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民文化活动与场所景观特征的调查

2017-03-17余菲菲胡双丽陈彩玲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场所

余菲菲 胡双丽 陈彩玲

摘 要:场所景观是城市文化的承载,是文化活动特色的彰显。文化活动多以广场为载体,文化是广场的灵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这就对城市景观与文化的契合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宜昌,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是如何在现代化城市场所景观中寻求与历史文化的协调与统一的呢?以夷陵广场为例来讨论市民文化活动与场所景观的特征。

关键词:文化活动;广场;群众文化;场所;景观特征

一、 广场文化活动

(一)广场文化活动的定义

文化活动是人民进行文化层面上的活动,以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它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广场文化活动,即以广场为主阵地开展的文化活动,是在漫长的人类史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众文化形式。在新的时代,广场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繁荣的作用。

(二)广场文化活动的特征

广场文化活动具有开放性,即是公开的,免费的,面向群众开放;具有群众性,即群众可直接参与;具有规模性,一般规模较大,观众较多。

(三)广场文化活动的种类

广场是城市居民、游客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城市形象的窗口。广场的景观布置和广场文化活动弘扬着地方文化,展示着城市活力。通过调查,在城市广场上发生的活动主要有文艺演出、广場舞、文艺晚会、文艺赛事、电影放映、健身健美、展览、文化展、图片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其他自发性活动。

(四)文化活动与广场的关系

文化是广场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广场,就像一个没有演员的舞台,是文化赋予广场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文化中最活跃的娱乐与休闲方式。文化活动需要广场来承载,广场的位置、规模、空间布局及景观特征等都影响着文化活动的质量。

二、市民文化活动与广场景观特征

(一)不同文化活动需要不同的景观特征

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来实现,怎样的场所适合怎样的文化活动是靠景观规划设计来实现的。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这样阐述,在开敞的场所,市民进行公共的文化活动,在相对私密的场所,通过围合的或形成无形的区域界限的景观布置手段,来实现市民在相对私密的空间进行个体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晚会活动的举行,需要宽敞的场所,有居于中心的要求,入口不低于两个,方便聚集和疏散人群。

(二)市民文化活动与场所景观特征的相互作用

根据地方特色展现地方文化是一个空间的精神内涵所在,仅仅有形式和功能是不够的。能够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意象中,是规划一个好广场的重要部分。地方文化一方面通过空间围合、文化符号、景观小品等在广场空间和物质实体上传达出来,同时还通过活跃在实体空间中的文化活动得到延展和升华。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活动与场所景观特征密不可分,互相作用,使得广场成为一个具有场所精神的处所。一个具有或易于形成浓厚文化氛围的广场空间,必定吸引市民经常性地在此开展各种文化活动。

三、宜昌市夷陵广场景观特征调查

(一)背景

本次调查主要结合宜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以夷陵广场为中心展开。宜昌市位于长江沿岸、崇山峻岭之间,以丘陵和山地为主,自然风景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长江三峡、清江画廊、三游洞、车溪等风景区独具魅力,加上良好的气候及独特的区位,构筑了宜昌生态文化原型。巴楚文化是宜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宜昌的土家文化和民间文化也是赫然昭著。宜昌的民间文化载体和形式共有民间故事、山歌、民歌、吹打乐、巴山舞、长阳南曲、花鼓戏、民间版画、服饰等数十种。由此可见,宜昌是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在城市中心广场景观的布置上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展现地方文化,一方面使宜昌市民感受到自己城市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展示出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形象。

(二)方位

夷陵广场位于宜昌市城区繁华的商贸中心,东临国贸大厦、西临九州购物广场、南接广场路、北临西陵一路。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84米,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2万平方米,广场于1997年11月3日三峡工程截流前夕建成开放。

(三)平面布局

夷陵广场从平面形状上来看应为块状广场,即广场两个边比例在1到2之间,其方向感相对较弱,更具有“面”的特性而非“线”的特性。

夷陵广场采用主副轴线构图,全开放式,大面积的规则造型草坪,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属于典型的规则式园林类型。

交通流线与出入口分布。如图1所示,黄色区域为主要干道,联通广场的四个方向;蓝色区域为广场内回形通道;箭头部分为广场的四个主要出入口。

(四)平面功能分区

如图2所示,红色部分为中心活动区,绿色部分为草坪区。夷陵广场主要有大面积的草坪覆盖,还有许多空旷地为活动所需地带。

(五)规划布局

1.空间布局

夷陵广场属于集会型文化广场,采用主副轴线构图,全开放式,有明显的视觉中心,中心有下嵌式小广场(图3)。公共活动空间较大,满足多功能、多元化的功能要求。没有设置影响人流的建筑区和设施,合理地组织了交通流线以及主要道路的出入口。夷陵广场从立体构成来看,即根据广场与其毗邻的城市空间(一般是街道)的高差关系来看,应为平层式广场。广场的标高与相邻城市空间的标高大致相等,与城市空间的连接直接明了。

2.竖向处理方式

夷陵广场由于整体高差不大,其竖向布置形式为平坡式,配以几级台阶和无障碍坡道。开启的喷泉、沿边设置的灯柱及文化牌等是场地内不多的几个竖向上有变化的要素。

3.边界处理方式

边界起到限定、围合的作用,对空间进行分隔。夷陵广场属于大型的社会性活动场所,其空间类型为开放式。广场内部的竖向边界很弱,视野开阔,流动性好,易于视觉、声音传达。广场紧邻道路,为了限定空间在边界的处理上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形体提示,如使用了一些灯柱、景观小品进行边界提示(图4)。另一方面设置台阶、阶梯面等提供了不同水平线的景观视角,相较于点状的提示物而言,它对空间的限定性更强一些。

(六)景观要素

夷陵广场的景观要素简单清晰,略显单调。一是音乐旱喷泉。夷陵广场的喷泉位于广场中下嵌式小广场的中心位置,其作用不仅是一处动态的景观,而且可以净化空气,改善广场微气候。二是灯饰。广场设置有草坪灯、庭院灯、高杆灯,“世纪光柱”灯等各类灯具857盏。三是植物。大面积的草坪、花坛15个,广场边缘配以乔木提供遮阴,广场中心配以灌木,不遮挡视线,使广场看起来更广阔。四是文化牌。广场文化设施最突出的是约为50米长的文化展示牌,展示宜昌本土文化。

四、夷陵广场上的文化活动

活动时段:平时早晨与傍晚以及晚上人群停留居多;天气晴好时,上午人群也较多;节假日一天的整个时段人群都偏多。

年龄层:老人、中年人、小孩居多。

主要活动类型:在空旷的广场上进行文艺演出、广场舞、文艺赛事、健身健美、展览、书法、摄影、文化展、图片展、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节庆展销活动、看报刊、舞太极、聚会交谈等文化活动(圖5)。

活动性质:室外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以及社会性活动。夷陵广场上所进行的文化活动一般是自发性与社会性的,如文艺表演、跳广场舞、公益活动以及带小孩玩耍、晒太阳等。

活动需求:进行文化活动,需要相应的环境来实现。如舞台演出,场地要具有中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周围要宽敞,形成圆弧形外延,可供观众观赏。如跳广场舞,夷陵广场有较开阔的空间,场地硬质平整。场地周边有条形花坛,可供舞者休息和观众停留欣赏。整个广场的空间特征适于进行一定规模的公共活动,休憩或小范围的聚集交谈的活动需求还有待广场环境的提升改良。

五、夷陵广场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通过详细的场所实地调查以及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夷陵广场的主要优点与不足。其优点表现为:其一,夷陵广场的名字“夷陵”传承宜昌古名,体现了宜昌地域特色;其二,整体布局较合理,规整;其三,草坪面积大,可以保存雨水,有利于水循环;其四,广场内部安置了展示牌,利于文化的传播;其五,空旷地大,有利于市民进行文化活动等。不足之处表现为:其一,布局过于格式化;其二,文化承载物少且不明显,地方特色彰显不够;其三,草坪面积过大,休息座椅少,遮阳设施不足等。

六、提高夷陵广场文化活动质量的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夷陵广场空间开阔,适于公共活动的开展。私密空间不足,缺乏休息座椅及遮阳措施。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看见部分市民站在炎热的太阳底下阅读报刊,有的市民顶着太阳坐在花坛边聊天。夏季白天广场内很空旷,少有人走动。广场空间性质的单一和公共设施的不足降低了市民文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二)具备文化内涵的原则

不同地区就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城市的广场也会有不同的风格内涵。充分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在景观意象中,是城市广场景观规划设计质量的关键之一。当前,宜昌所辖乡镇的各大景区都已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往。宜昌旅游景观特色区的文化魅力,不仅可以使城镇旅游业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同时还可以使景区特色向市域延伸和放大。夷陵广场处于宜昌市中心地带,可以充分挖掘运用宜昌特色文化,加以可识别、易记忆的标志物,丰富和提升景观要素,使之更具宜昌文化魅力。

(三)在自然与规则中取之有度

夷陵广场的布局在具备一定规章规则的同时也需要生动灵活。因为它是城市的中心广场,如城市的客厅,规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自然给人灵动的趣味,二者相互结合。与宜昌这个山山水水的旅游城市相呼应,使广场环境与硬朗的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一个既适于活动开展也适于户外休憩漫步的广场。适量减少广场的草坪面积,增加次级活动或休憩空间。大草坪有它的优势之处,但过大便使广场缺乏趣味性,一眼望尽缺乏层次感。

七、结语

文化特色是广场的灵魂。改善广场环境,会使人们在广场逗留时间增长,滋生出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城市广场的景观特征和市民文化活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广场是市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平台,是传播和发扬文化思想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最直观的名片。因此城市广场的设计要融入市民文化生活的理念,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历史底蕴,展示地方风采。良好的广场景观吸引着人们前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绚烂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丰富着广场景象,使城市广场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姜燕.广场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群文天地,2012,(16).

[2]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余菲菲,王思瑶.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鄂西山地城镇绿道建设初探——以宜昌地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4]高巍.广场景观[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余菲菲,安童,张潇.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小城镇景观特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6]宋钰红.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

余菲菲,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和民族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场所
听的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现状及创新发展
论如何加强基层村级文化建设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
恋爱场所的变化
引领群众文化建设,走向和谐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