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科普教育模式

2017-03-25张立志逄锐王拓赵奕琪

科技与创新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双一流人才培养

张立志++逄锐++王拓++赵奕琪

文章编号:2095-6835(2017)04-0001-02

摘 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基于学科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通过开展面向大学生的科普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形成、提高科研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东北大学的科普教育实践体系为例,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建设、校园科普教育活动协同体系、科普教育特色考核激励制度建设3个方面介绍了基于学科建设的东北大学普惠式、递进式的科普教育体系,以期为当代大学创新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4.001

“双一流”建设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出自国务院2015-10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提出加速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对高校赋予的新使命,而学科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过程必然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

大学生科普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环节,也是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东北大学顺应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统筹推进“双一流”工程建设,形成了依托学科、校院协作、校企联动为特点的大学生科普教育体系,不断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平台

依托学科建设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学科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点,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东北大学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在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环境营造过程中,建立主动式、实践型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在课堂教学环节,东北大学增设了数十门创新类课程,比如在管理类学科专业课的基础上,开设了“企业创新创业管理”课。该课由东北大学专任教师协同各大企业高管共同教授,课程内容涵盖国内外创新创业形势、创新思维与创新战略、新企业创建与管理等方面,是管理类学科人才培养体制的有效内涵延伸。实践环节方面,东北大学依托以东北区域超算中心为基础的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学生实践平台,示范性创新团队达十余项,且呈高速增长状态,比如基于信息与机械交叉学科的学生创新团队ACTION团队、基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方向的学生创新团队NEWNEU创新团队等,其中,ACTION团队代表中国在2016年亚太机器人大赛中荣获亚军。东北大学通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学科课外实践平台,从顶层设计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持续优化升级。

2 建立校院两级科普教育实践体系

以科普立项为龙头建立校院两级科普教育实践体系。激发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东北大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特点,以创新能力培养选修课为基础,以“科普立项”为龙头,推行百千计划。我校形成了大一创意节、大二科普节、大三科技节、大四创业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链条式精品科普活动,成功构建了校院两级科普教育实践体系。通过成立校院两级学生科技创新组织——东北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各二级学院科学技术协会、数学建模协会、ACM程序设计协会、物理协会等学生组织作为科普立项活动项目化运作的强有力的执行单位,年开展校级示范性科普活动20余项、院级示范性科普活动80余项、科普服务类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近两万人次,平均每名本科生一年至少参与一次科普活动,踊跃出了以普惠性为特点的“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创新思维擂台赛”“科普能力挑战赛”等通识类创新能力提升活动和基于学科特色开展的“商界精英挑战赛”“工艺流程创新竞赛”“无线定位大赛”、“三行代码”大赛等递进式学术性活动。东北大学通过构建校院两级普惠式、递进式校园科普创新类活动体系,营造浓烈的人人能创意、人人善创造的校园氛围。

3 深化科普教育激励制度形成特色考核评价机制

深化科普教育激励制度,形成特色考核评价机制。依托良好的育人氛围、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科研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东北大学先后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东北大学大学生科普立项办法》《东北大学关于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通知》等文件,2015年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成立,形成了以“双创”学院为中心、各二级学院和教学单位为分中心的新工作格局,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使得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知识实践、科普活动开展等科技创新活动常态化,通过资金、场地支持使指导教师激情进一步高涨。同时通过专项資金支持和政策鼓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学科特色和人文内涵的科普示范性活动,比如具有时代脉络的南湖讲坛,邀请和聘任高水平创新大师进行普惠式科普教育;建立优秀指导教师人才库,从制度层面保障了竞赛指导名师、科研训练名师、创意开发名师等的指导热情;鼓励以班级为单位的科普立项活动,通过资金资助紧贴专业特色的科普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校园科普文化氛围。东北大学通过顶层设计、制度保障、考核激励等途径确保科普教育和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为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氛围,培养善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发〔2015〕64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S].2015-10-24.

[2]王向阳.高校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12(5):95-97.

[3]廉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01-102.

[4]刘玉,张蕾.五千学生“抢”一门创新创业课[N].中国教育报,2016-11-21(4).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双一流人才培养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