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2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3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古诗文中学生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学 石 雨

“少教多学”教学方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平地泉中学 石 雨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重视中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预习效果明显提高。我注重课堂点拨,不做太多的讲解,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个性化的体验,学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深刻。

少教多学 课前准备 预习效果 课堂点拨 体验 理解

古诗文能够跨越历史长河流传至今,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魅力无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们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格律整齐,节奏明快。我们的老祖宗利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最深刻的哲理。读古诗文,仿佛是在和一位历史老人谈心,他的博大精深,他的悠远绵长,令我们高山仰止,令我们刮目相看。

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重视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培养中学生的人文内涵,让他们学会理解,学会探究,我尽量自己少讲,力争让中学生多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一、重视课前准备,提高预习效果

我在古诗文教学中,重视让中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解疑释难,拓宽知识面。互联网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是知识的海洋,是知识的的宝库,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自在地采撷,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拿来参考。那里资料繁多,但也不乏瑕疵,我们要锻炼中学生的分辨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分辨真伪,发现真知。

1.借助互联网,了解古诗文的作者。比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我先让中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然后了解《世说新语》的大致内容。古诗文的作者离我们年代久远,我们在生活中几乎很少听到对他们的介绍,了解他们,只好借助资料,查阅纸质资料受时空限制较多,互联网却是最佳的选择。中学生爱好上网,利用互联网认识《世说新语》的作者的确是首选之举。一个学生查阅了百度百科,如此总结道:刘义庆,南宋文学家,他自幼爱好文学,才华出众。他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接着认识一下《世说新语》:书中记录了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魏晋名士清谈、品题的活动,栖逸、任诞、简傲的特殊性格等等。生动描写了魏晋名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嗜好,活灵活现地勾勒出魏晋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以及他们对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影响。这是一个学生查阅百度百科后的小结,可谓概括周全,要点突出。

2.借助互联网,拿相似的文章作比较。中国古代的文学大师喜欢游学,饱览祖国的名川大河,然后留下传世之作。他们也关注四季变化,草木荣枯,写下很多不朽的诗文。所以,我在古诗文预习中,喜欢让中学生把同题材的诗文网罗在一起,在比较中求知,在比较中获益。比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作者笔下的春光是“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是一种山河破碎的哀痛,是一种家国情怀的迸发。我让同学们利用网络,搜集更多描写无限春光的诗句。同学们找到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他老人家笔下的春光则是如酥的小雨,朦胧的草色,作者的心绪却是欣喜的,美好的。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春色是桃花初绽,鸭鹅戏水,蒌蒿满地,芦芽短小,好一派初春美景,作者很是惬意。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是这样描写春天美景的:枝头花瓣飘落,儿童紧颠慢跑追逐蝴蝶,蝴蝶飞进菜花之中,他瞪着大眼睛就是找不到了。乡村生活很是闲适,宁静。不同的作者,不一样的春景,不一样的情怀,收拢在一起,中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对春天的感受会更深刻。

二、注重课堂点拨,尊重个性体验

我的古诗文课堂,注重从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中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我只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绝不越俎代庖。我尊重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去理解,去感知,去学习,从而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古诗文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1.把握抑扬顿挫,感悟情感脉络。古人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能够正确断句,读出停顿,是诵读的基础所在。我在范读古诗文的时候,先鼓励学生认真去听,去借鉴我读书的情态和做法,然后鼓励他们自主诵读,自己斟酌需要停顿的地方,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在课本上用笔标出来,然后读给同学们听。针对同学们的诵读情况,我给予必要的点拨,而不是一味的讲解和代劳。比如,学习《〈世说新语〉二则》,“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这一句的停顿某同学部分写来:公大笑乐。我觉得这样停顿意思不够明了,如果停顿为“公大笑乐。”就明确多了。我只一解释,同学们就心知肚明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典诗文理解古典诗文的意思。我不采取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而是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主动向老师发问。我只对学生们不理解的词语进行预测,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释,这样做省时高效,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学习《世说新语》中《陈太守与友期》一则,我只提示了“尊君在不”的“不”和“相委而去”的“委”,其他的词语都让同学们去查工具书,或者讨论交流再统一看法。采用这种学习方法,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个人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学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

我的古诗文教学,重视从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帮助他们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坚持“老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方法,让中学生自己去积累,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索,从而慢慢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技巧,涵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张洪玲,陈晓波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3】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6)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古诗文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