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2017-03-11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开放性语境思政

孙 婷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孙 婷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时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及信息手段的不断提升,为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创新创造了可能。高校传统思政工作模式难以契合时代所赋予思政教育的使命。因此应该善于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手段,来促使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创新,真正满足思政教育工作需要,这对于人才发展与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文章对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建议。

新媒体语境;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媒介素养

在高校教育转型期,思政工作与新媒体的结合成为了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教育优势,辅助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将决定教育的成败。

1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它实现了高校思政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渠道的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进一步地保证了思政教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从而大大地提升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丰富性,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源,能够在第一时间为思政教学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热点话题和教学内容,从而来有效的激发思政教学的活力,这是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其次,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思政教学手段进行革新,突破了传统思政教学中以板书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学手段的开放性。比如,微信、微博、线上平台等都是很好的新媒体教学手段,这个学习过程能够不断地督促学生更加主动学习,提升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新媒体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功能,通过新媒体与思政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最大化地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践能力,并将这种实践能力作用于各类社会新闻和热点话题的讨论上,这样可以最大化地保证高校思政教育效能提升。

2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模式新变化

2.1 教学内容:由单一化朝聚合性转化

在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教学内容由单一化朝着聚合性转化,这是由新媒体的自身特色所决定的。新媒体具有较强的聚合力,特别是对于社会上的热点新闻和时事政治,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从而来为高校思政教育第一时间提供新鲜资源和素材,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从社会媒介角度来看,新媒体逐渐成为统治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在这样的形势下,新媒体成为了社会新闻的重要发布窗口,能够有效地引领传统媒体进行信息的推广和消息的传播〔1〕,从而来更好地发挥社会引导作用。可见,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会实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教学讯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

2.2 教学方式:由封闭性朝开放性转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方式会变得更加开放,实现了由封闭性朝着开放性转化,有助于更好地来提升教学效能。从新媒体固有的特点来看,其高度的开放性和扩散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思政教学方式的多渠道性〔2〕,有助于帮助学生合理选择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提升他们思政学习热情。同时,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最大化地来借助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保证优质信息资源的自然传播,从而布局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从根本上来保证思政教学的开放性和全面性。总之,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由封闭性朝着开放性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传统封闭教学空间被打破,教学方式更加创新、教学更加开放、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思政教学更加与现实接轨,这些变化生动地诠释了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对于不断地提升教学效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学生综合政治素质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推进教学改革。

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完善的高校新媒体运行机制

实现新媒体手段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结合,必须要求高校充分重视并认识到新媒体的优势,顺应新媒体的运行规律,从而将新媒体手段更加深入地融合到思政工作之中去。第一,高校应该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督促新媒体中心建设。打造系统化的新媒体渠道,实现新媒体矩阵建设,利用高校现有的官网、微博、微信、校园广播等媒体手段,打造立体化的媒体格局,从而助力新媒体实力增强〔3〕。第二,建立开放性的新媒体网络渠道,在实现对本高校媒体渠道整合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对新媒体进行延伸,不断实现资源的横向整合。例如可以建设高校之前的媒体联盟,建立完善的媒体互动共享机制,从而来形成媒体合力,更好地发挥高校新媒体的实效性。而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构建完善的高校新媒体运行机制,有助于帮助高校思政教育打通资源获取渠道、信息发布渠道,从而保证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体系的开放性,这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以正常维系的关键所在。

3.2 加强舆论引导,推进思政教育传播

不断加强高校思政媒体教学舆论引导,是不断推进思政教育传播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全面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应该注重宏观舆论的引导,特别是对于整个社会舆论环境进行有效的关注,并善于利用新媒体手段的引导来实现正向舆论的传播,并对片面的舆论信息进行屏蔽,从而来更好地保证思政教育环境和内容的健康性。其次,不断地强化对于师生个体思想动态的引导,及时地根据师生的自媒体来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从而来更好地了解广大师生的心声,不断地引导他们来更好地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这是当前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所在。最后,高校应该挖掘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不断地结合他们的优势来对此进行扩大传播,从而来带动和感染周围的人,这样可以借助于正向的舆论优势来更好地督促师生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政治素质。总之,舆论引导是新媒体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的关键所在。

3.3 建立健全的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教育机制

打造健全的高校新媒体思政工作教育机制,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双向互动和交流。第一,加强高校思政组织机构建设,不断地借助于新媒体手段,来实现高校部门管理的顺利开展。例如高校党建工作就要紧紧结合新媒体手段来进行宣传和布置,借助于新媒体来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信息的发布〔4〕,同时也应该对新媒体进行内容控制,不断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将新媒体全方位地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去,来更好地督促新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优势,将其与高校思政课堂内容紧密结合,做好素材的整理和视频等资源的挖掘,从而来作用于教学实践;还应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教学渠道的延伸,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打造一方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这对于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4 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媒介素质

在新媒体空前发展的时代,要想最大化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付诸于教学实践,就必须要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媒介素质,以此来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效果。首先,不断地引导师生养成正确的媒体观念,对新媒体有正确、客观且全面的认识,从而来更好地保证他们最大化地从新媒体受益。改变传统封闭性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把新媒体手段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去,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把新媒体当作最常用的教学工具。其次,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有效的引导教师掌握最新的媒体技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媒体整合起来〔5〕,从而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手段的先进性,从而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在这方面,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师新媒体培训机制,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媒体使用能力,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最后,全面强化学生媒介素质的提升,提升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善于从网络上吸取正向的信息,自觉摒弃负面的信息和内容,从而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媒介素质。

3.5 构建科学化的思政媒体工作考核机制

教学评价是日常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应该建立科学化的思政媒体工作考核机制,来实现对于教学工作的有效督促。第一,全面借助于新媒体手段,来促进思政教学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开放化的网络空间,来实现学生线上的互动和交流,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自主化学习平台,完成集线上教学——线上互动——线上评价于一体化的学习模式〔6〕,有助于确保思政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高效性。第二,对整个思政媒体教学过程进行综合化评价,对媒体思政教学与传统思政教学进行对比,确定媒体思政教学的效果;此外,还应该将评价工作进行细化,对于教学资源整合、媒体教学形式、学生教学参与度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细化,从而来更好地实现对于媒体思政教学工作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地为后续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10-14.

〔3〕顾建俊.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基于“媒介即讯息”视角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5,(06):64-66.

〔4〕许涛,于海,穆庆夏.网络新媒体下如何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从人际互动视角看〔J〕.学习月刊,2015,(16):9-10.

〔5〕张少鑫.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路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3):83-84.

〔6〕张梅花.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33-35.

1008-3723(2017)03-098-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3.041

2017-03-24

孙婷(1987-),女, 安徽省萧县人,中国矿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猜你喜欢

开放性语境思政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跟踪导练(三)2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