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评《岳阳楼记》作者的政治抱负

2017-03-22李志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岳阳楼记范仲淹

李志峰

【摘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直以来就是大家广为流传的作品,因为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一直以来都作为初中语文教材的必学篇目。其中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和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鼓励着多少仁人志士。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以及范仲淹的生平就岳阳楼记作者的政治抱负展开论述,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纠正。

【关键词】《岳阳楼记》 范仲淹 政治抱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0-01

儒家学派向来推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观念,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自己可以得到重用就需要治国平天下,如果得不到重用就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但是这一观念的提出一直有反对的声音,对于那些心寄天下但是仕途坎坷的人,范仲淹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一、范仲淹生平概述以及文章背景

在具体的对岳阳楼记作者的政治抱负进行讨论之前,有必要对范仲淹的出身以及人生轨迹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体现其政治抱负。范仲淹出身贫寒,早年丧父,依靠自身的努力考取了进士正式开始了仕途。他为人比较耿直,不畏权贵,积极的进行改革,遭遇了数次的被贬。因为不满宰相用私人被谪至饶州,因提出十条改革措施被保守派反对贬至邓州,后谪守杭州、青州,在赴颖州仕途中病死。可以说范仲淹一直在官场起起伏伏,但是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他忧国忧民的本心,两袖清风、一心为民,他用一生来践行先贤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几次大起大浮使得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他既想要学习先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又渴望回归自由的生活。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与范仲淹一起成为进士,腾子京支持因为支持腾子京的政治改革触犯了部分保守派的利益,因而失去了成为政事(副宰相)的机会。后来由于范仲淹的举荐,腾子京前往西北就职,但不料又被小人诬告而贬到岳州任知州。范仲淹一直想要去找机会劝解腾子京,适逢第二年腾子京谪守巴陵相约范仲淹为岳阳楼做记。范仲淹就此发挥,以个人经历感染腾子京,鼓励腾子京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于九月十五日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可以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方面是鼓励友人,而另一方面也是自我勉励。

二、岳阳楼记作者的政治抱负

在《岳阳楼记》中,作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乐情,描绘出不同的画面,其实也将自己的政治抱负蕴含其中,借以表明世人多于追名逐利和患得患失,同时将这些人与古仁人和“我”作鲜明对比。作者在最后的议论中简练而又真挚的表述了自己的追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是范仲淹一直以来不断的追求和探索的东西,在他对古代先贤的精神探索中发现古代先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进亦忧,退亦忧”,范仲淹也在艰难的时期依旧以古仁人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仕途坎坷,但是政绩斐然,提到这里,范仲淹难免欣慰异常,他展开自己的内心,给同样仕途坎坷的朋友腾子京以最真挚的鼓励。“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的滕子京看到此文,原本的激情和豪情油然而生。但是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范仲淹也不免感叹,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的文人墨客很多,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是少之又少,自己不得不独立的面对时势、官场以及政敌给自己的重重的考验,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实现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在文章的结尾,范仲淹的内心是沉重的。所有的不满,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悲戚都融在了“噫!”的叹息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是啊,“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终究是矛盾的。文章反映的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到现在也有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封建时代下那些拥有着崇高的政治抱负的政客们虽然有满腔的热血,但是不得不面对仕途和人生的惨淡的无奈,封建制度是残酷的,封建制度是罪恶的,但越是那样的背景下才越能看出那些先人們的政治抱负以及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决心。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写的《岳阳楼记》更是广为流传。在《岳阳楼记》中,作者先写景后写情,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乐情,最后表达了只有做到先忧才能不断的发展成有胆和有志,而先忧之士在有功之后后乐也是难能可贵。《岳阳楼记》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报复,在当今的社会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不断的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岳阳楼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拥有一种“超能力”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岳阳楼记》接受史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
八面观音 色相俱足——天一阁藏文徽明小楷《岳阳楼记》解析
范仲淹教子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