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

2017-03-21康丽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生猪影响因素

康丽文

摘 要:猪肉是畜禽产品中需求量最大的产品,而湖南省作为生猪养殖大省,承担着全国猪肉供给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湖南省生猪产业的规模化比重进一步增加,养殖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因此,根据区位熵来计算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度,并从相关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应从稳定市场价格和提高抗风险能力,优化结构、提高规模养殖率以及培养大中型饲料企业、降低养殖成本三方面提升。

关键词:生猪;产业集聚;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023-03

一直以来,生猪产业都是我国农业支柱产业,猪肉的消费占到我国肉类总消费的60%以上[1]。湖南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生猪产值在湖南省的农业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持[2]。众所周知,产业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的高度集中则形成了产业集聚,基于产业聚集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很多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多为制造业、金融业等,针对生猪产业集聚的研究少之又少。笔者查阅资料找到,雷仙云等(2013)针对全国生猪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3],但是缺少地区针对性分析。本文拟对湖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生猪产业集聚水平。

一、湖南省生猪产业现状分析

2006年生猪生产遭遇了流行性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严重打击后,国家和地方分别出臺了鼓励和保障生猪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湖南省生猪养殖量又出现强劲回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以来,湖南省生猪的出栏量和存栏量不断增加,2014年的生猪出栏量在全国排名第3。

2000—2014年间,湖南省生猪出栏数年平均达5 725.16万头,存栏数年平均为4 054.5万头。15年来,湖南省生猪养殖的总量在全国的占比十分突出,生猪养殖的总量每年占全国的比重都高于8.4%,平均占比达9.05%,而且2005年和2006年占到了10%以上。虽然2007—2014年湖南省生猪养殖占全国的比重比2000—2006年要低,但是总体还是稳定的维持在8%以上。

另外,从生猪养殖的模式来看,湖南省近年来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趋势不断增强,逐渐由规模化生猪养殖模式取代原有的散养主导模式。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发布的信息显示,未来湖南省生猪养殖模式的具体形态表现为:中等规模养殖占比60%,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占20%左右,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养殖占20%左右[1]。

二、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情况

产业集聚是指产业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在集聚过程中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产业分布越不均匀,则某些区域的产业区域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区域集聚程度越低(李太平,2007)[4]。产业集聚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企业为整合资源、提高竞争优势,在一个地域内形成集聚群。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即生猪产业在湖南省这一地域内的高度集中。湖南省作为生猪养殖和出栏的大省,养殖大户和养殖企业数量颇多,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企业的交流合作,利用产业集聚发挥其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增加就业等集聚效应。

计算产业集聚的指标有很多,笔者综合各指标的优缺点,选取区位熵作为衡量生猪产业集聚的指标。区位熵即专门化率,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况,多用于分析区域主导专业化(刘斯敖,2008)[5]。计算公式为:

LQij=(Eij /Ej)/(Ei /E)

其中,LQij表示j地区i产业在全国的区位熵,Eij表示j地区的i产业的相关指标,Ej表示j地区的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Ei表示全国范围内i产业的相关指标,E表示全国所有产业的相关指标。区位熵值越高,表示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区位熵大于1说明j地区的区域经济在全国来说有优势,反之则没有优势。本文在测算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度时采用猪肉的产量计算。即LQij为湖南省生猪养殖的区位熵,Eij为湖南省猪肉总量;Ej为湖南省肉类总量,Ei为全国猪肉总量,E为全国肉类总量。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选取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得出如表1的区位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如图1。

由表2可以看出,湖南省近15年的生猪产业区位熵都大于1,说明湖南省生猪产业在全国一直占据着主导优势地位;其次,15个年份的区位熵都处于[1.27,1.33]的区间内,跨度很小,波动比较稳定。生猪产业一直以来都极容易受市场机制影响,湖南省却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稳定的趋势,说明湖南省的生猪养殖产业具有深厚的经验和技术。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3年区位熵有轻微的下降,2004—2007年又快速上升。而在全国生猪受蓝耳病影响严重的2007年,该省的生猪产业集聚却升至峰值,也说明了湖南省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省的地位。

在全国范围内,比湖南省的生猪出栏量和存栏量更高的则是四川省,但其区位熵却一直比湖南省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笔者整理数据资料得出:在2000—2014年间,四川省的生猪产业区位熵一直在[1.13,1.3]之间,甚至在2007年四川省的生猪产业区位熵为1.16比湖南省低0.16。同时,从数据来看四川省的生猪产业区位熵的波动幅度明显大于湖南省,相对而言,湖南省生猪产业区位熵波动平缓且专业化优势更高。

三、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猪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政策影响、养殖模式等等,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影响。

(一)资源禀赋

湖南省属中部地区,资源相对丰裕。水资源充足、耕地面积广阔,为湖南省生猪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地处洞庭湖平原,四大水系湘江、资江、沅江、澧水贯穿整个湖南省,2014年水资源总量为1 799.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 153.22 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08%。

饲料资源充裕。玉米和米糠是猪饲料中最为主要的两大能量成分,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加之水源充足,适宜种植玉米和水稻。其中,水稻产量在全国稳居第一,能够提供大量饲料原料。2011年湖南省在全国饲料行业排名前30强的企业有4家,其中,唐人神股份有限公司的骆驼牌饲料近年来稳居全国前10,为湖南省生猪养殖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饲料的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齐全。国道有15条全长6 068.434公里,其中含8条国家高速公路,水运通航里程达11 397.9公里,7大铁路运输线贯穿全省,交通运输便利,方便生猪销往世界各地[6]。

(二)政府补贴

生猪补贴政策能够加速生猪规模化养殖[7],湖南省对生猪养殖户的一系列生猪补贴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200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湖南省秉承国家政策对生猪养殖户采取了以下4种主要补贴:(1)能繁母猪补贴;(2)能繁母猪保险;(3)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4)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前两种是普惠补贴,对于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具有同等效用,能够切实的降低湖南省生猪养殖户的成本从而提高湖南省生猪养殖比重;第四种是专门针对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补贴,以此来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从而直接促进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水平。这些政策使得湖南省生猪养殖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障,因而近年來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度能一直保持稳定。

(三)养殖模式

湖南省生猪养殖从2011年起形成了以中等养殖规模为主的养猪模式[1]。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湖南省的生猪养殖一直是以散养为主导模式,近年来国家开始限制散养户的数量,提倡规模化养殖,湖南省作为生猪养殖大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的生猪规模饲养数据表明,湖南省散养模式占比从2000年的77.49%降低到了2010年的37.09%,而且湖南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比重还在进一步增加。虽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养殖比重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但中等规模养殖的比例却快速增长,因此,从整体上看,湖南省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而规模化生猪养殖比例的增加,将进一步加速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发展。

四、对策和结论

(一)稳定市场价格,提高抗风险能力

虽然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度基本稳定,但是深究2000—2014年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变化,其中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散养户还是规模化养殖企业,都对价格十分敏感。在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之下,企业和个人的抗风险能力依然很有限,国家和政府应该对生猪的价格进行实时监控并在适当时候给予调整。

(二)优化结构,提高规模养殖率

虽然湖南省生猪养殖的散养比重在逐渐降低,但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比重还是太低,导致生猪产业集聚水平不但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增加反而趋平。其主要的原因是,中规模养殖的比重增加大多是一些散养户在国家政策的补贴刺激之下,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张为规模化养殖。相对而言,大规模和超大规模养殖企业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原有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扩张形成,另一种是由原来市场上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合并形成。比较以上两种方式可以看出,第二种对于生猪产业集聚的提高几乎没有影响,而从实际看来第二种方式是主流,资金缺乏是最终原因。笔者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认为,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所能够给予的补贴是有限的,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促使金融贷款加大对生猪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这种扶持不能仅限于大型养殖企业,而应使得中小养殖企业贷款也更为便利,从而增加规模养殖率,提高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水平。

(三)培养大中型饲料企业,降低养殖成本

饲料业作为生猪养殖的上游行业,当地饲料业的发展关系着生猪养殖的成本,影响着生猪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湖南省的饲料业发展缓慢,无法跟上生猪产业的发展。虽然湖南省的唐人神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排名前十的饲料企业,但整个湖南省大中型饲料企业比重很小,而且存在小、散、差的缺点。本地的饲料企业无法满足湖南省生猪养殖业的需求,最终迫使企业和养殖户从外省购买饲料,无疑将增加生猪养殖的成本。因此,可以通过企业兼并、扩张来提高大中型饲料企业的比重,同时加大对饲料业的监管,形成与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成长相配套的饲料环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湖南省生猪产业集聚的发展情况良好,近年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保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养殖模式的转变将是湖南省未来在全国生猪产业占据主导优势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巩固其地位的同时,可以从稳定市场价格,提高抗风险能力;优化结构,提高规模养殖率;培养大中型饲料企业,降低养殖成本这些对策来更进一步的提高湖南省生猪产业的集聚度。

参考文献:

[1] 武深树.湖南省生猪养殖主导模式的变化趋势[J].饲料角,2015,(8):25-28.

[2] 杨亦民,罗小文.正视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稳定全国畜产品供应——以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为例[J].吉林农业,2015,(20):89-91.

[3] 雷仙云,侯思远,常毅,李富忠.中国生猪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3,(10):7-9,14.

[4] 李太平,钟甫宁,顾焕章.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及其比较[J].统计研究,2007,(11):64-68.

[5] 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11):64-66.

[6] http://www.qstheory.cn/special/2012/hnkxfz/kxfzkcd/kxbhjcss/jtjs/201206/t20120628_166898.htm

[7] 周晶,陈玉萍,丁士军.“一揽子”补贴政策对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估计[J].中国农村经济,

2015,(4):29-43.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生猪影响因素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FDI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的发展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