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法中个性的拓展
——以黄庭坚为例

2017-03-25彭育龙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论书法帖黄庭坚

◆彭育龙(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浅谈书法中个性的拓展
——以黄庭坚为例

◆彭育龙(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黄庭坚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重要代表,在宋四大家中无疑是最具个性风格最具创造性的书家。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最经典的学习范本。学习黄庭坚的书学思想内核与精神所指,对其书学思想的体会和风格形成的观照,能启发学书者个性化的训练与创造性的培养,对书法学习当中的个性化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

黄庭坚 书法 个性

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好书法。然而绝大数的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误入歧途。要么死临字帖,年复一年不能出帖,变成书奴;要么不学经典,信笔为体自以为是,终入俗道。我们知道,艺术创作既讲传统,又重创新,既讲共性又强调个性,没有传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缺乏个性,艺术就没有生命力。可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许许多多书法家的个性风格史,没有个性就没有书法。那么,在书法实践中,我们如何拓展自己的个性呢?宋代的黄庭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学书重在选帖,平正为主,个性强者为辅

学习书法选帖尤为重要,平正的法帖有益于对间架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个性强者的法帖有助于自我的个性拓展与变化,为后面个性化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书过程中,大多数学书者往往不善学习,不知道如何选帖,人云亦云导致一头雾水,且路数不正者为多,对日后自身的书法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好的范本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让学书者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有助于向更加宽广的路数发展。黄庭坚曾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①他因师法周越,而学得二十年抖擞气,后来受到苏轼的影响,才渐得用笔的法则。所以学书法开始所受的影响很重要,若学习路子不正,很容易学到不好的东西,养成难以改变的坏习气。翁闿运曾在《论黄庭坚的书法》中说:“若以黄书比之苏米,以唐诗为喻,苏犹李白;黄如杜甫;米犹李贺鬼才……学三家书,当以苏黄为体,米芾为用。诗宗杜甫,继读百家。可免仰攀不及,误入歧径”。②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以黄庭坚为例,他的真、行书两种书体的特色都是中宫紧密,四周线条都往中宫紧靠,横竖撇捺打开,呈现所谓往字中心的“辐射式的结构”,纵横开阖,龙蛇起舞。再加上用笔的欹侧,所以能突破晋唐以来结构平稳布局的形式,又能保持重心相对稳定的结体,独创一格。因此以他的法帖为根基,是相对易于理解其字形结构且又不乏个性的作品。对于楷书黄庭坚认为:“楷法欲如快马入阵”,因此他的楷书行笔稳健,而且结构严谨,这样学习黄庭坚的书法就不会轻易走入邪道。黄庭坚自己在选择范本时说:“至于行书,则王家父子随意肥瘦,皆有佳处。近世唯颜鲁公、杨少师特窥其妙。”黄庭坚的学书是较为注重楷书基础的,以至于黄庭坚的楷书也是举世公认的自成一家,他曾有论述:“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法,草书不难工矣。”③可知黄庭坚的草书成就是跟楷书的基础密不可分的。

字帖选好后,不可朝秦暮楚、浅尝辄止、三心二意,还要确定好学习的方向,初学以平正为主,一步一步打下深厚的基本功,尤其是要认真体会书法结字的一般规律。当基本掌握平正结体之后,可在大的结构准确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变化,施展对字的空间结构的拓展,并适当学习有个性的法帖。对待个性强的法帖应以感受理解为主,找到其个性形成的根源,因为个性强的法帖习气较重,恐学到不好的习气。黄庭坚在师法上以二王、颜鲁公以及杨少师为宗,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尤其是对苏东坡楷法的学习,对其字形间架结构与用笔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再广泛吸收众长,继而形成了自己的用笔技法和字形结构,终成大家。我们学习书法时既要师法众家,打下坚实的基本功,更要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的自我个性的拓展。

二、在共性的基础上强化个性,突出个人对法帖的理解

所谓“在共性的基础上强化个性”是指在古代法帖中找寻共性的部分并加以强化,这其中主要是指结构特点和用笔技法上的共性,在共性的基础上再注重个人特色的挖掘。其中对共性学习和理解都是书法艺术中所潜藏的一般规律,在把握住共性的前提下去进行发挥与拓展就会相对比较自由,而又不失于法度。黄庭坚在学习古人法帖时说道:“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④这是临习法帖的方法,要坚持不懈,就能达到形似,随后不断深入,从形似到神似。要达到这个程度就必须用心体察并实践,学到精髓。同时黄庭坚又说道:“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视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⑤也就是讲学习古人法帖,要熟读、精读、勤读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才能得其真谛。对作品作透彻深入的理解,既悟出登堂入室之道又得师法前辈的精髓,同时也悟出自己对作品结字用笔的深切体会,才能运用自如、推陈出新。学习前人法帖不是仅仅拘泥于手头上的简单临摹,要实临、背临和意临,反复看字帖,读字帖,理解字体的造型结构,用心感受,对法帖的结构规律与用笔技巧都要了然于胸,一步一步把握法帖的精髓和神韵,才能达到下笔从容、时出人意、个性突出。黄庭坚在对《兰亭序》的学习中曾说:“《兰亭》虽为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⑥这就强调学习古代法帖应以对作品的理解为主。在书法实践的练习中最容易出现机械的临摹、不动脑子的写,就是无数遍的抄书而已,这样即使达到了形似,也难以做到在学习中悟出新意,更难以体现自己的才情,这样就无所谓发展和创新了,这就是在临摹时没有做到主动的观察与思考,只有多去理解对象,思考它的一般规律性东西,才能学有所得。黄庭坚正是如此做的,尤其是其行楷一路,虽然面貌奇崛时出新意,但细看仍能看出其作品的出处,其中二王、颜真卿、杨凝式等人的痕迹不辩自明。所以在临习法帖时应该先把握对象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规律性的东西,掌握之后才能转益多师,然后强化共性,加深字体结构规律的深刻理解,之后才有可能任意发挥,而个性突出。

三、取法众家,化出新意

中国书画的传承与发展自古讲究一脉相承,能成大师者都经过多方的广采博取,逐步地寻找而探索出自己的面貌。黄庭坚也是如此,并且是坚持不懈的,早年以周越为师,学得抖擞俗气;后又取法苏轼,乃得古人笔意;对杨凝式的书法也学了很多,他自己说过:“少师此诗草,余二十五年前尝得之,日临数纸,未尝不叹其妙”⑦所以黄庭坚的书法得杨凝式之骨。黄庭坚非常推崇颜真卿,对他的师法也是很多的,曾道:“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唯张长史与鲁公二人。”“余极喜颜鲁公书,时时意想为之,笔下似有风气”⑧,因此黄庭坚的书法具有颜体的气魄恢弘、严整大气。另外张旭、怀素、智永以及唐代诸家都是黄庭坚所学习过的。虽然学习这么多,却用心不杂,而是一点一滴的感受理解,也没有以此而满足,一直在探索新风。黄庭坚自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⑨,这也说明了他的艺术追求,不寄人篱下,有敢于突破前人而自立家门的气魄。学习前人只是学习的手段而已,而探索新的风格面貌才是最终目的。

今天,学书者大多没有这样的认识,只是单一地以达到酷似对象为目的,没有上升到为我所用的创新上,也就缺乏基本的创作能力,所以树立正确的艺术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实践学习中,学书者可以多选几本不同书家但有他们之间师承联系的法帖,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选一些风格迥异的法帖,进行对比的分析和理解,将更加有助于学习与实践。其中共性的特点更加容易提炼消化,对个性的拓展作用是巨大的,有助于个性的培养和形成。

四、结语

我们知道学习书法形成个性风格是每个书法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梦寐以求的终极归宿。“游艺犹如探宝山,百人九九手空还。”书家个性的形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其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意趣等等相关联。

书法的学习既要路子正确又要不乏新意,对待古代经典范本的学习取舍尤为重要。只有立足传统经典,着重培养自己的个性元素,将临摹与创作相结合起来,才能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语言和风格面貌,最终学有所成。

注释:

③翁闿运,论黄庭坚的书法,《书法》,1984(2):21

②同上

③崔尔平选注,黄庭坚论书,《书法》,1984(2):44.

④崔尔平选注,黄庭坚论书,《书法》,1984(2):42.

⑤崔尔平选注,黄庭坚论书,《书法》,1984(2):44.

⑥崔尔平选注,黄庭坚论书,《书法》,1984(2):41.

⑦水赉佑,新俏瘦硬 清雄雅健——浅谈黄庭坚书学,《书法研究》,1986(1):77.

⑧水赉佑,新俏瘦硬 清雄雅健——浅谈黄庭坚书学,《书法研究》,1986(1):77-78.

⑨崔尔平选注,黄庭坚论书,《书法》,1984(2):43.

[1] 倪文东.书法创作导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2] 范国新.苏黄“尚意”不同的理论阐释[N].书法报,2013-04-03(13).

[3] 水赉佑.新俏瘦硬 清雄雅健——浅谈黄庭坚书学[J].书法研究,1986(1).

[4] 傅申.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砥柱铭卷)研究[J].中国书法,2010(5).

[5] 翁闿运.论黄庭坚的书法[J].书法,1984(2).

[6] 崔尔平.黄庭坚论书[J].书法,1984(2).

[7] 徐利明.苏、黄异同论[J].书法研究,1992(4).

(彭育龙,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王镛工作室本科,获文学学士学位,攻书、画、印专业;2008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书法院书法研究生班;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在读;现为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论书法帖黄庭坚
烟云尽态
——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展
《宝贤堂集古法帖》研究综述
论书绝句·评谭延闿(1880 —1930)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代书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