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枝词在明清时期黔苗地区的流传

2017-03-18钟拼拼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竹枝词流传艺术特色

钟拼拼

摘 要:“民族文学”作为比较文学的术语,多用于国与国、民族与民族间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研究。本文在民族文學视野下,以贵州少数民族竹枝词为研究重点,对多民族因迀徙、融合而形成的竹枝词进行梳理、考证,述其源流以及在创作竹枝词时汉族文人和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竹枝词;流传;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3;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36-01

《竹枝词》是一种记录风俗,讲时事,言民族风情,充满异域风情的浪漫与纪实的文体。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多放置在民间艺术、文人与民歌关系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竹枝词的品评,最先出现于宋,成书于明末。竹枝词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别:一、写实风格,以苏轼、苏辙、杨慎为主要代表;二、情歌类;三、地方志,以朱彝尊为代表。那么,研究贵州本土的竹枝词是很有意义的。

一、竹枝词发展概况

竹枝词是某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土风诗总集,是巴渝地区古老民族的山歌遗韵,集音乐、舞蹈、诗歌为一体的中古诗歌舞活化石。竹枝词在发展沿革上,从唐宋到明清时期各有侧重。

1.纵观整个唐朝,最为突出的有刘禹锡和皇甫松、孙光宪等人。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经三峡或贬谪附近时即作“竹枝”。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描写山峡地区的自然景象,并由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其次,不得不提到皇甫松和孙光宪有皇甫松《竹枝词》两首和孙光宪《竹枝词》两首,他们在竹枝词创作上保持了竹枝词的形式特点,他们总结到:“竹枝女儿衬词”这里的竹枝为竹王,女儿为竹母,多为祭祀仪式、祭神和祖先,是一种多元民族的情歌和祭祀歌。皇甫松《竹枝词》:“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莲女儿。”孙光宪“门前春水竹枝,白苹花女儿。”

2.宋时,竹枝词作者仅限于少数文人学士,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杨万里等。他们于谪仕宦期间,接触到少数民族文化,关注、挖掘民间文学资源,延续唐朝写作风格,竹枝词作者和数量有限,其特点内容上自成一派,有“咏史竹枝”之称,如苏轼《竹枝词九章》:“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帝子南游漂不返,唯有苍苍枫桂林。”这首竹枝词记述了上古时期民族英雄舜的历史,竹枝词在结构上精巧,押韵虽不严格,在作用上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苏辙竹枝有记事竹枝之称,描写一地的民俗事象为主要特点、代表作《竹枝词四首》:“舟行千里不至楚,忽闻竹枝皆楚语。楚语啁扎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风霜。”

3.元代,竹枝词写作范围扩大到北方,有虞集写竹枝词,在西湖边带领40余人进行创作,把竹枝词从文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变成了文人运动,至此,竹枝词从山峡地区走向了全国各地。

4.《竹枝词》到了清代,一般都有附注,解释地方人物、掌故、俗语等。使其竹枝词反映内容广泛,可以说隐藏着一个社会,有历史学、民俗学、方志学乃至民族文学因素,有了更大的研究价值,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映射。施蛰存说,“各地的竹枝词,说得低一点,这是一种很有趣味的风土诗。说得高一点,这是民俗学(或谣俗学)的好资料。”也因如此,在后来竹枝词发展上,陆续出现了沐麟的《滇池竹枝词》,龙文的《龙城的竹枝词》、《敦煌竹枝》。

二、竹枝词在黔苗地区的流传及内容梗概

(一)竹枝词在贵州黔苗地区的传播比滇中地区还迟

康熙年间浙江秀水人李良年的《黄丝竹枝》竹枝词是黔苗地区传播的开始。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朱彝尊于 北京写出《鸳鸯湖棹歌》百首。

(二)贵州竹枝词发展

受田榕《黔苗竹枝词二十四首》影响,乾隆时举人余上泗,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曾官黔西(今黔西、贵州安顺地区一带)学正,对贵州民俗颇为熟悉,写有《蛮洞竹枝词》(18首),其竹枝词对黔西彝族支系“罗鬼”部土司制与婚姻服饰有详细介绍,还涉及前胡苗、花苗、蔡家苗、罗汉苗、洞人、瑶人、焚人、六洞夷人等少数民族,内容丰富。

(三)竹枝词

国梁《黔中竹枝词九首》、蒋攸铣《黔阳竹枝词》、舒位《黔苗竹枝词52首》和贵州当地举人毛贵铭在玉平县作的《黔苗竹枝词》,等等。

(四)《贵州竹枝词》

在描绘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及劳动、生活场景的图画旁,加上对该民族历史沿革、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文字说明,便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苗蛮图说》。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到张国华著《贵州竹枝词》手抄本,《贵州竹枝词》吟咏范围概括全省,内容丰富多彩,按题材略加分类,大致可分为:第一,描写地理形势、名胜古迹;第二,描绘山川景物、自然风光;第三,吟咏岁时节令、民情风俗。

总体而言,黔苗竹枝词在西南少数民族竹枝词写作和传播中呈现不同于其他民族地区的特点,如传播迟,但精细程度高、节注完整。

三、竹枝词的艺术特点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歌谣,它介于古典诗歌和民歌之间,擅长反映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这种形式历来为文人诗家所乐于采用。我省地方文献中所存竹枝词(包括杂咏)相当丰富,多数都是吟唱明、清两代少数民族生活的,它涉及到苗、侗、布依、彝、伦佬、水等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风习诸方面。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清新、明快、自然、风趣的特色。既通俗易懂,又别具一格。现将贵州竹枝词的艺术特色分述如下。

(一)咏史迹形象生

竹枝咏史时,不是平铺直叙地简单重夏历史故事,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加以表现。

(二)言苦况真实感

先看《贞丰竹枝词》:“蓬头赤足短襟衣,黄叶包根上草徽。一日锄开山一面,月明扰自荷锄归”。这类作品借助日常生活的典型事件来完成形象刻画,从而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动人心弦,使人读后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三)写人物性格鲜明

长期生活在贵州山区,各族人民形成了勤劳、朴实、勇敢、顽强的性格。先看《水西竹枝词》:“日烈风狂芳气催,陇头撑伞革小孩,汗珠湿尽前坡土,才放歌声时月回。”

(四)吟民俗情趣横生

许多乡风民俗在作品中被描绘得情趣横生。先看《都匀竹枝词》:“四月八日农事忙,,黑饭油油枫叶香。手捻数丸档大枯,怜它未拓要登场。”

(五)抒恋情纯真质朴

我省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择偶求爱,社交方式公开,常常通过跳花、坐月等聚会来达到目的。如《西垣黔南竹枝词》:“去年望尔郎不还,令年望郎悠上山。细耳草鞋又穿破,滴澄河上滴澄关。”这首富有竹枝词优秀传统的作品,具有平易、自然的特点,耐人寻味。

竹枝词所表现的内容无论是受到压抑,遭到否定,还是得到满足,获得肯定,都是在其精神世界中形成激动与愉悦、期待与希望、探索与斗争的种种张力的集合。

四、汉族文人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

汉族文人的竹枝词创作对少数民族文人竹枝词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少数民族竹枝词观念、题材内容、句式风格以至注解方式均受汉族文人竹枝词创作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1)汉族文人在竹枝词观念上对少数民族文人的影响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元杨维桢认为,“《竹枝》本夜郎之音。依声制辞,实起刘郎州。辞若鄙陋,而发情止义,有风人骚子之遗意。”;(2)汉族文人竹枝词在题材内容、风格等对汉族及少数民族文人创作的影响如汉族文人:刘禹锡、苏辙、苏拭、杨维侦、朱彝尊等,在竹枝词题材内容、意象选择、风格取向等方面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文人产生一定影响;(3)少数民族文人竹枝词受朱彝尊影响,但也有其特点,如刘禹锡竹枝词不避俚俗,不嫌重复,事不厌琐,语从质实。

参考文献:

[1]梁庭望.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教[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杨堃.民族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刘亚虎.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赵志忠.民族文学论稿[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竹枝词流传艺术特色
清代宋庆常《石阡竹枝词》勘误补正
高祥杰
书法《竹枝词》
迎额头崩出的字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2013年第11期识将还军有奖征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