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方法初探

2017-03-18罗文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老爷爷德国儿子

罗文斌

一、让学生问出信心

我们教育者应该体察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下列情况:有的学生认真听,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愿发言的;有的学生希望别人问相同问题。爱因斯坦说:“往往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一直自信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是创设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们提出问题,不怕问错,不能批评,要鼓励,杜绝因嘲笑而让提问者变得沉默;再次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要包容,更要倾听;最后是在学生发言时关注学生内心情感,及时捕捉学生内心变化,进行恰当的补白与中肯,帮助学生摆脱窘境、度过难关。如果做到这些,学生对问题的信心才会得到呵护,唯有这样,学生才想问、敢问,才能享受到“问”的优越,才能感受到问的兴趣,才能问出深度、问出水平、问出创意,才能随着年段的升高,入“问”之佳境。

二、让学生问出质量

学生光有提问的信心还不够,还要培养提问的技巧,提升提问的质量。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和教材选文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会学生问。

(一)抓重点词

如在学《圆明园的毁灭》时。让学生针对题目中得词进行提问。有一名学生围绕“毁灭”一词提出了“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的问题?问题刚提出,全班同学都觉得很有思考的价值,于是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就开始学文,通过思考、合作,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学完课文后,我问学生学完本文后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想问。于是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他问道:“学了这篇文章后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这一问激起了同学们思考的涟漪,大家开始讨论交流起来,结果大家明白了这篇文章主题。到此处,应该说教学已经从学文上升到明理的高度,已经是深层次的思考了。可是面对国家屈辱的历史,有的学生似乎心有不甘,又一个学生问道:“我们必须毁灭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脑洞大开,回答此问题的答案有长大后要报仇雪恨的;从现在起要改正学习态度的;……学生不自觉进入了导行层面。三个问题,串联成了教学的线索,即学文——明理——导行。三個问题的精彩呈现,正如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的一样:“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巧问是多么的重要。

(二)抓重点句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或总起句;或总结句;或过渡句等。只要合理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提问,问得妙。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效果是相当好的。我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先给学生抛出了两个问题:作家季羡林先后几次踏上德国之路?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全班学生通过自由地读书,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作者先后两次踏上德国;德国给作者留下的影响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时候一名学生开始发问了: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德国奇丽的景色的?哪些地方又是写德国奇特的民族的?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提得很好,刚好是围绕中心句来提问的。于是我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把作者感到奇特的句子工工整整地画下来。通过交流学生明白课文二、三自然段都是写德国花的奇;第四自然段是写德国民族的奇。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中心句提出问题,一个朴实问题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所以,抓重点词句妙问,是培养学生提问技巧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抓重点段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讲究跌宕起伏,文章才有吸引力。课堂也是这样,一堂课如果平淡如水,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就会没劲;一堂课如果没有新的东西生成,没有时代感,就不会与时俱进;一堂课如果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情感的升华。比如语文第四册《三个儿子》这篇文章有这样一段: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学生也很快就讨论出了结果,是因为老爷爷看到的只是一个关心母亲的儿子。但是有一位喜欢看文艺节目的女学生提出了质疑,她说,难道哪两个儿子就真的没有用吗?如果第一个儿子去参加《中国达人秀》,第二个儿子去参加《中国好声音》呢?顿时学生间热闹了起来,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都觉得老爷爷看问题太片面,其实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一问,把学生问活了,把教材问活了,把学生自己平时的兴趣喜好与课本内容做了一个完美的对接,有鲜明的时代印迹与特色。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老师应该在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和呵护学生提问的兴趣方面下功夫。只有学生问得多,学生的提问能力才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只有学生问得当,充分利用巧问,妙问,活问,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教学难点的突破才会水到渠成,才能达到启发学生心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只目的。只有学生充分享受问的权利,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才能得以体现,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得以形成。

猜你喜欢

老爷爷德国儿子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打儿子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我演老爷爷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