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践中探索高校钢琴教学的“美”

2017-03-25孙佳佳阳光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练琴弹奏钢琴

◆孙佳佳(阳光学院)

从实践中探索高校钢琴教学的“美”

◆孙佳佳(阳光学院)

钢琴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良好人文素质人才的学科,是学生提高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基础,应当跟随高校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进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但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钢琴教学变成纯技术技巧的传授,没有从音乐本身出发,挖掘音乐的美,导致学生钢琴演奏音乐性差,造成“技高艺低”的怪圈。因此,本文试图从音乐“美”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美”为策略解决高校钢琴教学的问题,以期对钢琴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校钢琴教学 音乐“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钢琴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钢琴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良好人文素质人才的学科,是学生提高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基础,应当跟随高校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进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但在目前的高校教学中,钢琴教学变成纯技术技巧的传授,没有从音乐本身出发,挖掘音乐的美,导致学生钢琴演奏音乐性差,造成“技高艺低”的怪圈。因此,本文试图从音乐“美”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钢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美”为策略解决高校钢琴教学的问题,以期对钢琴教学实践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目前高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认谱的重要性

高校音乐学生入校时,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导致其钢琴基础和音乐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虽然从小学习钢琴,但并没有进行规范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认谱习惯;有些学生在高中时才开始学习钢琴,为了参加艺考选择了超越自身能力的大作品,导致其演奏效果与原作大相径庭等等。她们在弹奏作品时,只注意了音符的正确,对于节奏、指法、谱号、调号、临时升降号以及各种表情术语等完全忽略不看,更不用说对作品的曲式、段落、乐句等进行分析。所以作曲家在乐谱中力图表达的音乐思想内涵及其音乐形象,由于学生看谱的粗心,导致无法准确地传达出来,甚至有些学生直接对乐曲风格产生严重的偏差理解。例如,写在乐曲开始的音乐表情术语一般会提示乐曲的速度或情绪,这直接影响学生对整个乐曲的风格把握;指法的错误运用也会造成乐句的不连贯,声部层次的混乱等等。

(二)错误的练琴方法

1.练琴毫无目的与计划。学生练琴时,永远只会从头到尾弹,碰到弹错或是卡住的地方,完全无视,一遍一遍毫无目的地弹奏。每次回课的时候,乐曲总是磕磕绊绊不能完整流畅地弹奏,作品难点没有经过重点练习,导致长时间的练习也无任何进展,练琴效率极低。

2.缺乏慢速练习。学生刚接触到新作品时,没有确定指法、乐句等,就用较快的速度弹奏。作品比较熟练时,仍然用快速进行练习,完全没有慢速训练,导致作品一开始就出现乐句断裂、音响浑浊,作品难点无法通过慢速有针对性的训练而解决。

3.练琴缺乏耐心。学习钢琴是件苦差事,需要独自忍受孤独寂寞的同时,还要捺下性子去琢磨每个音符。但是有些学生弹琴时总是心浮气躁,简单的一个乐句,总是要重复弹奏开始的几个音才往下弹,或是乐句中间弹错又重新弹,导致弹奏总是“结巴”。

(三)作品难度太大

钢琴作品难度主要表现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两方面。钢琴演奏技巧难度主要表现在作品结构、长短、速度、力度、节奏、调性变化、指法多样性、多旋律声部、高难度弹奏技巧等。钢琴音乐表现难度则体现为融合作品的时代背景、情感表达、创作思维等复杂内容,对于音质音色、呼吸气息、钢琴触键、踏板应用的良好表现,体现出个人的审美情趣及乐感。因此,选择正确合适的作品,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考试或比赛中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让学习者对将来所要克服的难度技巧和学习曲目有清晰的了解。可惜的是,有些学生好高骛远,选择超出自己实际能力的高级别作品,导致所弹奏的作品在速度上远达不到要求,完整性也欠缺,更不用提及乐句感、层次、结构、触键音色、力度、音乐表现了。选择这种大幅超越自身能力的作品,对于学生的自信心和钢琴弹奏能力训练百害而无一益。

(四)机械化弹奏

1.教师层面。长期以来,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轻艺”的现象,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授学生的演奏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当然,良好的技术能够表现优美的音乐,技术是艺术的基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良好的成绩。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淡忘了艺术的重要性,片面强调技术性,忽略了只有艺术而没有技术的音乐就像海市蜃楼,不堪一击;而只有技术而没有艺术的音乐则像是一堆堆砌的音符,毫无美感。从而造成学生弹奏出来的作品索然无味,仅仅停留在演绎音符的机械化操作阶段。

2.学生层面。很多学生在弹奏作品时,只思考谱面上的音符与记号,认为完整流畅弹奏钢琴作品就可,却忽视了作品中所蕴含的内涵。他们从不去查阅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生平,没有内心听觉和情感体验,弹奏时对作品毫无联想和想象。即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弹奏技巧,但是他们不懂音乐,忽视音乐的表现能力,毫无审美意识,也使钢琴沦为制造音响的工具。有些程度较深的学生,他们的技巧娴熟,技艺超群,但是他们弹奏的音乐如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了无生趣。

(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国外的钢琴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欲望,例如俄罗斯的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要求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计划,教师对其进行方向性引导。这种钢琴教学让学生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理性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的不足或者兴趣制定相关的学习内容和计划,对所弹奏的作品能够积极主动的分析了解。

国内的钢琴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对作品的处理传授给学生,对怎样发展学生理解力、创造力不够重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兴趣,丧失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课程的热情,更别提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有些国内钢琴教师责任心较强,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课堂上讲解了大量的演奏技巧知识,造成部分学生课堂知识无法完全消化,无暇顾及其他,或者造成有些学生对教师和课堂过分依赖,缺乏自主思考学习能力。

二、以“美”为策略解决高校钢琴教学的问题

(一)以“美”为策略引导正确认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曾提过:“准确的读谱好比一个良好的胚胎,为日后的发育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读谱教学的顺利进行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根本,是弹好一首作品的关键因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生学琴事半功倍的良药。

每首作品都是作者思想内涵的表达,每个音符都蕴含作者的内心体验,乐谱对于每位弹奏者来说不应该只是写满音符旋律的纸片,而是表达内心情感,表现音乐美,体现其应有的人文精神和美学品质,所以我们应该以“美”为策略引导正确认谱。例如,当学生的指法错误时,就会破坏乐句的连贯性,导致音乐美的缺失,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指法弹奏,营造“美”的旋律线条,促使学生从旋律“美”的角度出发改正指法错误。当学生不看速度力度等表情术语时,其音乐只是各个音符的拼凑,毫无美感可言,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其音乐风格及示范弹奏,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促使学生从节奏“美”或“韵律”美的角度出发规范弹奏等等。

(二)以“美”为策略引导正确的练琴方式

钢琴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不仅需要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还需要大量的技巧训练。科学正确的练琴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练琴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展现作品的“美”。

正确的练琴方式包括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强调慢练的重要性,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有些学生练琴很刻苦,但是由于方法不正确,曲子总是不够流畅完整;有些学生练琴时手在弹,思想却是云游四方,浪费了很多时间,曲子却总是不知所云;有些学生一看到密密麻麻的谱子,心理就打退堂鼓,勉强才把曲子弹完。这些情况,大部分都是因为学生拿到谱后,就直接开始摸谱,他们不了解整首曲子的音响效果,对作品没有弹奏兴趣,没有发现作品的“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拿到作品后,先聆听音乐,感受蕴含于音乐音响的美和情感内涵,使学生产生练琴的兴趣。接着教师再对作品的音乐层次、曲式结构、旋律走向、织体组织和技术难点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练琴时要动脑,思考所弹作品的各个要素。教师可以从音乐“美”的角度去示范弹奏技术难点和学生弹不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去征服技术难题,而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

(三)以“美”为策略选择合适的作品

钢琴作品如浩瀚的海洋,有专门技术训练的练习曲,有培养理性思维多声部多层次的复调作品,有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中小型和大型乐曲,有独具民族特色的各国作品等等,所有的作品都是作曲家的情感体现,我们在弹奏这些作品时,要从音乐“美”的角度去感受,去选择适合自己或是需要着重训练的作品。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判断鉴赏何为弹奏成功的作品,分析其弹奏的优缺点,树立正确的鉴赏能力。成功弹奏的作品应包括纯熟的技巧、丰富的音乐表现,恰当的风格诠释,片面追求又快又难的作品是不可取的。有些学生技巧程度高,但是音乐表现力较弱,教师应该选择内容丰富、音乐趣味浓厚、学生能够产生“美”的共鸣的作品,培养其音乐表现力。有些学生技巧程度不高,在选择专门训练技巧的车尔尼练习曲时,也要从乐句“美”的角度,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走向、音乐的强弱,享受弹奏钢琴带来的快乐,感受美的世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自幼受中华民族风土人情和艺术的熏陶,对民族音乐有天然的感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民族的作品,所以我们要多从民族音乐“美”的角度,选择中国的钢琴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四)以“美”为策略培养音乐乐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曾经说过:“音乐是不加任何外力,是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真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中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中血管里流动的血液。”音乐是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工具,是“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弹奏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乐感,重视音乐性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学生的音乐技能与审美意识得到共同升华。

音乐乐感的培养依赖于审美意识的提高,要培养学生“美”的意识,在充分理解领悟作品的情感后,让其感受音乐中生动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经验、对事物的认识和热情,之后通过钢琴表达出来。“创造音乐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崇高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语汇的表现特性,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摆脱“纯技术”机械化的弹奏,学会从丰富的音乐语汇中想象各种场景,从活泼动感的节奏中感受舞蹈的魅力,从和声织体中掌握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体会创作者的个人魅力,将自身内心情感与身体语言有机结合,让钢琴“歌唱”起来。

(五)以“美”为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钢琴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钢琴学习除了短暂的上课时间外,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时间,需要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听觉能力、审美能力的积极配合,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在钢琴教学中至关重要。钢琴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比较单调枯燥,学生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维持其自身的学习动力,锻炼其毅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情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即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审美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创造情感的“美”的意境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旋律线条、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活泼动感的节奏、诗意深刻的意境,产生审美愉悦,提高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更快地获取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当前的高校钢琴教学中,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经不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用钢琴作品中的“美”感染和熏陶学生,使钢琴教学中所蕴含的“美”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在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同时,增强其音乐修养和审美意识。“从本质意义上说,钢琴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既是深化音乐修养的艺术课,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美育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以“美”为策略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水平,跟进高校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进程,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促进我国高校钢琴教学的发展。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高雅音乐推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AS160752)

[1]谷丽萍.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人文探究能力的培养[J].艺术评论,2016(09).

[2]王新乐.论钢琴教学中的美育功能[J].文艺生活,2016(04).

[3]徐媛媛.论内心听觉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4.

[4]余晓霞.挖掘美的因素,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01).

[5]陈清华.谈高师钢琴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6).

猜你喜欢

练琴弹奏钢琴
弹 奏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练琴记
练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