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视域下的学生主体性解读

2017-03-22朱智捷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路径探索现实困境

朱智捷

【摘要】高中政治课程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双重目的,决定了本学科教师必须具有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学生主体性。从素质教育高度出发,充分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从而直面政治教学实践中学生主體性无法回避的现实困境,并试图探索相应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高中政治 现实困境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44-01

高中政治课程由于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增加,教材理论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这就要求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能够从本学科视域下对学生主体性有一个正确的解读。

一、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既是新教学大纲对教师工作要求,又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合格学生的重要体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必须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内在要求。

首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课程改革回归自然,回到生活实践中,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从高高的楼阁走到学生心中。思想政治课激励学生振兴中华立志成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首要策略,教育学生要把热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在树立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志向上。

其次,在素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每一个个体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互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树立主人翁精神。这既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表现之一,又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渗透着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最后,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高中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学生主体性遭遇的现实困境

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静止的关系,而是一种变动中的教与学、交互主体间的关系。这一对关系借助于学校教育形式,大体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结束”四个阶段。受制于教育政策法规、师生接触时间、课堂上课时间、升学率硬性指标、教师常规工作检查以及教师业绩考核等因素,各学校能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性不论是时间空间条件抑或是政策物质条件都是相当有限的,难免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现实困境。

第一,传统班级教学模式下,学生人数较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学生主体地位难于真正落实。以普通中学为例,正常班级学生编制都在50个人以上,教师如何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到底是把四、五十个学生作为整个主体对待,还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作为有血有肉、有鲜活个性的个体对待?

第二,45分钟的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将持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它一方面保证了教师集中有效地对全体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带有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例如它产生“学生自主性缺失”,“学生课堂交往缺失”,“学生创造性缺失”等影响。[1]

第三,在日常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总按部步班地等待教师的各种教学指令,一副听话安静的样子。甚至连每一单元结束前的“活动探究”栏目,“探究什么”,“由谁发言”,“怎样总结”等都习惯于由教师来布置。偶尔有小结讨论或合作交流,也基本局限于少数几个“学科精英”或胆子比较大的几个同学“承包”了。这种忽略学生主体性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教与学的严重脱节。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路径探索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究学生主体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路径探索,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路径之一:在角色扮演,找到自己学习“主人翁”的身份定位

著名教学育家维果茨基在其教育论著中指出:“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人在活动中认识着周围的环境。”[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并逐步体会到自己才是学习中那个真正的主人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在小组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讨论、争辩过程中得以自我表现。

路径之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在学习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初看起来觉得是这样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就应当越多地关心使他也在其他活动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3]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是一个教育者,因为我们看到了整个花朵。若具体到政治学科,思想定势中政治就是死记硬背的多,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政治。面对这种误解与偏见,高中政治教师责无旁贷担负起为政治科正名的义务。因为我们的政治课本更趋于理性化,擅长理性思维,喜欢推理因果联系的学生一般比较喜欢学习政治科,尤其是哲学。事实上,政治本身有着感性的一面,政治科充满了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既有涵盖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西方微观经济与当代国民经济学的“经济生活”课程;又有集思辨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生活与哲学”;更有直面每天都会发生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生活”。从学科本身深挖知识的引人入胜之处,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政治课。

路径之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班内交际的条件,让学生讨论交流,尝试合作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现在的尝试教学活动不是个体孤立的尝试,而是在班级集体中的群体尝试。应该在尝试中培养合作精神,同学之间合作解决尝试问题,遇到困难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总之,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既要通过教师的自主驾驭,积极引导,精心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又要通过对学生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与积极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才能在愉悦、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红干.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与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15(9).

[2]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97页.

[3]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建议.长江文艺出版.2014年,第73页.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路径探索现实困境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