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2017-03-17赵相君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期
关键词:朗读技巧朗读训练兴趣

赵相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使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方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抓好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习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兴趣;朗读技巧

朗读自古以来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但现今,朗读教学并没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加强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感悟及表达能力,已经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改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語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

2.朗读能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朗读是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的协同运动,对形成神经中枢的优势兴奋中心,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也只有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最有效地形成朗读能力。所以在朗读时要调动学生眼、口、耳、喉、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参加,使之领略课文之胜景。朗读可以创造一个认真学习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这对于语文学习中注意力的维持,记忆效率的提高,对于展开想象,感受情感以及对语言音韵美的领悟等,都有显著的作用。

3.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时口到,眼到是基本的,最关键的如何心到,如何使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就是学生认识和体会语言的过程,很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的体会和环境的感受需要通过朗读去慢慢体会。如在学习《倔强的小红军》一课时,小红军那种倔强的精神和当时环境的理解是关键,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那个年代,和他们一样年纪的小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朗读,体会那个年代艰苦的环境、和红军战士翻山越岭的疲惫,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朗读小红军的对白,感受小红军在强忍饥饿和疲惫的时候说出的那些话,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到小红军的奉献精神,使学生受到教育。又如《小珊迪》,这篇文章理解的关键是人物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善恶的能力,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受到贫穷、被欺负等一系列遭遇时仍然能真诚的对待别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小珊迪“恳求”、“哀求”等不同的情绪,感受到小珊迪的无助,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善良、真诚,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受到教育,懂得珍惜自己生活,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达到当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方法

1.朗读出个性

课堂上,语文老师常用的一句教学术语:“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朗读出的是谁的感情?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朗读是否有感情。有位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朗读《颐和园》第四自然段:“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不少学生把“滑”读成了重音。这位老师指导说,“滑”在句子中描写出昆明湖湖水非常静,在这里读时就要把重音轻读。有个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说,把“滑”读成重音,可以体现出游船、画舫在平静的湖面上动作的轻柔舒缓,从而体现了湖面气氛的宁静。这位老师说,“滑”在这里没有读成重音的道理,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一定轻读。在老师的坚持下,学生下次朗读,果然整齐划一,都轻读了。学生的个人体悟不见得没道理,然而在老师统一的标准下,个性化理解没有了,朗读兴趣受到打击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课堂教学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去学习语文,而不是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强加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压抑学生的情感。

2.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课堂教学里,朗读方式的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势必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和尚念经,口中琅琅,口到心不到,这样即使书读千遍,也无法“其义自现”。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的需要,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获得了不一般的学习兴趣。

朗读形式根据课文的内在需要,可以多种的表现。重点词句的比较朗读:《蜘蛛》里“一个飞蛾投到网里了”,我让学生把“投”换成“落”、“掉”进行比较朗读,一换一读中,学生很快理解到“投”字恰如其分的写出了“飞蛾”是无意中“自投罗网”的。利用插图的看图朗读:《狐假虎威》朗读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狐狸东张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小动物们满脸恐惧,抓住这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想像后朗读,收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朗读训练时,分别以狼和小羊的身份分角色朗读,学生心领神会的读出了狼的狡猾、骄横、蛮不讲理和小羊的温和、软弱、楚楚可怜。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教学《美丽的公鸡》,让学生自制头饰、大树、青蛙等道具,分角色表演朗读,学生朗读中,演出了公鸡的神气活现,啄木鸟、蜜蜂、青蛙的不卑不亢,老马的语重心长。朗读形式丰富多样,不一而足。根据实际需要配以新鲜趣味的朗读训练方法,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对语文朗读训练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评价的鼓励性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往往比较生硬,缺乏活力。这个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不吝赞美之辞加以肯定鼓励。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沉静内向的学生,朗读完,老师评价说:“你这次朗读,在某某词某某句,读得非常好,准确的读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感情。”仔细具体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保持好高度的关注力。外向开朗的学生,朗读完,老师一句“你读得真棒”能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恰如其分,妙语生花的评价语,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留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

朗读练习犹如蜻蜓点水,来去匆匆,如在预习时的朗读,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呢?学生往往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更别提读通课文,认识字词了,朗读俨然成了“花架子”。学生没有得到充裕的时间去朗读课文或者读通课文,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学生无非是一个个“认真的听者”,无非是用自己的脑袋去装老师的思想,他们体会到的并不是自己的“情”,悟到的并不是自己的“理”。长此以往,如此剥夺学生的朗读时间,学生必然会失去理解的个性。那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安排好每节课的朗读时间,要把朗读时间交还给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让全班的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过场”。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要鼓励学生多读,最为重要的是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新教材的内容,经过充分的准备,制订详细的计划,并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才能够在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朗读技巧朗读训练兴趣
加强朗读指导 提高语文能力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如何重视高中语文中的读与情感
让小学语文教学闪光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朗读训练
智慧引领,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