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策划报道中记者如何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工作新模式

2017-03-16张晓丽

记者摇篮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场采访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张晓丽

【摘 要】全媒体时代,各类媒体平台都成为受众获得信息的途径,传统媒体在竞争中逐渐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记者的工作开启了新的模式。辽宁日报在实现全员新媒体的道路上,做出了许多努力,不仅建立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还努力扭转记者、编辑的传统思维,适应新媒体的工作模式。在《铁纪·铁流》的策划报道中,工作人员为了实践全员新媒体做了一些探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实践中颇受启发。

【关键词】传统媒体 媒体融合 现场采访 新的工作模式

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如今许许多多的新媒体平台都成为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传统媒体面对全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多元化的挑战,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一、传统媒体工作者已经产生为新媒体供稿的意识和自觉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已然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但同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传统媒体能够在竞争中存活并且发展自身的法宝有三个:

第一,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优势就是内容生产力。虽然新媒体的崛起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是大量首发性、原创性的报道仍然出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在新闻信息发布、更新的及时性方面有所逊色,但是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高度方面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传统媒体拥有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机制。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中聚集了一大批职业化的工作人员,他们既接受过关于新闻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的专业训练,又接受过关于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专门教育,在信息传播中能够赢得权威性和公信力。

再次,传统媒体具有品牌和知名度的优势。传统媒体大都经过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众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所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

虽然传统媒体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这些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防止坐以待毙,传统媒体应该努力适应全媒体时代。如今大多数传统媒体都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适应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辽宁日报在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工作中,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不仅成立了新媒体中心,建立了微博、微信、客户端,将发表于报端的原创信息录制在新媒体上,还建立了记者直接为新媒体供稿的工作机制,并付诸实践。

在2016年的大型策划报道《铁纪·铁流》中,工作人员秉承全员新媒体的理念,在最初的讨论環节,就将在新媒体发声作为工作的重点。策划组针对采访中可能会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分析,讨论哪些内容适合发表在新媒体上、以什么方式发表。

二、《铁纪·铁流》策划组在全媒体平台上的一次实践工作

《铁纪·铁流》策划组不仅要做好传统报纸的深度报道工作,还要为新媒体供稿。这就意味着记者工作模式的改变,在实际采访中,记者不仅完成传统的采访工作,还要搜集适合发表于新媒体的素材。

什么样的素材更加适合发表于新媒体?这对策划组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实际的采访中,总是故事不断,这个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策划组所搜集的素材中,有许多有趣的、令人感动的人和事,策划组一一记录下来,并且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都可以作为在新媒体发表的素材。

这些素材、照片、视频最终得到了使用。在报纸上,扫描一些版面中的二维码,可以直接链接到视频,这些视频发表于辽宁日报的客户端上。例如,《铁纪·铁流》第五期中,策划组链接了采访渣滓洞时巧遇的特色演出,还链接了采访著名红岩文化专家厉华老师时所录的一段采访视频。在策划见报之前,策划组将所搜集的适合新媒体的素材,以轻松、幽默的文风,加上配图,发表在了微信公众号上。

在策划组的一系列工作中,合理的分工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全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要求记者不仅要完成以往的采访任务,还要熟练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及时处理稿件,这使记者的工作变得异常繁重。在策划报道采访中,策划组常常要根据记者的特长进行分工。在有限的时间里,策划组通过合理分工,能够完成多个采访任务、拍摄照片和视频、录音等等工作,这是个人无法驾驭的。所以,在全媒体时代,团队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每一次的采访中分工协作得当,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报道效果。

三、全媒体时代要求记者提升各类专业素养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将要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各大报业集团长期积累的是笔头记者资源,是一群采写能手,但他们对音频、视频、移动媒体等的接触不足,而且经验也相对较少。为了适应全媒体报道的形式,新闻记者虽然不用对各项媒体技术都精通,但是都要有一定的认识与操作本领。因此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铁纪·铁流》策划报道的全媒体实践中,策划组发现了自身的三点不足:

第一,记者缺乏专业的摄影技术。在最开始的拍摄中,策划组所获得的照片存在一些瑕疵,例如照片取景不好、比例不对、焦距没调好。有时候本来应该抓拍的,但没拍到,常常留下遗憾。拍摄视频也存在这些问题。策划组克服这一缺点的方法就是多拍照,努力提高摄影技术。在后期的采访中,拍得多了,有经验了,上述情况才好转起来。

第二,记者应该加强对素材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面对一些事件,策划组需要判断哪些内容应该记下来、哪些应该录下来、哪些应该拍下来,对于拍摄照片和视频,还面临怎么拍的问题。拍摄什么样的场景合适,哪些动作、行为最能打动人,最开始记者缺乏这样的应急反应能力。这样的能力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训练。

第三,策划组的这次实践并没有实现新媒体信息发布的即时性。新媒体的供稿方式应该具备即时性,也就是稿子写完了马上传给编辑发出来。而这次探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都是在采访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才发布。这和策划周期较长有一定关系。在实际的全媒体报道中,即时在新媒体发布消息,应该成为每位记者的工作日常。

在这个全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中,传统媒体在观念、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业务形态各方面的更新和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媒体的记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项挑战,在掌握各种技能的基础上,保持自己核心的技能和专长,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在融合式报道中各展所长。

猜你喜欢

现场采访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2016年南京生活用纸年会现场采访系列报道之一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浅谈现场采访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浅析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技巧
广播现场采访的注意事项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