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职教体系下中高本衔接教学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2017-03-11王丽娜王守仁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教育人中职

王丽娜, 王守仁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现代职教体系下中高本衔接教学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王丽娜, 王守仁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衔接教学是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关键,在实施衔接培养过程中,应当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重心下到课程、教材和课堂,把质量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衔接,发挥出专业联盟和职教集团平台的作用。

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教学实施;衔接路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任务,把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明确要求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1 多层次、多领域衔接培养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中高本衔接的路径,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职业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试点;二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的“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三是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开展的“三二”连读联合培养;四是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开展的“3+4”贯通培养;五是高职院校举办的高职教育五年一贯制培养。虽然各省试点情况不同,各试点院校在具体实施中,各种培养形式的录取方式、分段形式、学制等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认,多层次、多领域相互衔接的培养格局已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在中高本衔接方面,正在实践中等层次、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等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国家制度、政策支持,更需要在实施层面探索路径。如何把政府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转化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上,关键在学校〔1〕。

在实施衔接培养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把工作重心下到课程、教材和课堂, 把质量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探索在教学层面的衔接路径。实施的总体思路应当是发挥衔接培养的协同力量,以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通过搭建衔接平台和建立运行机制,激活教师和课程两个关键要素,形成持续推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2 中高职衔接在教学层面的实施路径

目前,各试点院校对这几种衔接在教学层面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这是全日制高职教育的补充,是解决生源问题的途径,重视程度不够。按照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理解,各院校对衔接培养项目的教学组织应当开展积极探索,寻找有效的实施路径。

2.1 整体设计, 将系统培养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

教学过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行动路线,是各种教学要素的集成。中高职衔接要在实施层面取得成效,需要在过程的衔接方面进行一体化设计。由于中高职分属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学过程在时间上的接续和空间上的贯通,都需要在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上做出设计。2012年以来,山东省推出一系列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和项目,并给予省财政专项资金补贴,相继开展了全省五年制教学指导方案、公共课教改试点项目、课程标准的开发和相关教材的编写。部分学校组织省内外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围绕中高本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中、高职、本科分段实施的课程不再以知识递进作为排序依据,而是以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学习领域作为参照,形成知识、能力、素质集成化的课程。目前山东省已经完成了五类衔接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委托20余家出版社开展教材出版工作。随着实施中的反馈改进,以系统培养为特征的教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2.2 产教融合, 构建以专业联盟和职教集团为平台的衔接培养运行机制

为使衔接项目实现有效、顺畅实施,部分学院校联合中职学校、本科院校、技师学院、行业协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紧密型合作企业,牵头组建了五年制、专本贯通、“双证书”培养等专业教学联盟,设立招生、教学、实习及技能鉴定和就业等多个工作机构,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每年召开一次联盟会议,教务处处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全天候沟通。例如,烟台职业学院通过专业联盟平台作为开发的教学方案、教材等教学资源,符合中高职培养要求,切合不同类别的学生实际需求。另外,该学院是烟台市机电和服务外包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在集团化办学中共享教学资源,为中高职各办学主体和各参与单位,系统培养人才提供支持。由于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培养方法得当,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定位准确,通过衔接项目培养的学生,初始就业率高,起薪、职业稳定性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2.3 持续改进,通过互访兼课,发挥教师在衔接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贯通培养,教师是关键。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该从几面入手,首先是通过专家报告、培养方案解读、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使中高本教师在育人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二是利用专业联盟和职教集团,选派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到高职、中职学校代课,同时中职学校教师到高职做短期访学,相互参与对方学校的教学活动。三是组织中高本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学材等。如烟台职业学院现在已经开发了2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5门院级精品课程,中职学校教师参与建设。通过这些紧密的教学活动,及时沟通了中高职、学情、教情,使教师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实施能力。四是引入第三方评价,使衔接项目培养质量得到提升。各试点院校不断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麦可思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调查,中高职衔接培养项目也同时纳入这一评价体系,通过对就业竞争力、校友评价、就业特色、素养、能力及知识分析,核心课程有效性等项目的调查,客观地反映出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衔接专业进行深度分析、关联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使质量改进更具针对性。目前,各院校进行的以第三方评价为主体,校内外多方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3 中高本衔接在教学实施中的建议

我国各种形式的中高本衔接培养分别进行了几年的试点,部分项目已经进行了近十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高度,项目实施仍然任重而道远。

3.1 建立统一的质量保障体系

在中职、本科院校分段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协同配合,探索中、高、本衔接培养模式和质量监控体系。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贯通培养,必须要树立内涵发展意识,把培养质量牢牢抓在手上,时刻放在心中,不能图招生一时之快,也不能求升格办学之乐。要按照教学诊断改进要求,建立“五横五纵”的体系,在教学实施中落实“五个对接”,促进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2〕。

3.2 发挥全员育人的整体合力

要把对培养方案的精心设计落实到课堂上,切实注重过程管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贯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全员育人的整体合力,形成技能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机结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通的“校企共育”的素质教育新模式。

3.3 实现资源共享

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与我国学历教育相匹配的职业资格框架体系。完成代表性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公共课教学标准,以课程衔接为主线,将衔接培养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使其成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培养方式。

3.4 拓展产教融合的育人平台

扩大合作范围与领域,不断完善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平台,巩固与辖区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继续探索校企一体化办学、代学徒制试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培养模式,拓展育人平台,多方育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中高本贯通教育要实现紧密衔接,既需要国家宏观体制如招生体制、政策支持、财税优惠等的突破,更需要微观教学领域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形式等的实施。各实施院校应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促进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的衔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群体优势,协同创新,有效提升各种衔接的紧密度和有效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杜怡萍.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2);56-60.

〔2〕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8-41.

1008-3723(2017)03-075-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3.032

2017-03-2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2015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中职、专科 、本科”三级职业教育衔接路径与实施策略研究(2015111).

王丽娜(1965-),女,山东荣城人,山东烟台职业学院教务处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G642.0

A

猜你喜欢

职教育人中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国内职教动态信息若干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