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闻职业责任道德自律

2017-03-21楚秋

求知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新闻业有偿新闻媒体

楚秋

一、社会新闻宣传伦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匮乏

(1)虚假新闻,追求“眼球效应”。从目前假新闻发展的态势来看,假新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①子虚乌有、凭空捏造;②浮夸拔高、添枝加叶;③情节失实、以偏概全。“所谓新闻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1]。

(2)有偿新闻,索取“物质报酬”。“所谓有偿新闻,就是指一种以金钱或实物做中介,买卖新闻的现象,通过交换,买卖双方捞取实惠”[2]。

2.新闻报道审美低俗化

(1)卖弄嚼头刺激感官。报刊新闻以“性、星、腥”为卖点,肆意炒作明星绯闻,披露个人隐私,连篇累牍。

(2)内容肤浅、琐事繁多。这种类型的新闻很多情况下,多出现在民生类新闻中。

(3)信息娱乐。这种现象主要是指媒体采用娱乐的方式制作信息、传播信息,是一种信息与娱乐合流的现象。

3.新闻侵权事件频发

近些年来,新闻侵权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姚贝娜事件”中的侵犯隐私权。这就反映出当今一些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心。因此,想要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必须重视新闻伦理建设,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并加强政府以及全社会对新闻行业的监管。

二、造成社会新闻宣传伦理问题的原因

1.传媒市场化的环境

媒介的市场化使传媒业获得更加自由、宽松的媒介环境。然而,传媒市场化对传媒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软新闻、社会新闻成为报道的主导等。

2.新闻监管的缺失

首先是法律监管的缺失。在我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没有明确出台“新闻法案”,新闻业没有相关的法律加以规范。即便有其他的法律条例可以借鉴,但终究无法避免模棱两可的情况,更多情况是无法进行借鉴,导致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钻法律空隙。

3.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参差不齐

(1)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欠缺。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党、国家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2)新闻工作者缺乏社会责任感。

(3)新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够。

三、新闻伦理失范的应对策略

1.营造齐抓共管的大环境

①加强政府监督作用;②发挥媒体引导作用;③突显公众的主体作用。

2.全面树立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

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约束主要有个两层面:一是新闻法律法规的约束,即“他律”;二是新闻工作者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

3.制定相关的新闻法规制度

从法制角度来审视新闻业,仅仅有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来对行业进行制约是远远不够的,新闻业实际上更需要一种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法律。因为有了與新闻媒体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新闻伦理和道德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4.逐步完善社会的监督机制

(1)强化新闻业“内部把关”。具体内容大致有: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始终坚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职业道德,拒绝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新闻寻租等现象。

(2)接受社会各界“外部把关”。社会监督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部监督来保证新闻媒体提供负责任的公共服务。社会舆论监督可以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受众监督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陈 晶.新闻报道失实的困境与突围[J]. 活力, 2010(23).

[2]罗 彬.新闻伦理与法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 敏.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关键性因素分析[J].新闻界,2006 (1).

猜你喜欢

新闻业有偿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任务 基本完成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对教师有偿补课要分而治之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从“莱维森调查”看英国协商民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