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
——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

2017-03-15求莲萍叶国芳嵊州中学浙江嵊州312400

中学教研(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板演正数数学

●求莲萍 叶国芳 (嵊州中学 浙江嵊州 312400))

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
——基于陶维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

●求莲萍 叶国芳 (嵊州中学 浙江嵊州 31240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如何为学生数学思考提供机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对陶维林老师“基本不等式”一课的分析,发现陶老师在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上的一些有益的做法:少而精的课堂问题驱动、教师表述与板书,这不仅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提供了框架,也提供了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数学思考;课堂教学

2015年6月的一天,笔者所在学校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南师大附中的数学特级教师陶维林老师.陶老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教材的参编者,也是新课程教材培训的讲师团成员,他10多年前写的《几何画板教程》已成经典.陶老师虽年届七旬,但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并亲自为青年教师们上了一堂示范课——“基本不等式”.课上得很成功,对青年教师们的震动很大,大家感觉茅塞顿开,惊呼“课原来可以这样上”,纷纷撰文书写体会,效仿实践.那么,陶老师的课到底是如何上的,特色在哪呢?

1 课堂简录

上课伊始,师生互致问候后,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1.

问题1 大家学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时,曾经接触到2个重要概念——等差中项、等比中项.2个数的等差中项与等比中项哪个大?

问题1展示后,学生没动手,教师提示后,学生开始动手演算.在学生独立思考、演算后,教师请学生回答.

生1:等差中项大于等比中项.

(学生有的赞同,有的不赞同.教师请其中1位不赞同的学生回答.)

生2:等差中项大于等于等比中项.

(部分学生赞同.)

师:有不同的答案吗?

(有4位学生举手,教师请其中1位学生回答.)

生3:当2个数为负数时,它的等差中项为负数,等比中项为正数,等比中项大于等差中项.

(部分学生赞同该想法.)

师:等差中项和等比中项哪个大?首先,什么叫做2个数的等差中项?什么叫做2个数的等比中项?这2个概念都没搞清楚,怎么可能去判断哪个大呢?比如:2和-4,它们的等比中项是什么?

(学生齐答:没有.)

师:那么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知道的请举手.数学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若概念不清楚,怎么能把数学学好呢?

(学生齐答:这2个数应同号.)

师:首先这2个数是同号的.第2个问题:2个同号的数的等比中项是什么?比如a和b,这2个数的等比中项是什么?

(教师沉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演算,然后师生一起归纳,教师板书结果如下:

师:好,现在知道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分析了吧,首先要把概念搞清楚,然后分类讨论.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第1种情况,即2个数都是正数的情况……

(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以下内容:

师:你能用文字语言来表述这个不等式吗?

生4:2个正数和的一半大于等于2个正数……

(学生回答遇困.)

师:“2个正数和的一半”描述得很形象,我们把它称为算术平均.还可以怎样描述?

生5:2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大于等于这2个正数的几何平均.

师:2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大于等于这2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或者说2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不小于这2个正数的几何平均.

接着教师展示问题2:

(让学生独立思考、演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逐一请学生板书,展示过程.)

生6:方法1 由(a-b)2≥0,得

a2+b2+2ab≥4ab,

从而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6:方法1中不等式2边平方;方法2是作差,证明差大于等于0.

师:生6想到了平方与作差,这些方法非常重要.还有其他方法吗?

图1 图2

生9:如图2,S正方形ABCD=a2+b2≥4S△ABE=2ab.

(此时,下课铃响,学生10举手,经教师同意后板书自己的解法.)

(众生发出惊叹声.)

师:能想到反证法,很好.由于时间限制,还有许多方法没有时间展示,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几种方法整理一下,相互交流,可能还会有第7、第8种证法.下节课我们再进行探讨.

2 课后反思

陶维林老师曾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来观察、来归纳、来概括、来探究、来交流、来参与举例、来参与定义、来参与再创造……,教师不要去占、去争、去抢,而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1].在这堂课中,陶老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上述理念,设身处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地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出的问题少而精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数学真正的组成部分应该是问题和解,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又一条原则.”然而在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缺乏对问题的深入研究,泛泛而问,表面上看,学生回答问题不断,师生互动频频,但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或琐碎而无法触及学生的思维深处.在这堂课里,陶老师结合学生前面已学的知识,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只设计了2个问题,就将本课内容串起,而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能思、能说、能做,积极思维.由此可以看到,一个好的精炼的问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能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2.2 教师的话少而精

整堂课里,陶老师自己的话语不多,除了在2个概念(等差中项、等比中项)的辨析阶段,师生间开展了必要且有成效的交流外,其余时间只是说一些简短的提醒语、激励语,但给学生留出了总共近17分钟(整堂课课时40分钟)的独立思考、演算时间,很多时候课堂处于一种“静”的状态.上课一开始,师生互致问候后,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1,但陶老师一言不发,在看到学生还没动笔时,陶老师说了几句提醒话,于是学生开始动手演算.该阶段共有近3分30秒的时间供学生思考、演算,然后在明确2个中项的大小比较要分情形讨论后,又给学生一定的演算时间,最后在证明不等式时,给了学生11分钟的思考、演算时间.同时,每当一个学生回答或解决了问题,总是叫答题者引导其余学生来评价,而不是首先由教师评价.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没过几秒,马上就让学生回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导致学生的思考未及深处,其发言也往往不得要领.而此时,有的教师马上转问他人或开始新的提问;有的教师唯恐学生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自己主动去补充或纠正答案.整堂课,总是充斥着教师个人的“噪音”,总是越俎代庖,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显然,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熟练工”,但很难成为“思想者”.

古语云:“宁静致远.”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精炼自己的语言,控制自己的“噪音”,把省下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从而创造出数学教学的“静”界.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是秩序井然,更要有民主与宽松的氛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尽量不教;学生应该想办法学会的,尽量少教;学生难以学会的,尽量去搭“脚手架”间接教.本堂课,陶老师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讲授时间,很多时候一言不发,只在关键处作些追问与接话,而学生在这种时而宁静、时而热烈的和谐氛围中思维被激活、智慧在放飞,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的是一堂如沐春风般的、富有生命力的高效课堂.

2.3 教师的板书少而精

目前,高中数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教师讲得过多、写得过多的问题,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板演环节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上,我们常能看到:教师边讲边写,从黑板左上角写到右下角,满黑板都是个人的杰作,完全剥夺了学生板演的时间和空间,还自鸣得意.实际上,教师的板演突出的是讲授和示范,但如果只有教师的板演,学生则只能永远被动地接受,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通过让学生板演,则能改变以上弊端,弥补教师板演的不足.将学生的不同思路和念头展示出来,应视为一种思想与精神的交流和享受,从而让学生亲历成功所带来的认可与肯定,进一步强化其积极的自我评价.

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板演,就是要给学生搭起一个可以“躬行”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说出自己的想法,秀出自己的精彩,充分激发、揭示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堂课,陶老师自己写得很少,而把时间、空间毫不吝啬地留给学生,于是就有了学生6种证法的精彩展示,从而给课堂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章建跃曾指出:“数学教师区别于数学家,关键是他能在自己理解好数学的前提下,对数学知识做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解释,使静态的、结果性的现成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形式.”[2]德国数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堂课的设计,正顺应了这一导向,由于陶老师做到了对教材内容的本质把握和内在联系的深入理解,作出了与众不同的巧妙设计.综观整堂课,教师在往少而精努力——少而精的课堂问题驱动、少而精的教师表述、少而精的教师板书,而学生却在不停地思考,积极地交流,从而使教学有序、和谐、高效地展开,这种教学理念与实践值得我们去践行、去丰富.

[1] 陶维林.从“把时间还给学生”说起[J].数学通讯,2011(7):1-4.

[2] 章建跃.数学学习与智慧发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7):4-10.

��2016-10-17;

2016-11-22

求莲萍(1983-),女,浙江绍兴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2.3

A

1003-6407(2017)03-13-04

猜你喜欢

板演正数数学
数学课堂学生板演的作用及基本形式
“正数和负数”检测题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板演问题的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板演的策略
学好乘方四注意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正数与负数(小相声)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