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调查及学生党员教育对策研究

2017-03-22俞喜琴

商情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毕业生党员

俞喜琴

(吴中开放大学)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职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校的角度解决问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在校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目标工作岗位群等实际,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组织行为、党员先进性等方面的教育,为毕业生党员更好地融入基层服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高职学生党员服务能力教育

一、调查背景

毕业生党员是学校毕业生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院校的高职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学校的角度解决问题,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在校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结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目标工作岗位群等实际,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党员先进性等方面的教育,为毕业生党员更好地融入基层服务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要机制。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调查,探索一套完善的方式、方法,确保吸收了优秀学生加入党组织,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服务能力和道德素质,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优势,把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三、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现状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吴中开放大学近5年来毕业的25名毕业生党员,通过完成《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的调查问卷》发现。大部分同学在学校入党动机端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都认为要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尚的道德、艰苦奋斗的精神、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必要时刻懂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学习成绩要优秀、人际关系良好、经常关心时事政策等。调查显示,76%的学生党员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岗位,这说明大部分同学作为职场新人的职业适应观念还是比较正确的。对所在单位党组织所开展的各种组织活动的参与程度高,在工作中,与单位普通群众相比,学生党员在工作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头脑灵活,具有新思想,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能做好本职工作、工作踏实、任劳任怨,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和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等,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存在的问题

调查也发现,毕业生党员由于工作单位的性质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位对员工是否是党员身份不是特别看重,这可能和企业性质有关。由于部分企业不设党组织,所以党员身份就被忽视了。就难以意识到如何有效发挥党员的作用。更不会较好地融入基层、服务基层。部分高职学生党员没有清楚认识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觉得学生党员到基层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把本职工作干好,并没有深层次的去考虑自身党员身份的先进性及如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党员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培养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反映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的成效。但也感觉到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學生党员意识不强以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等。调研在印证客观发展成效的同时,也为我们改进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启示。

(一)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堡垒;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角度,首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从毕业生党员调查中可以知道,学生党员在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上较非毕业生党员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同时在基层岗位上自我奉献意识也较非毕业生党员要强,是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党员个人思想觉悟得到了提升。因此要重视教育我们的学生立足本职岗位,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

(二)深化专业理论教育,树立党员模范榜样

学生党员是广大高职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发挥其应有的模范作用,是高职学校党建工作毕业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从而间接推动学生融入基层以及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工作。一是正确引导。在新生入学时就要给合入学教育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高职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让更多的学生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二是加强教育和学习。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端正入党动机,用党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三是鼓励学生党员参与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党团

组织和各种学生社团,促使学生党员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邀请奋斗在一线的优秀党员,用他们的典型事例或现身说法来影响和感染更多的党员,实现服务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三)严格发展程序,建立健全党员标准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党员发展标准把握不准的现象,有的追求数量而降低党员标准,有的把发展重点定位在经常接触的少数学生干部身上,有的则锁定在“学习尖子”这一群体,简单地把成绩作为发展的唯一或重要标准,未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发展质量,所以要严格党员发展程序,牢牢把握党员发展各个关键环节,如选苗关、党员培训关、培养考察关、党员教育关等五个关键环节,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把握每个环节的标准,形成全面质量管理;要建立健全党员标准体系,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将党员条件具体化。首先要将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发展的根本标准,重点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敏锐性;其次要将学习工作情况作为发展的核心标准,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技能水平和努力程度;第三要将群众基础作为考察的重要标准,重点考察学生的人际关系、奉献意识和榜样发挥作用等方面;第四要将日常表现作为发展的基础标准,通过了解学生的为人处事、言行举止,来把握其个人涵养素质。从而为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四)转变角色,合理定位

求职者合理的求职定位对于其顺利就业乃至今后职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备一定的就业优势下,党员毕业生应该因势利导,在努力保持自己就业优势的前提下,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合理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进行定位。首先,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学生党员到工作单位后,不仅要学会在工作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还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尽心尽力干好每项工作,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和提升为工作成果,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第二,要善于做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要善于从小处着手,把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谋细、谋精、谋深、谋实,通过发现和解决具体的细小问题去抓好工作落实。第三,要学会与人合作。无论企业还是机关单位,都有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学生必须学会与其他同事相互协作,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才可能实现工作目标。第四,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学生党员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作出贡献,就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工作主打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小军等.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对策.高教研究,2009.

[2]叶威钿.基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党建育人作用的研究.商情,2013(18).

[3]栾庆国,陈芷.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成长视角下的党员发展机制研究.价值工程,2014(34).

[4]卢志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现状调查和大学生党员教育对策研究.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4).

注:本文系苏州市吴中区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课题“高职学生党员融入基层服务能力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上接第170页)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教育过程。就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的形势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学科课程,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二是学科的实践性与指导性,三是学科的创造性与特色性。

4.搭建高效的创新创业型教育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最终提升认识水平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规律,最终使教育水平与人才质量得到提高。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践部分,它不仅是理论教育的延伸,也是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大学教育与社会实体创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立足于实践这一有效平台,以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生產见习、创业规划等活动托起这一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融入这一实践过程。同时,高校应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利用科技产业园的规模体制与财物场所条件,有效发挥校企、联办企业或科技产业园的特有功能与作用,通过实体创业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以程序、方法、技巧、谋略等方面的教育,在创业实践的具体操作层面给学生以明细化的步骤指导,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验中取得实效。

总之,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报告中,创新成为核心词汇,创客已经成为时代的新时尚,引领社会发展,可以说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趋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是高等院校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做好的工作。考察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来看,重点包括人格与身体素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创业素养。目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瓶颈,主要体现在学科定位模糊、教育体系的兼容差、教学方式与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多个方面,为此,高校创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做到科学开展学科定位,创建与专业教育相兼容的体系,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开放性的创新创业教材、教法及课程设置,还要打造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全面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开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尹翔,郗芙蓉.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5(3):75-77.

[2]王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6(5):91-93.

[3]尹喜.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5(4):44-46.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毕业生党员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