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赣中南闽西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2017-03-15罗忠恒肖利斌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0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赣州34000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闽西中南全域旅游

罗忠恒 张 艳 肖利斌(.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0;.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000)

“全域旅游”视角下赣中南闽西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罗忠恒1张 艳2肖利斌1
(1.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2.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独立的旅游单元具有本身发展的局限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获得规模经济。在全域旅游视角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访谈法等方法,对赣中南闽西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行质性研究,对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状况,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条件进行剖析,以利益相关者和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在四种效应动力下,构建赣中南闽西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四轮驱动”模式,最后提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政策。

全域旅游;协同发展;共生视角;发展模式;利益相关者

2015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全域旅游”概念,强调区域不同主体、不同资源、不同要素的整合,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发展战略。全域旅游对不同区域具有能够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不仅可以把单一的旅游景点规模化,获得规模经济,并使相关利益者受益。[1]本文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以利益相关者和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赣中南闽西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1 赣中南闽西旅游发展概况和旅游协同研究现状

1.1 旅游协同发展研究现状

以“协同”为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以2006年1月到2016年2月这10年为时间段,进行文章查找检索,共发现有173 327条,同时以“旅游协同”为主题词在CNKI进行查找检索,共有111条。因此协同理论在学术研究当中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理论,但在旅游研究中相对较少,由此,旅游协同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旅游协同研究在旅游行业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和领域。通过这111条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目前对旅游协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对狭小的区域研究,如洞庭湖、湘渝边缘区域、济宁市等[2-4],也有相对比较热点的领域如黄传在2015年提出了婚庆旅游的协同发展。[5]因此,旅游协同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旅游协同研究的领域也需多领域和多视角进行研究。

1.2 赣中南闽西旅游发展概况

1.2.1 赣中井冈山景区

井冈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坐落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是一座集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旅游资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客流量维持在中等偏下水平,并未形成规模效益。由于景区本身地理位置较偏,进行红色旅游教育的游客是主要客源,观光度假型游客较少,其带来的效益并不显著,并且赣中其他相关的互补性旅游资源较少,单一区域的旅游发展资源受到瓶颈阻碍。据不完全统计,吉安市2015年全市接待旅游者5 016.5万人次,同比增长28.3%;实现旅游总收入40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5%。与其他5A级景区相比较,井冈山旅游收入、游客人数等创造出的生产力和红利并不乐观。

1.2.2 赣南瑞金苏维埃共和国景区

2015年瑞金苏维埃共和国景区被评为5A级风景区,也是赣南地区唯一一个5A级景区。近年来,瑞金苏维埃共和国景区客流量也较少,通过对相关景区领导访谈,赣南接待主要以赣南本地县市区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培训及以考察学习为目的的游客为主要客源,游客主要是以一日游不住宿游客为主,因此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还是较低。赣南其他相关的旅游资源较多,但资源的知名度较低,吸引前来游玩的客源市场不足,旅游资源的消费潜力巨大但未得到开发。赣州市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4 801.24万人次,同比增长37.07%;旅游总收入395.13亿元,同比增长41.32%。其中,共接待入境旅游者25.61万人次,同比增长20.07%;旅游外汇收入7 949.35万美元,同比增长21.05%;接待国内游客4 775.63万人次,同比增长37.17%;国内旅游收入390.19亿元,同比增长41.42%。与赣南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相比,赣南的旅游业发展及经济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

1.2.3 闽西古田会议旧址群景区

闽西古田会议旧址群由于其地理位置位于福建闽西龙岩上杭县,较偏远,且旧址群等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不足,观赏价值不高,游玩考察的人群主要是政府机关团体,历年来客流量有限,主要以一日游或者顺路游玩为主,在住宿餐饮及购物等附加值方面给当地带来的经济驱动力有限。2015年闽西龙岩市接待旅游总人数2 5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8%。闽西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2 赣中南闽西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条件基础

2.1 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1.1 规模经济价值性

赣中南闽西由于旅游资源具有互补性,开发和融合地区旅游资源,带动旅游业整体发展,成为三者共同的需求,因此三者同属于旅游经济利益相关者。在利益者共生视角下,三地独自发展,资源条件单一,市场潜力欠缺,单一区域旅游发展力量薄弱,不足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旅游对当地的价值贡献,因此三者共生协同发展,三大区域形成合力,政府间加强合作,景区间互通有无,形成有特色的整合型旅游线路,三者将由分散的个体旅游经济单元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区域共同单元,从而会形成规模经济。

2.1.2 文化联动性

赣中南闽西三地在红色文化上地域相连: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红色文化联动性,三个区域的资源,在长征事件等红色革命故事上具有时间的递进性,因此景区景观在时间上具有联系性和整合的必要性,形成时间序列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三个区域红色文化具有共同属性,三个区域之间景区景观相互连接,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将历史文化故事以景观的形式呈现给旅游者,在旅游者的游览过程中,能够瞻前思后,更好地理解和深入旅游体验中,同时三者之间通过红色文化联动,相互促进,能够增进游客对区域景区的认同。因此,三者旅游区域的文化属性需要三地旅游协同发展。

2.1.3 社会情感联结性

赣中南闽西三地在人口特征上具有共同的情感属性,三个区域人口较大多数为客家人,三者虽属不同的省市,但情感上具有共同性。社会情感的联结性,需要三地在旅游发展上共生协同发展,以旅游为媒介,三地政府居民加强客家人情感的联系和维护,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潜在需求。

2.1.4 区域发展共同性

近年来,赣中南闽西属于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旅游扶贫政策的出台,给三者带来契机,打破原始落后封闭的自然空间,带动整个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三个区域共同发展需要三地以旅游资源为媒介,加强政府、民间和企业间的合作,实现“1+1+1”大于3的效果。共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景区最具有纽带作用,同时也是最具发展潜力和需求的资源,因此,区域共同发展性是三者共生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2.2 旅游共生协同发展的条件基础

全域旅游视角下,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追求区域内旅游六要素的全面发展和整合,在共生理论下,赣中南闽西全面共生协同发展需要满足三个基础条件,一是共生单元;二是存在使共生单元间相互联系的共生界面;三是同质度或关联度不应该小于特定的临界值。[6]

2.2.1 兼容性

赣中井冈山景区、赣南瑞金苏维埃景区以及闽西古田会议旧址群同属于红色旅游资源景区,三者有共同的红色文化特质,因此有共同的“语言”,但三者之间也有区别和不同特征,三者虽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但三者在资源属性上具有显著的不同: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三者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属不同时间的历史文化价值景观,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因此在旅游者游览时,具有求全的心理,三者之间在旅游者游览时间上具有兼容性;二是三者旅游资源空间上的差异性,三者资源所处地在地域空间具有一定的差异;第三,三个区域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属性,同时以区域旅游发展为目标,使得三地兼容并蓄发展。

2.2.2 共生界面

共生界面指的是三者共生协同发展存在一个平台条件,在这个界面上,三者之间能够联系在一起,处于同一个平面和维度上。[6]2015年底赣龙动车线通车,将闽西和赣南连在一小时经济圈内,赣中和赣南通过大广高速和京九铁路,以及将建的动车线相连,将赣中和赣南联系在两小时经济圈内;因此在交通方面三者之间具有共生界面的条件性和可能性。

2.2.3 同质度或关联度

赣中南闽西三者之间的旅游资源主要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主,井冈山景区、苏维埃共和国景区、古田会议旧址群同属红色旅游资源,因此三者之间旅游资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关联度高,具有共生协同发展的条件。[7]第二个方面,闽西和赣南虽属不同省份,但具有共同的文化底蕴,同属客家人,具有共同的情感维系,赣南和赣中地域相同,也具有邻亲关系,文化相近性。第三,三者之间都是追求旅游资源的整合,通过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一起发展,把赣中南与闽西关联在一起。

3 赣中南闽西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探究

3.1 旅游协同发展因素

3.1.1 推力因素—需求推动—游客

推力因素主要指游客,市场区域内的游客流动会带动不同的市场需求,带动相关区域旅游消费的发展,区域的协同发展首先在于游客流动带来的需求,这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溯源。一方面,赣中南闽西位于边界区域,位于福建沿海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地带的延伸区域,与福建和广东等地距离较近,独特的地理位置单元带来了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福建沿海的滨海旅游资源,珠三角的滨海旅游资源和主题游乐旅游资源等已经需求过剩,游客会产生新的旅游消费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旅游消费需求。因此,协同发展的首要因素需要考虑游客。

3.1.2 拉力因素—供给拉动—景区

拉力因素主要指旅游景区,区域内的不同旅游景区具有不同的旅游资源,因此不同的景区带来不同的旅游供给,旅游景区的供给拉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赣中南和闽西,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等多种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不同的供给,满足不同的需求,形成拉力作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3.1.3 效应因素—效应带动—媒介

区域的协同发展需要不同的效应带动,不同的区域也具有不同的效应带动,旅游协同发展是综合性发展,同时旅游产业具有关联性强等特点,因此综合带动作用也具有多样性,区域协同发展在某些层面能够带来经济效应,促进区域旅游收入的增长和就业岗位的提高,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效应,如区域基础设施的完善等。区域效应带动的产生需要不同的媒介进行宣传,展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社会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等,从而增加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居民等认可,达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效应,带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3.1.4 响应因素—响应行动—社区

响应因素主要指区域内的利益相关者,区域协同发展首先响应和支持的必然是利益相关者,主要指社区居民、投资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受到相关利益的响应,利益相关者会带来行动上的响应,如投资者的资金投入、社区居民的出力、政府间的合作和政策上的支持等,这些方面可以形成大范围的响应,从而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因此,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需要考虑区域内的响应因素、利益相关者。

3.2 基于四种动力因素下的“四轮驱动”旅游协同发展模式

赣中南与闽西全域协同发展需要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协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同时需要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实现共生发展,以四种动力因素为共生发展界面:一是游客的需求推动,二是景区的供给拉动,三是媒介的效应带动,四是社区的响应行动,四种动力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以交通为纽带建立的共生界面下对赣中南与闽西旅游协同发展施加动力。四种动力因素具有能动力量上的大小差异,在共生界面下,需要发挥四者的比较优势,优势互补,从而对赣中南闽西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整合效应,进而获得规模报酬经济,最终实现区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和规模报酬,构建赣中南闽西“四轮驱动”(游客、景区、社区和媒介)旅游协同发展模式(见图1)。

图1 旅游协同发展“四轮驱动”模式

3.3 赣中南闽西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策

3.3.1 以游客为中心,创造一体化需求

在“四轮驱动”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上,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首先要以游客为中心,游客流动是协同发展利益的来源,没有游客就没有一切,所以要打造以游客为中心,创造一体化需求。基于此,一体化需求是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为旅游协同共生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赣中南和闽西区域上,以游客为中心,创造游客一体化需求就是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打造各种形式的旅游需求,使得游客的一体化旅游需求符合区域旅游的协同共生发展。因此,打造一体化旅游需求,需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以广东和福建市场为主要旅游消费市场,综合调查和考量两地的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尤其是赣粤闽地区的乡村资源和乡村旅游需求;其二,如果两地没有对赣中南闽西的旅游需求点,则可以两地消费文化为导向,调查两地潜在游客的旅游偏好,将其融入旅游资源景观的创造中,创造符合两地游客的消费需求点,如养生旅游需求、宗教旅游需求等。其三,两地有对赣中南与闽西的旅游需求点,通过需求导向,宣传造势,扩大旅游需求。

3.3.2 以景区为主导,打造一体化供给

在旅游协同发展的“四轮驱动”模式下,要以需求为中心,满足或者创造游客的旅游需求之后,重要的是打造一体化旅游供给,有了需求没有供给,游客的旅游需求无法实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将会中断,规模经济效益无法实现[8]。一体化的旅游供给就是要以资源为中心,以景区为主导,打造一体化供给。景区承载着游客喜好的各方旅游资源,赣中南闽西三个区域,具有不同的旅游供给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和主题旅游资源等,但资源没有一体化,比较分散和杂糅,未能形成一体化旅游供给,因此要以景区为主导,在景区内部打造多样的旅游资源以及配套设施供给,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具体需要:一是整合赣中南闽西资源,将井冈山文化、苏维埃文化、古田会议文化进行整合,创造观赏时间上具有延续性、文化景观上具有反映革命时代的旅游供给产品;二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主要打造不同类型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旅游供给产品。

3.3.3 以媒介为手段,营造一体化效应

在旅游协同发展的“四轮驱动”模式下,需求和供给得到了满足,第三环节就是要以媒介手段,营造一体化效应。一体化效应不仅包括游客前来旅游的一体化需求效应,更包括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等,营造效应,形成动力势能。一方面,以媒介为手段,首先要创造游客一体化需求动机效应,单个的旅游者无法带动区域的发展,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创造大众需求,尤其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赣中南闽西要以媒介为手段,营造一体化需求效应,首先,以媒体为手段就是要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和公众号等传播渠道,通过文字传播、声音传播、视频传播等载体渠道,扩大赣中南闽西旅游资源的传播效应;其次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组织营销活动,如微信集赞免费游、公益性免费游等活动,从而获得游客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以媒介为手段,需要对当地各方利益相关者传播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效应,增强区域利益相关者投入到旅游协同发展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动力,形成旅游协同发展的合力。

3.3.4 以社区为支撑,构造一体化响应

以社区为支撑,社区不仅包括社区居民,同时包括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是区域单元,与旅游者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需要以社区为支撑,没有社区的参与和支持,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益没有实现,就缺少了响应,从而旅游的协同发展有声无势。[8]因此,旅游协同发展,需要构造一体化响应:第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等社会建设上需要居民响应,居民自发投入到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第二,旅游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打造和融合赣中南闽西三地的旅游资源,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第三,社区还存在一个较大主体就是政府部门,赣中南闽西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联结,共生发展,构造一体化响应,求同存异,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等,为旅游协同发展注入活力。

4 结论与展望

全域旅游视角下,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可以给当地带来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积极的效应,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区域的旅游协同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到四种要素,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响应因素、效应因素,四种因素构成了四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四种利益相关者是旅游协同发展的动力所在,旅游协同发展就是以四种要素为基础,以四种动力效应为支撑,促进赣中南闽西协同共生发展。由于旅游发展会产生新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本文研究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有限,在未来的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以更广的视角去照顾各方利益群体,才能获得规模协同发展,实现共生共赢。

[1]张春琳,邓小艳.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基于共生理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2):102-104.

[2]李琳,郑刚,徐洁.环洞庭湖经济圈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探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99-202.

[3]陈国生,张瀚文.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J].荆楚学刊,2013,14(3):61-63.

[4]邢晓玉,李爱兰.基于协同理论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32-35.

[5]黄传.婚庆旅游协同创新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广西教育,2015(6):56-59.

[6]曾慧娟.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J].嘉应学院学报,2014,32(3):10-12.

[7]陈义彬.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5(6):34-39.

[8]黄细嘉,周青.协同理论视域下的多色并举型红色旅游区的构建: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决策参考,2013(1):96-98.

Collabora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between Southern and Middle Jiangxi Province and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LUO Zhongheng1ZHANG Yan2XIAO Libin1

(1.College of Tourism,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Fujian, China;2.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Independent tourism unit has its own limita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ed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the benefits of being mutually complementary and promotional, helping to achieve scale econom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rdinated tourism development between Southern and Middle Jiangxi province and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based tourism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field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etc.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necessity and condition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 also expound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four wheel drive” mode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fter exploring the four kinds of effect dynamis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keholders and symbiosis.

region-based touris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perspective of symbiosis; development mode; stakeholder

本文为华侨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项目编号:1511308021。

罗忠恒(1992—),男,江西赣州人,华侨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经济、服务管理研究。 张艳(1980—),女,山东淄博人,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肖利斌(1992—),男,广西桂林人,华侨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安全研究。

F592

A

2095-7211(2017)02-0073-04

猜你喜欢

闽西中南全域旅游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2019年)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稿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中南剿匪作战史略
闽西红军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