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MART原则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2017-03-11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原则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万 麟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基于SMART原则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万 麟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语系,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文章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暴露出的一些长期而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管理中的SMART原则,探讨如何构建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以量化指标为核心,体现“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思想的教学模式,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校课堂;SMART原则;教学模式;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今天的高校课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就作者调研的部分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及相关文献研究的结论来看,多数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旷课和迟到早退”情况屡见不鲜,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聊天、开小差和睡觉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提问时常常会遭遇“冷场”〔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术界和一线教师对此的研究和探讨也很多,既有教师层面的原因,集中表现为教学方式单一,多数教师仍然倾向于传统“教师中心”的讲授法,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和时间。也有学生层面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力不足,规则意识淡漠等问题。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化建设转向内涵建设的形势下,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长期而普遍存在于高校课堂中的难题,我们尝试借鉴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思路和理念构建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高校课堂教学相关研究的现状

存在于高校课堂中这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反映了当前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有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当前我国的高校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粗放式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教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行为规范粗线条,教学指标无法量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未能够细分等方面〔2〕。关于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很多,但往往仅局限于教学层面而忽视了课堂管理方法的研究。正如刘润清先生在谈及我国外语教学工作时所说,中国教师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寻找“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探索“最好的课堂管理办法”〔3〕。许多高校教师对于课堂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中小学教育才需要重视课堂管理,而事实上课堂管理的内涵很丰富,绝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出勤的监督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而是“协调师生关系,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从而确保教与学达到同步的行为方式和过程”〔4〕高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我们以加强课堂管理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将企业管理中常用于目标设定和绩效考核的SMART原则运用于课堂教学。

SMART原则最早可见于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的《管理实践》一书,代表了有效管理的五个要素,S表示Specific(具体),即目标及要求必须清楚明确,不能笼统;M表示Measurable(可测量),即必须能够提供量化指标作为标准;A表示A表示Attainable(可实现的),即目标具有完成的可能性;R代表Relevant,即目标需要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T代表Time-Limited(时间限制),即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5〕。

目前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围绕SMART原则的教学研究,但主要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和建议,或只是停留在教学目标设定的层面,尚未出现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

2 基于SMART原则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SMART原则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以量化指标为核心,体现“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精神的教学模式。教学围绕学习任务展开,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一般每组5~6名学生。分组主要是基于学生的英语成绩,但也参考学生自己的意愿,主要是为了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目的,确保同一组内学生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组之间水平相近。每组任命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期末对于组长的工作考核并视表现给予加分。以大学英语课程第一册为例,我们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细分为角色扮演、边听边模仿、你读我译、团队作文等教学任务,为了弥补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学习任务的设置和开展以SMART原则的五个要素为基础和要求。

1)Specific,各项学习任务的描述应该明确具体。这其中不仅包括如何实施该项任务的说明,同样应该给出每项任务的活动规则、分值及评分标准。为了避免学生误解、误记相关信息,所有要求都需要通过PPT幻灯片显示出来。

2)Measurable,量化指标考核是本教学模式的核心。学生的平时成绩被详细划分到每一次课,每一个学习任务对应了一定的分值,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以赢得足够的分数,确保可以顺利通过期末考核。以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每周开设2次4节课,一般每学期(实际教学时间16周左右)一共有32次课,大学英语课程的平时成绩的比重为期末总评的40%,这40分中的80%,即32分被平均分配到每次课(另外8分作为整个学期表现优异同学的加分,并与学生的书面作业,课外网络自主学习等情况挂钩),每次课(2节课共90分钟)1分。每次课教师会布置1~2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又由难度不一的3个子任务组成。每次任务结束都需要学生展示成果,只有该组所有学生在3个子任务中都直接参与展示或表演才能获得分数,这样就能够避免每个小组总是那几个水平较好的学生表现,而其他学生只是作为“观众”的情况。为了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每次任务的得分主要基于该小组在此次成果展示中的整体表现,这样水平较好的学生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就需要帮助所搭档的可能水平较差的学生表现出较好的水准。同时,水平较差的学生为了能够参与活动以赢得分数,也需要其他同学的帮助。为了避免学生只关注本组的表现而在其他组展示或汇报时走神,任务评分不仅仅参照评分标准,而主要是采取横向评价的方式,通过比较各小组在同一任务中的表现来评定分数。分数在每次课后通过课程QQ群反馈给各组,通过即时反馈来强化量化考核的激励效果。

3)Attainable,确保不同水平学生都有能力完成设置的教学任务。针对同一教学班内学生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每次课上设置的教学任务均由3个子任务组成,每个子任务既要彼此联系,又需要在难度上体现区分度,这种做法实际上体现了“隐性分层”的思想,不同难度的子任务可以确保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各取所需,而子任务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能够避免学生在自己不直接参与展示或表演时走神。

4)Relevant,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活动都应该与本次课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紧密联系。教师的讲授主要围绕本次课设置的任务进行,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并在每个任务完成后进行点评和总结,但需要注意控制讲授时间,避免大量的理论说明和讲解,不讲与本次课任务联系不大的内容。学生的课堂活动也必须是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紧密相关的,任务评分标准中不仅包括加分项,同时还有减分项,即学生违反规则或纪律时可能被扣分,例如在准备任务时或观看其他组的任务展示时进行与教学任务不相关的活动,在教师警告无效时扣除全组或个人一定分数作为惩罚。

5) Time-limited,在督促学生完成每次课设置任务的同时需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控制。教师在布置每一个任务时都需要注明供各组进行准备的时间,到时间后就要求各组展示成果,既可以按照分组的次序,也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由学生决定,先进行展示的小组可以获得加分。任务主要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一方面是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也能够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部分任务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课下准备。

3 基于SMART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和应用效果

基于SMART原则的教学模式直接针对当前高校课堂中学生水平差异大,动机不足,活动参与度低,不能很好遵守纪律等问题而设计的教学模式。

1)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基础:围绕任务实施教学能够确保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练习,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教师的说明和讲解。

2)以明确清晰的量化指标为核心:通过为学生的每一次课堂教学设置具体的目标,并与学生比较关心的成绩直接挂钩,激励和推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和参与度,同时避免学生进行与教学不相关的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这种做法能够较好弥补当前多数高校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随意性大,标准模糊,反馈不及时的弊端。

3)以严谨的制度为保障:在教学任务设置时参考“隐形分层”的方法,注意任务难度的区分,确保不同水平学生都可能完成其中的某些任务,进而获得需要的分数。同时,基于小组整体表现的评分方式需要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以实现共同的目的,顺利赢得分数。

当然,相对于传统的粗放式的教学模式,SMART教学模式更加复杂,在教学实施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也需要一段逐渐适应的时间,但当他们真正接受和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之后就会发现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在我校试点和推广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班和控制班教学情况的对比,以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基于SMART原则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自身的优越性,在解决学生水平差异大,动机不足,参与度低和规则意识欠缺等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 结语

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所制定的规则实施,以确保整套体系在学生的意识中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创造效益。因此,这样一套管理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解决长期存在于高校课堂中的难题而实施的权宜之计和应急之法,一旦学生能够在这种方式的激励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就应该更多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方式,以“柔性”的管理方式取代生硬的制度管理,对于学生个体则主要采取纵向的考核方式,以鼓励为主。对于小组的活动表现主要以加分为主,在减分项的应用上要更加慎重,主要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警示手段。

〔1〕龙花.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2):156-157.

〔2〕宋敏,王社伟.基于精细化管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3,(6): 64-66.

〔3〕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周仲强.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1):54-56.

〔5〕顾燕.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SMART”原则”〔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45-146.

1008-3723(2017)03-054-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3.023

2017-03-1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二语习得视域下认知风格与内隐学习关系研究”(SK2015A753).

万麟(1982-),男,安徽全椒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教学法.

G642.0

A

猜你喜欢

原则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