教育展望,1991(2):75.

[2]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学习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3]程黎,程霞,张睿.国外关于幼儿创造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12).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改及陶研专项课题《开放式区域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培养的实践研究》(FJJG15-30)。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策略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孩子唤醒了我的创造力
智商、创造力与创新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