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误区,巧教文言文

2017-03-24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张卫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拘泥于误区语义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张卫萍

走出误区,巧教文言文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张卫萍

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走入了积累词语、文法的误区,导致学生翻译古文被字字落实束缚,影响其学习效果。若要走出文言文教学误区,教师则要贯彻翻译“信、达、雅”的理念,让学生不要拘泥字词,在翻译时,只要字词解释合乎情理,语法合理,能体现作者意图即可。

误区 文言文学习 高中语文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词汇解释、句子翻译等内容,对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较为关注。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也往往斟字酌句,一字一句地翻译,追求每一个字的标准答案。然而,这样的学习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有所束缚,让文言文教学陷入误区。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这种情况,促使学生以“信、达、雅”为目标进行文言文学习。

一、合乎情理,不拘泥字词解释

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问某词的解释是什么,在考试时,则死记硬背,追求一字不差地写出解释,以增强答题的准确率。殊不知这种方法虽然对考试有利,却对提高文言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让学生只说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即可,不必过分拘泥字词解释的标准答案。

对于《师说》中“其可怪也欤”一句,很多学生皆将“欤”翻译成“啊,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在翻译句子时,因为拘泥于“欤”的意思,故此翻译成“这真奇怪啊”,然而这并未将句子的真正语义翻译出来。教师应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考虑上下文语境,这里将“君子”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对“君子”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揣测,并进行反问,体现出作者对“君子”的批驳。如果要让翻译更合乎作者原意,变得更合乎情理,则不能拘泥于每一个字的解释,可以将这句翻译成“难道值得奇怪吗”,这样更能体现揣测的语气,令翻译更为合理。除了本句子以外,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翻译“其皆出于此乎”等句子,让学生力求翻得合乎情理。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翻译字词时要将其放入文本特定语境中思考,而不是背诵文言文词典中的词条。在语境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个词可能出现不同的解释,翻译时要注重合乎情理,不要过分拘泥于得到唯一答案。

二、语法合理,不拘泥古今差异

文言文语法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语法现象往往让学生感到较难掌握。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翻译时,不必过分拘泥古今差异,因为根据语言学研究,和词义相比,语法的古今差异其实并不那么明显。部分文言文句式其实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沿用,只要不影响语义理解即可,不必特别说出其语法现象。

在学习《劝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翻译“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名学生将“用心一也”翻译成“(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另一名学生对此翻译产生疑问,认为这里“用”是“因,由”的意思,和“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的“用”意思一样。同时,该学生还提出由于“用”解释“因”,则“心”是词性活用,从原本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解释成“用心”。虽然说该学生的理解也是正确的,但是却过于复杂,教师可以从简教学,让学生选择将“用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不必拘泥于古今差异。在添加“这是因为”促使语义完整之后,也能完整体现句子的意思。除了此例以外,在文言文中有不少词性活用的现象,如名词活用为动词,若该文言文词汇本身就有动词意思,则无需将其做词性活用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时,要避免过分在意语法现象而忽略文本语义的误区,若不影响语义理解,则不必特别提出语法的古今差异之处。

三、翻译达意,不拘泥字字落实

部分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注重字字落实,这也是文言文学习的误区之一,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理念,只要翻译和原文不相悖即可,不必拘泥原文形式,选择词语要得体,要能体现文章本身的古雅。在翻译文言文时,也要注意这一点,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语义通达即可。

《阿房宫赋》中有“戍卒叫,函谷举”一句,不少学生将其翻译成“戍边的士兵呐喊,函谷关被攻破”,虽然字字落实,但是却依然没有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翻译让人感觉函谷关是被戍边的士兵攻破的,这是否合乎历史真实呢?函谷关是被戍边的士兵攻破的还是被项羽率军攻破的呢?”为了让翻译显得更为合理,则可以在翻译中适当添加一些内容,如翻译成:“戍边的士兵呐喊起来,(呼应陈胜吴广起义)(最后项羽率领军队)攻破了函谷关”,这样的翻译才更合乎情理。古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喜欢使用压缩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若要更好地体现作者的原意,则要注意这一点。

不少学生在翻译时,对如何翻译虚词感到困惑,如“之”作结构助词、音节助词时,学生容易对是否该翻译成“的”或省略不翻译产生纠结心理。教师要让学生抛开这些顾虑,灵活翻译,感受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文言文特有的文化背景,考查学生是否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阅读文本。由此可见,单纯字词翻译绝不是文言文学习的全部,若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则要让学生不拘泥于词句的唯一解释,而应该在通顺明白、体现本义的基础上翻出个性。

【1】谢嗣极.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1)

【2】陈琳霞.三点尝试,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12)

猜你喜欢

拘泥于误区语义
所谓伊人
好吃的水果
语言与语义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陕西诺维北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蓓蓓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