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商民主

2017-03-17王昱晨

卷宗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制度化

王昱晨

摘 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利益的高度分化,基层多元性的利益主体和复杂的利益格局,使政治系统无疑会面对更多的政治参与。如何对基层多种多样的利益诉求和公民参与做出回应,能否在不断地回应的过程中形成某种长效的、制度化的路径机制,从而促进政治系统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就疏导整合基层公民政治参与而言,协商民主的作用不容低估,通过强调主体间理性、程序性的对话协商,其有助于提升政治系统应对政治参与的能力和公民参政议政的素养,不断拓宽基层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渠道。

关键词:政治系统;政治参与;制度化;协商民主

1 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整个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社会利益高度分化和复杂化的情况。如果对新兴社会力量所提出的政治参与要求不能加以有效整合,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基层政治参与问题,将社会成员即公民的政治能量纳入一个理性常态化、可预期的制度化路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应对的挑战,而协商民主对此的意义和价值不容低估。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中的后起之秀,其影响正在不断扩大。约瑟夫·M·比赛特首次使用了“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主编的《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一书中广泛地收录了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德国思想领袖于根·哈贝马斯等学者论述理性、人民主权和协商民主的文章,给研究协商民主的学者提供了初步的思考框架。协商民主概括起来而言是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及其代表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议题、理由等的过程从而证明决策的正当性,是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民主治理形式。协商民主理论认为,代议民主由于政党间无序、恶性的竞争,选举投票率低下等,产生了一些问题,已经与现代公民的要求及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公民与官员之间就共同相关的政策问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对话与讨论,是政治民主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任何其他方式所不可取代的。他們积极倡导公民直接的政治参与,并相信协商民主是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是当代民主的核心所在。同时通过强调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议题、理由等的过程,力图避免直接参与过程中“多数人的暴政”。

2 协商民主对基层政治参与的积极意义

基层在不同视角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以“市民社会”的视角来观察基层,基层更多的是各种私人、团体利益活动的舞团,会不断的产生冲突矛盾;以“城邦——共同体”的视角观察基层,基层则有着对话协商,“公共精神”等印记;以对话协商而非强力胁迫来化解基层的利益纷争是一个好方式。

就基层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保持平衡并互相促进而言:一是需讲求适度的政治参与,应与现行政治制度的承载能力相适应,而且适度的政治参与,能够为政治精英进行创制和制度改良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二是政治参与需强调尽可能高的社会代表性,为群众和各个利益群体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便利;三是政治参与应是组织化的政治参与,“没有组织的政治参与将堕落为群众运动”(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组织化的政治参与便于对立的双方沟通协商,无组织的政治参与将会各说各话,浪费双方时间和精力,无助于问题的化解。一言以蔽之,需要找到一种制度化的基层公民政治参与路径。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治理形式,由于其对公民参与、对话讨论、尊重和理解的强调,对经由共识实现合法决策,促进公共利益的诉求,而成为推动地方治理的重要因素。”(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直接参与式民主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参与式民主的健康发展。在当下代议制民主暴露出诸多不足的局面下,协商民主的发展有利于积极应对政治参与带来的问题,推动人类民主事业的深化和完善。强调议事规则的重要性,有了对合理的议事规则的维护和遵守,使各方围绕特定的议题、理由的陈述、对话、讨论等在一定的规范和程序下进行,才能使协商民主可以有效开展。就中国而言,协商民主可依托议事规则来推动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并且作为一种能够为各方所接受的折中方案,其有很大可能性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基层公民政治参与路径。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参与不可避免的情况下,需要找到一种政治精英,公民大众均能接受,而且是非人治的制度化路径。协商民主既可在一定限度内满足公民的参与需求;又因其对政治精英产生的是相对温和的压力,不会引来强烈反弹;再加上协商民主注重逻辑和严谨的议事规则体系,具有较高的内在规范化程度;所以应对国家发展转型时期的参与难题,围绕政治参与的适度化、代表性、组织化,协商民主有了用武之地。

基层民主不仅是一种更合理的决策方式,而且是塑造合格公民的方式。在塑造合格公民参政议政的问题上,基层民主应为高层次的民主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其培养出相应的“智力、道德和品性”,不断完善的基层民主将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就这些意义而言,在基层能够使参与和秩序相协调的协商民主,同“一项政治活动,每隔几年才举行一次,在公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并没有为这一政治行动做好准备,当这一这次活动要求运用公民个人的智力、道德和品性时,却已经远离了它们。”(密尔《代议制政府》)的代议制民主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家刚.协商民主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4. 密尔:《代议制政府》[M],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5. 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制度化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新时期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问题探究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