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的价值探析

2017-03-10张旭敏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共筑中国梦立德

张旭敏

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的价值探析

张旭敏

(广东开放大学质量监控办公室,广东广州510091)

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既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也是高校实现教育梦来托起与支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还是高校“三个牢固树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标准。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探讨“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的价值所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立德树人;“中国梦”;价值

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国家富强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根本任务的价值取向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教育强则国家强”[1]。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阵地;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把实现“中国梦”和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四有”新人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高校经过历代教育工作者长期积累和提炼、加工与创造,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风格特色。如教育和办学思想规范、科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课程体系系统而完整,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科技化网络化等。探索中国高校的伦理价值,目的是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应当以育人实践来回答“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丰富人才培养的内涵,以培育追逐“中国梦”的价值取向为动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是高校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首先,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坚持了根本;如丢掉或不坚持这个根本,那就会割断精神命脉,失去灵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对价值趋向多元化的现实情况,应按照十八大“三个倡导”的核心价直观,体现三个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三个倡导”是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是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指导。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以人为本,坚持政治方向,牢记理想信念,培育大学生“四自”精神,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健康心态,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是传授知识,解惑释疑,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是大学文化的体现,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文化人的追求。高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些都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全面发展的、尽善尽美的价值取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立德树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共筑“中国梦”起着领航、导向、保证作用。“大学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3]。

其次,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儿女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几千年来这种思想和文化精髓,培育着中华儿女成长和发展,继承和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和壮大。孔子提出“和为贵”的重要思想;毛泽东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重要思想。这些有价值的重要思想既体现了文化传承,又体现了文化创新。文化育人是根本,下大力气用中华优秀文化和精神来化人、育人,这是我们的价值取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稳定为基本特征,价值取向求“和”,和气生财,人和、天和、地和,和为贵、和为尚、和为存,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追求,也是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在今天和平年代文明社会,无论是构建和谐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还是构建和谐校园,还是培育和谐的人,都要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共筑“中国梦”,仍须继承和弘扬“和为贵”的传统美德和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实现中国梦在道路问题上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是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生动具体体现。

二、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是高校实现教育梦来托起与支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4]。坚持文化自信是我们中华人的根本和自觉,大学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指导和引领,不断丰富高校的办学内涵,夯实文化高校的底蕴,高校文化建设使学校教育以更深层次、更持久的影响感染师生,形成师生全面成长成才,共筑“中国梦”的持久动力。要依托高校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调动环境育人、教学育人、活动育人、娱乐育人、实践育人等多维育人因素来促进师生的全面而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发展我成长,教育振兴我圆梦,把高校建设成富有人文关怀、师生共筑“中国梦”的和谐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后人如何来传承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人闯出了新路,如制度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共同发展;在分配方式上采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在办学体制上,中国高等教育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元化办学格局并存,在教学方法、知识传承、教书育人、办学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薪火相传,世代更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古人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大学从中国到外国,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和思想追求向往的地方;是传承文化教育,启迪思想心灵,创造新的思想火花和科学殿堂;是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引领文化、不断学习、开创未来的文化思想融合体。大学应该让大学外的人追求和向往,让大学内的人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大学用先进文化思想点亮人生理想之灯,指引向往大学之人的人生之路,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勇担民族的先锋和脊梁。今天的大学文化必须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办出中国大学特色,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既协调统一,又兼容并包;既合而不同,又各具特色。广东开放大学具有“包容、大气”的文化特质,满足“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特点,构建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5]。大学是培养人才,最后出成果出产品的地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大学承担着重大历史责任,中国人期待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大学要始终引领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为人生前行指引正确方向,树立文化自觉、引领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在中国崛起中培育出让世界认同的文化和杰出人才、传播和创造中华文明,培养人、塑造人是最根本的,积极面对世界塑造一种开放和包容的中国精神。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铭记“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既是天乐,也是人乐,和谐统一的真实写照,是高校实现教育梦来托起与支撑“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和4月1日,他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中,多次引用中国“和而不同”等诸多谚语和俗语,充分展示中国气质,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引导外界正确认知中国,同时也正确认知中国教育和文化。他讲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而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将与其他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形成合力,共同前行。把中国梦传递给世界,让世界人民认知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三、坚持立德树人与共筑“中国梦”,是高校“三个牢固树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标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 500万名教师,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担负着发展教育振兴之重任。中国教节已成为人们尊师重教的重要节日和标志,习近平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出了慰问信,提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6]。这是时代的新要求,是时代的新希望,这“三个牢固树立”是对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盼和重托。牢记重托,不负使命,开拓创新,继续前行。

“打铁还要本身硬”。这句话是中国流传已久的通俗名句,意思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本身硬”关键取决于个人的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取决于自身的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取决于理想信念的坚定。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犹如大海航行没有航标,这既是人生的政治问题,也是人的品质问题,更是人的职业价值问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7]。理想和梦想都是有层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同存异”的思想在高校得到体现。“求同”就是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学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或学校,都要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存异”就是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方法、办学特色,应有所不同。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高校教师”要有一桶水”,含义就是指教师要有自己的真知识、真本领,否则,就会误人子弟。要有一桶水,就要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为自己吸纳新知识,使水是干净水,新鲜水。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注重自身知识更新,学会不断充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领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当今社会是发展的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那种一次性学校教育就能满足人一生谋生发展需要的时代已经终结。有学者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知识发展高速度,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快到3至5年翻一番。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高校教师,要承担起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尽快成为学生们的聪慧导师,思想与行动的引路人。所以,参与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广大教师自觉行动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从“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到“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重要宣示,表明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将以海纳百川、虑心求教,不断汲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智慧,依靠学习,不断进步,只有学习,才能走向未来。可见,学习是何端重要呀!创新是人类独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创新的力量源泉。教师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只有改革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产学研”发展之路,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勇于进取、善于创新,乐于开拓,在高校组织“三支创新团队”,即教学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凝聚起改革创新合力。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关心教师专业发展,定期体贴,关爱健康,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政治上充分信任,经济上得到实惠,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爱,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依靠教师,要在感情上恋住教师,在物质待遇上稳住教师,在事业上留住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努力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喜欢、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共筑“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这就是高校“三个牢固树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价值标准。

总之,实现中国梦,教师要甘于奉献,献身教育,牢记重托,要用立德树人的巨大成就和非凡业绩共筑中国梦,共圆中国梦。要把复兴梦、强国梦、幸福梦与兴教梦联系起来,以兴教梦托起和支撑中国梦,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国梦本质上是人民的梦,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拥护、人民高兴、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和价值标准。

[1][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D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5]胡锦涛.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2-24(0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1).

[6]第二十九个教师节习主席致全国教师慰问信[DB/OL].新华网: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9/c_117294186.htm.

The Values of insisting Moraland Fulfilling“China Dream”

ZHANG Xu-min
(Quality Control Office The Open University of Guangdong,Guangzhou,Guangdong 510091)

To insist moral and establish“china dream”refer to both values of china socialist in universities and fun damental task of educatim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y of fulfill the dream by sticking to the“three targets”,sparing no effonts to concentrote on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as the core and radical task.The conception of“moral education”and“China dream”are both worth discussing.

university;morality education;“China dream”;values

D64

A

1671-9743(2017)02-0050-03

2017-02-15

2016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特色创新(人文社科)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教学质量监控标准研究——以教学过程监控为例”(2016GXJK243)。

张旭敏,1981年生,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教管理、现代文学理论。

猜你喜欢

共筑中国梦立德
雅苒 开拓农食未来 共筑和谐自然
两岸巾帼齐携手 共筑创业创新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老少共筑中国梦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