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渐进,在参与中成为“主角”

2017-03-23杜娟

教育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排法主角学号

文 | 杜娟

循序渐进,在参与中成为“主角”

文 | 杜娟

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确立,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营造氛围,让学生敢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一年级小朋友认识了5以内的数后,我要求学生将自己桌上写有0-5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结果出现了两种排法:①0、1、2、3、4、5;②5、4、3、2、1、0。

第②种排法显然不符合解题要求。但我没有批评学生,我觉得学生能由“从小到大”联想到“从大到小”也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答非所问,但他别出心裁地排列出了另一种顺序,这就显示了创新的潜能。于是,我夸赞这位小朋友的排列方法很特别,并让他说说自己的排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同学们知道,如果只要求按顺序排列,这两种排法都是对的,进而引导学生答题要弄清要求,多开动脑筋。这样因势利导,既不伤那位小朋友的自尊心,又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保护了儿童心灵中萌发的创新意识的幼芽。

设计活动,让学生会参与

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这样获得的知识更深刻。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设计了一个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上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发给一个空心圆柱和圆锥,分三种规格:(1)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2)等底不等高;(3)等高不等底。然后让学生用水或沙子做实验,寻找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结果,有3个组将圆锥装满,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倒满;圆柱装满,然后倒入圆锥,正好3次倒完。另两个组出现了倒的次数小于3或大于3的现象。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在小组之间合作,比较圆锥与圆柱的底与高,再做实验,得到了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三种情况下不同的结论。

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认识基础上,来自学生的活动体验。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选择了实验操作和引导发现,让学生参与其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设练习,让学生乐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数学练习也该如此。

教学《因数和倍数》一课时,下课的铃声快要响了,我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跟学生玩起了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数字,如果你的学号数是老师出示数的倍数,你就可以先走。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出你的学号是“几是几的因数”,或是“几是几的约数”。

我先在大屏幕上出示数字2,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正确地说出倍数,得到学生认可后走出教室。接着,我采用动画效果在屏幕上出示了0.5,有几名学生,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我适时引导: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呢?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最后剩下学号1、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的学生,这时,我不再出示数字,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出示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我在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 “1”,剩下的学生在铃声中欢天喜地地离开了教室。

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真正思考的境界。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心得,如何让学生更高效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更加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完善。

(作者单位:辽宁省凤城市凤凰城区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排法主角学号
插空法巧解题
怎样确定排法
我们来打牌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传播平凡百姓正能量:三门峡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的实践探索
蔬菜盆栽 绿叶也能成“主角”
学生学号的妙用
与56号说再见
2009年高考排列组合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