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匠精神传承弘扬及其新时代的特征

2017-03-10仲晓密

辽宁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弘扬工匠精神

◎仲晓密 钱 涛

论工匠精神传承弘扬及其新时代的特征

◎仲晓密 钱 涛

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大力培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现代工匠,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理论,从只有需求才是工匠精神传承和弘扬的原动力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展开论述,力求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助力。

工匠 工匠精神 弘扬 新时代 创新

中国是工匠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2400年前的鲁班,就是技艺出众、善于创新的工匠,也是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其后,工匠精神在中国一直传承接续,各代工匠辈出。可为什么1840年后中国工匠精神日渐式微,与西方工业大国相比相形见绌呢?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匠精神属于文化领域,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我国小农经济时代,工匠一般文化素质不高,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工匠传承极具个体性,学徒对师傅有极强的人身依附性,能够成长为工匠的比例很低。工匠以及工匠精神也仅局限于作坊传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工匠精神一直局限在个体传承层面。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几个大国工业高速发展,随之出现大批产业工人,工匠精神也随之形成各自特色。西方后起各国无一例外都是从模仿开始,现代的工业强国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当年都是“山寨大国”,其产品质量不高,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货色。通过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他们先后摆脱落后的形象,逐步展现出精细、严谨、创新等现代工匠精神,并广泛发展传承起来。

而中国在1840年以后,逐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国弱民贫,对中高档产品需求极低;同时,列强的工业品倾销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与手工业举步维艰,中国工匠生计困苦,工匠精神消磨殆尽。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刚刚起步的民族工业与手工业更是毁灭性打击。直到1949年10月的漫长岁月中,整个中国几无工匠精神可言!

中国工匠精神的复苏与工匠的社会化传承,始于解放后的工业化初期,一批老一代劳模相继涌现。他们不再把技艺作为个人私有,而是无私地传授和奉献。倪志福、李瑞环、孟泰、魏凤英、王进喜等工人劳动模范都是杰出的工匠,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的精华。

本世纪初,中国工业化开始进入成熟期。典型标志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市场逐步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共十八大后的五年,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正在转向中国创造,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赫然在望。上世纪末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容,职业教育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向学生广泛渗透;使这些学生就业以后,大多能够在现代学徒制下,得到师傅的悉心指点,一大批工匠在各行各业纷纷涌现。沈飞公司方文墨等著名工匠就是新体制培育出的典型代表,企业为他们建立专门的工作室,更多的徒弟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茁壮成长,其中不乏高水平的工匠。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再强调传承与发扬工匠精神,社会舆论对工匠与工匠精神的传承前所未有的重视。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员工素质的持续提高。

二、需求是工匠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原动力

回顾中国历史,工匠主要出现在民生需求、战争需求与王室需求三大方面。故不同时期的工匠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工匠精神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中国的工匠精神随着中国的产品由海上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同时从陆上传播到东北亚与欧洲。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随之传播到全世界,世界也通过中国的瓷器与丝绸等精美产品认识中国。

新中国百废待兴,需求大增,而供应不足。除去重工业等领域工匠精神有所传承与弘扬以外,精益求精之类的工匠精神在大部分行业不受重视。改革开放以后,情况逐步好转,工匠精神因中国商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才有了传承与弘扬的压力,由于工业化水平所限,精益求精依然非常艰难,同时,局部的创新难掩大规模的仿制;随着外资的引进与中国教育、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持续向纵深发展,产品质量有了长足进步。可是在新世纪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面前,中低档产品过剩,而高档消费品供不应求。国内需求的升级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要求急剧提高。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制造又迈上一个大台阶,新产品琳琅满目,质量精益求精,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驰誉全球,其背后就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大普及、大发扬。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

创新通常有供应链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行销创新、服务创新等形式。严格地说,工匠精神与之无不相关。这里仅仅讨论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创新及其形成的产品创新。

我们访谈了三十几位优秀产业工人,每一位都是革新能手乃至创新能手,或有“小改小革”成果,或有相当重要的创新成果,曾为本企业甚至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辽宁工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增长极。其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但就全国来看,许多领域仍亟待提高。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创新内涵主要如下。

1.使用新材料。如使用石墨烯,可把电池做到极致,汽车充电一次能跑几百乃至上千公里;电视机之类的屏幕可以薄如无物,卷曲折叠毫无问题;使用稀有铼镍的超级合金可以让发动机(如涡扇-10)叶片耐数千度高温,耐热性与效率的提高使得发动机体积大为缩小。

2.使用新工艺。如3D打印—增量制造;又如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船用曲轴有限公司的赵钰民,在加工顶弧斜稍工序采用全新工艺,提高工效30%以上。

3.提高加工精度或操作精度。如新松机器人公司把机械手的操作精度提高到1mm以上,使应用范围显著扩大;沈飞公司方文墨把钳工的加工精度从0.2mm提高到0.03mm,使关键产品的性能明显提高。

4.改善或增加产品功能。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风起云涌,正在或已经改变许多传统产品的功能,它们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或更加节能、节省时间。

5.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型设备的维修服务不是在事故发生后,而是在事故发生前发出预警。

6.制定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乃至为国家起草国家标准,如5G标准。

7.平台创新——众创空间。互联网彻底改变了设计与制造的形式,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创业创新。“单打独斗”的创客联结在一起共同创造与制造。“小米”依靠“米粉”独树一帜;百度在2016年9月开设ML平台,2017年4月,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在其Apollo计划中,任何层面的开发者都可加入。未来的全民创新创造会涌现无数新的创意,通过在线分享再次传播,进入一种正向循环,从而把工匠精神普及到全体民众。

四、结语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社会结构。世界正在扁平化,而工匠精神正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服务于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辽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突飞猛进,促进辽宁经济重现昔日雄风,而且会深刻改变人民群众的工作状态乃至精神面貌,实现人的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理想。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司 斯

注:本文系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7lslktyb-098);沈阳市社会科学专项课题(课题编号:SYSK2017-23-03)

猜你喜欢

弘扬工匠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