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的栖居”
——高校图书馆美育基地职能新探

2017-03-25谢雱李雪怡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图书馆

◆谢雱 李雪怡(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诗意的栖居”
——高校图书馆美育基地职能新探

◆谢雱 李雪怡(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与现代文明的传播共享中心,集文献荟萃之大成,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在美育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艺术及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审美媒介,为大学生架起一条思想与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他们求知、求美的殿堂。本文力图以图书馆文献藏书与网络资源、特色馆藏、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多彩的美育活动以及高素质的师生员工等丰富的审美内涵为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美育策略,使大学生在图书馆“诗意地栖居”,并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己。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美育 策略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流里,美育是一叶缓缓航行的扁舟。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历史等种种原因,美育的社会地位与育人价值往往不受重视,以致于画家吴冠中先生曾有“美盲多于文盲”之言论。美育作用不可替代,呼唤美育回归教育正位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执着诉求。如今,高校图书馆与第一课堂共同担起美育的旗帜,在大学生的心里播下一颗优质的种子,只为在往后的某一天里,它能够生根、发芽。

一、高校图书馆与美育

席勒曾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先成为审美的人”的美育概念,认为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全面的和谐发展。美育,通过示受教者以科学的审美内容,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提升人的审美修养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教育活动与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也就必然担负着美育的职责,对学生实施美育正是它本身价值的审美诉求。

图书馆的美育职能是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用美学,以美的价值取向达到服务育人的目标。图书馆拥有其它部门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完善的多媒体辅助系统、优雅别致的自然环境、极具历史感与艺术美的建筑大楼、多姿多彩的带有美育性质或元素的娱乐活动等。图书馆发挥美育职能,要寓美育于读者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追求理想境界,提高人格素养的能力,从而达到塑造人、发展人的根本目的。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美育职能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旨在切实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代表着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崭新阶段,如果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精神圣殿里最璀璨的一颗宝石,那美育一定是不可或缺的矿物成分。而高校图书馆作为美育建设的重要基地,正确实施美育职能正是其义不容辞的教育职责和社会需求的大势所趋。

高校图书馆是美育建设的精神绿洲,同时发挥着以美启智、以美养德等特殊功能。美育作为智育与德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为图书馆实施美育职能的必要性提供了潜在需求。首先,高校图书馆的智育活动是对高校课堂知识教授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而美育又为智育提供富有感召力、吸引力的手段。这不,长廊里的一幅画、墙上的一卷诗,甚是馆内的一株绿萝,也可能给你带来新的学习灵感。再次,图书馆美育对德育同样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德育侧重的是对受教育者理性方面的规范性教育,而美育强调“动之以情”的感性教育,教育意图更为隐蔽,也更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静谧端肃的人文环境中时,能自觉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而这,正体现了德育过程的审美化趋势。

(二)图书馆自身美育建设的需要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既需要强大的物质文明基础,也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根基;馆内藏书既要包含科学性,也要讲求艺术性;建筑大楼既要具备基础物质功能,又要极具人文、艺术气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美育建设,是衡量图书馆办学水平的重要准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艺术科研、精神文明水准乃至图书馆整体建设的发展。

(三)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过渡时期。他们思维活跃,饱含深厚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渴望为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故基于艺术生的专业课程需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二课堂,能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与成才欲。而普通文化生主修的诸如考古学、博物馆学等专业都与艺术息息相关,图书馆美育使学生在其自身的专业领域得到不断升华。再次,高校图书馆发挥美育职能的动因还基于普遍大学生自身有渴望获得美育的迫切性。在象牙塔中的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索美的需求与追求美的愿望,而图书馆美育作为实现大学生自身美化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起到怡情理性和再塑人格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发挥美育职能的基本策略

(一)优化馆藏建设,召唤知识美

给学生一杯水,图书馆就要成为一口井,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

1.丰富文献资源,优化藏书质量

艺术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科,其藏书质量关系着艺术思维的诞生与凝结。但由于学科门类差异、教师学生需求较低、艺术书籍规格悬殊而导致的整理难度较大等原因,艺术类图书在普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中所占比重普遍较低。从艺术的纵向体系来看,包含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与此相关的文艺类典籍作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美育职能的基本粮食,能满足大学生捕捉美、探索美、感知美的需求;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艺术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有着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并形成了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传播学等新的交叉学科,它们相互借鉴、融合,是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美育职能的重要杠杆,无不蕴涵着美的因素。故图书馆应多筛选购置通俗性与趣味性并重、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情调与美感相长的优秀书籍,为学生的艺术熏陶注入新鲜的养分,使其在诗意的土壤里栖居成长。

2.加强文献载体与网络文化建设

21世纪是以纸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和以磁、光、电为介质的数字化电子文献共存互补的时代。文献数字化热潮方兴未艾,图书馆通过图像、声频、视频、网络资源等电子文献的渗透力来拓展美育职能时,应遵循美的法则。如图书馆官网等网络信息资源平台的设计应讲究风格与元素之和谐统一,导航结构之清晰明了、色彩搭配之协调得体……使学生能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前提下,追求较为高层次的美感与情趣。

3.利用特色馆藏实施美育

利用本地特色馆藏对学生实施美育,旨在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修养之余,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使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美产生一种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对自我人格进行审美塑造与升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扎根于红色大地的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湖湘文化”如麓山红枫般映染着湖湘学子的韶华锦年。除了拥有《湖湘文化论集》《船山全书》等纸本图书资料,师大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逐渐向自动化、电子化方向发展。

荆楚历史,源远流长,《湖湘文化数据库》是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立项项目,也是湖南悠久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缩影。它聚潇湘文化荟萃,集湖湘文化门类之大成,涵盖湖湘学术、湖湘教育、湖湘人物、民俗宗教、文物典籍等内容,给予学生别开生面的审美体验。在民俗宗教方面,以民间文学、地方戏曲、民歌民谣、宗教文化、工艺美术与建筑美术为内容,使学生获取了各门类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审美修养;在史料典籍的模块里,碑文拓片、舆图图谱等美育史料亦尽罗其中;而那有着“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之美誉的长沙铜官窑则充分见证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渊源流长及重要价值;寻绎湘人文献思想之历史脉络,数据库中关于马王堆帛书与里耶秦简的考古资料更使湖湘文化成为一段可以触摸的历史,陶冶了一方湖湘学子。

(二)审美场景高雅化,营造环境美

如果说启智启美的文献信息与艺术作品是育人有心,那么周边雅致的阅读环境自然是化人无痕了。图书馆的审美环境宛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发挥着美育职能。

1.自然景观美育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化了,也情致化了。”古木花树下的宁静在快节奏的生活步调中显得弥足珍贵。高校图书馆应注重自然美景带来的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学生随时随地能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位于香港九龙半岛清水湾畔的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就为中国高校图书馆演绎了一段卓殊的海景传奇。透过图书馆窗边眺望,没有城市喧嚣,只看到蓝色的海潮、绿色的岛屿……只听到鸟鸣的宛转悠扬,还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声浩荡……图书馆旁还开辟了大片草坪,与馆舍建筑相映成趣,树影婆娑,花木扶疏,这里的每块石头、每棵老树都会讲故事。

添一抹新绿入心亭。在室内平面的相宜处,同样可种植春羽、巴西木、虎尾兰等草木花卉,与室内营造的人工环境形成对比与互补,起到净化空气、舒缓心境、集中思维的功效。

2.人文环境美育

人文环境区别于自然现象,是指由人类经过主动的建设与参与生成的景观,其人文意蕴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它通过自身的形式美及意蕴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审美教育。不同大学的图书馆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或幽美舒适,或古典繁复,或简洁而有力度……建筑美通过不同的造型、材质、空间、色彩、肌理等艺术形式的有机组合反映出来,蕴含着人们对于审美、学术的态度和期许,激发莘莘学子对知识的神往和追求。除却物质功能,图书馆建筑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与精神理念,其馆舍选址、整体造型及内部设计都是人文精神力量的一种外在体现。如座落于广东“小谷围岛”上的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图书馆选址充分凸显了人本思想与生态理念,在保留南部山体的前提下,将馆舍置于山丘之间的台地上,构造人、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又如位于南海之滨唐家湾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正面似一本展开阅读的鸿篇巨制,象征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寓意,倾吐着人类高尚的审美价值诉求。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现在,我们建造大楼,以后大楼建造我们。”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漫步于曲廊亭阁、阶台小径,同样能感受到文明、周遭的人文氛围。馆内以绿廊、碑刻、雕像点缀,廊中书法染壁,内墙挂艺术家字画、版画,还可考虑设立休闲咖啡馆、艺术沙龙共享空间,为学生建造一个人性与情感寄寓的驿站。

(三)开展多彩的美育活动,感染艺术美

艺术美总是以其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高校图书馆应以美术、音乐、文学等审美客体为对象,利用馆内信息资源、声像设备及宽裕的场地有组织地开展专题性、定期性、自发性的校园美育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旨趣。

1.专题性活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图书漂流活动宛若一枚花瓣落在了公园的长凳上。没有借书证,无需支付押金,不设借阅期限,唤醒读者的阅读情韵之余,传播信任,留驻文明。如今,图书漂流活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大高校图书馆举办,图书可被任意投放在阅览室、自习室、走廊的休息椅,甚至消防栓上,待下一位读者随取随读,为阅读添上一笔公益色彩。此外,一些独出心裁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正蔚然成风,如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成立的“真人图书馆”,收集了湖南本土著名作家何顿、著名诗人吴新宇等多种“真人图书”。以人为书,分享艺术与智慧,一场返璞归真的阅读潮流,拉近了学生与艺术大家的距离,从而获得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2.定期性活动

在艺术创作中,创作者凝练地提取客观世界中的生活原型,结合主观情感,在一定空间中塑造可视、可触的具体形象,而欣赏者又可以从艺术作品这面镜子里获得映像所传递的信息,即艺术家创作中的意识和情感信息,从而受到一定的艺术感染。故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艺术作品等馆藏资源于长廊、馆厅定期举办书画展、陶瓷展、摄影展等各类艺术展览,让美育渗透更为深入人心。

音韵清清馨绕梁,墨香阵阵意悠长。自周代起,“礼、乐、射、御、书、数”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乐”就是进行美育的专门科目。乐曲的韵律美、节奏的顿挫美、歌词的语言美、24个调性的感情色彩美,化作音符诗意流淌。图书馆还可通过举行美育性的知识讲座、音乐会、舞会,或在每日分时段分区域播放几首诸如《G弦上的咏叹调》《关山月》等轻柔优美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实施美育,从而强化高雅音乐宣传力度,弘扬民族艺术。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大学宁承恩图书馆就做过类似的突破与尝试,将背景音乐引进馆内,为大学生的美育增添浪漫温馨的情调。

3.自发性活动

高校图书馆在引领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除了做好主办、推荐、导读等工作,还可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大展拳脚”,图书馆宽阔的前坪就是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极佳舞台,容阅读疲乏后的精灵们轻步曼舞。此外,图书馆可通过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设立专栏供学生自行设计、装扮,张贴翰墨,萦绕书香。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与阅读后,学生还可自发开展画评、书评等活动,让水墨丹青、诗词格律、小说散文通过别样的形式大放异彩。

(四)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传递社会美

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而图书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的重要社会系统之一。如果把我们所处的图书馆比作一个美轮美奂的宫殿,那么,社会美就是支持这一宫殿的主体工程,人则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首先,社会美根植于劳动实践,从文献采编到上架整理,都充分体现了对文献美的鉴别、收集和传播。有美玉般的情操,才有照人的光彩,馆员或教师还应拥有端庄的教态、优雅的风度、饱满的精神,在工作中提高自身审美感受能力与鉴别能力,为学生的阅读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与帮助。再次,学生在诗情画意、孜孜以求的学习氛围中应学会深入阅读、科学思辨并相互感染,彼此之间互为审美客体,于同龄人的双向洗礼中捕捉美感,书写社会美的共同愿单,争做外显修为、内藏心智的学书人。

结语

美育实践载体包罗万象,高校图书馆是浮躁社会里一盏明净的灯。灯影明光下,大学生“诗意地栖居”着……一思一悟、一言一行都接受到来自图书馆美育的熏陶与浸润。

[1]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美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79.

[2]王晓燕.论高校图书馆的美育职能[J].太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1):9.

[3]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83.

[4]李艳萍,鄢朝晖.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推手构建校园阅读文化——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历届读书月活动为例[J].长沙: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2):11-12.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图书馆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图书馆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