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农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

2017-03-20张晓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田野调查教育现状改革策略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大背景下,有关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研究数量渐多且研究质量大大提高。但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在民族经济振兴中的重要性来看,少数民族外语教育还应该拓宽思路,整合资源,避免重复性建设,优化管理,开拓创新。本文主要以所选内蒙古自治区牧区样本中学田野调查为基础,考察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的中学英语教育现状,厘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改进策略,提供英语教育策略新思路,对内蒙古地区外语教育进行综合展望。

【关键词】教育现状;田野调查;改革策略

为了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中学英语情况进行整体梳理,项目组于2014年3月中旬正式启动《内蒙古农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本课题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模式, 从内蒙古自治区2000年底之前开设英语课程的中学中选取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为调查对象, 选取中学英语教师42人, 学生319人, 教育管理人员39人进行问卷调查,从内蒙古自治区牧区中学英语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任课年级、备课与讲课评估、教学科研以及学生英语成绩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调查,结合所抽查样本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设置,学生學习方法、态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勾勒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现状,厘清存在问题。

1 调查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呼和浩特为中心,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部、东部中学各2所, 以包括初中和高中,选取不同年级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访谈,获得调查材料。

2 调查成果分析

从所获得的调查材料来看,牧区中学的英语教育现状表现出以下特点:

2.1 学生学习情况

牧区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尚可,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低。在知识掌握方面,大部分学生的情况是基本掌握英语语法知识,阅读理解能力较强,但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文化背景知识较少,写作能力薄弱。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因为学校开设英语课程,升学考试是学习英语的指挥棒,并对于英语的用途和未来规划认识模糊。

2.2 学生管理情况

经调查发现,中学对于学生管理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的全面负责制。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对完善。教师对学生情况比较了解,易于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这些构成了中学学生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

2.3 师资现状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和目前已有的材料统计,牧区英语教育师资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英语教师队伍比较年轻,70%以上教师为30-40岁;蒙古族教师和汉族教师比例相当,与所学专业相对对口。近几年中学教师培养力度大大增强,教师学历普遍提高,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硕士占有比例达到平均20%。但是仍然存在教龄短,教学经验欠缺,所受专业培训和职业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问题,导致教师知识更新慢,科研能力不强。

2.4 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源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牧区中学已经全部开设了英语课程,授课课时基本满足学习规律的要求。多数学校配置了比较先进,功能齐全的教学设备,基本满足英语教学需求。学校安排英语教师使用电教设备, 运用网络资源增加信息量,扩展学生学习空间,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设备的使用上,教师基本能够掌握设备使用方法,但在合理运用设备,开发教学法,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师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教师目前能够合理安排授课活动,完成学校的教学要求,但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活动规划,因材施教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师进行较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数量较少,已经研发出来的优秀教学成果转化成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偏低。

3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中学英语教育策略

项目组以中学英语教学研究为主线,进行梳理,综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参照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策略:

(1)根据目前国家对英语高考政策的调整,引导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

因高考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在中学教育阶段,应该适当增加口语授课课时,安排学生进行口语实践和口语测试模拟训练。

(2)合理配置师资,逐步提高英语授课教师职称和学历层次。酌情降低职称评定的难度,提高外语教师职称层次,缓解外语教师的焦虑感。

(3)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促进校际协作,提高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各中学之间开展资源共享,邀请教学能手、教学标兵等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定期开展小型研讨会。

(4) 促进教师教学法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层次梯队的培训和深造,参与学科研究和教学法总结,以提高整体学历水平和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对优秀成果予以奖励并加大宣传力度,并以奖励为职称评定优先条件之一。

(5)加强教师培训,利用国内和国外优秀资源,提高培训广度与深度,加大培训成果推广与课程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6) 建立以学校一线外语教师为主体、以教育专家为高级顾问的智库,横向整合外语教育理论人才和实践人才。

(7)定期开办以牧区外语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根据各地区小学外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把脉诊断,精准支持,重点突破。

5 结语

随着国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外语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外语教育正跃步前进。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仍处于低位发展的阶段。“在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总体发展滞后。对于大多数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学校来说, 外语是近几年才开设的新课程。因此, 在少数民族教育中, 尤其是在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中, 外语教育是一个急需加强研究的实践课题”。目前,国内外对于语言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涵盖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问题、蒙语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英语教材问题、英语教学的师资问题,等等,对蒙语授课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师资情况、教育制度和政策研究仍需要较为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除此以外,本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决策制定部门需要重视外语教学,进行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外语教育意识,营造地区外语学习环境,形成外语学习的全面态势。

参考文献

[1]周淑贞.蒙古族中学英语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民族教育研究,2003(02):47-57.

[2]覃玉玲.《半农半枚地区蒙语授课高中生英语学习困难研究(以内蒙古库伦旗第一中学为个案的调查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6:8.

[3]张继平.初中生学习困难非智力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作者简介

张晓华(1971-),蒙古族,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文化,英语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外语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

猜你喜欢

田野调查教育现状改革策略
人格权平等的法人类学关怀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反思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