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徽州人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
——以周氏家谱为例

2017-03-10周梦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族人家谱宗族

周梦云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清代徽州人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
——以周氏家谱为例

周梦云

(安徽大学 徽学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徽州为皖南山区,又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之邦”,宗族制度发展较完善。分析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原因;阐明徽人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所实施的修路搭桥、建亭修水利等具体活动;反思徽人建设家园的行为与当时徽州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对现今我们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启发。

徽州人;美好家园;义行壮举;周氏家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仙境般的美在汤显祖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山水秀丽的反面是山区地形带来的不便。在徽州,朱子理学占据思想主流,传统儒家文化深入骨髓,形成了徽州淳朴的社会风俗,无形中影响着族人的言行;同时清代徽州作为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组织高度发展,宗族中的相关规定约束着族人的行为;这便构成一幅景美人善的和谐画面。徽州人(接下来都以“徽人”简称)不计回报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家园。这些义行壮举不仅使当时的徽州更加美好;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它承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也值得我们深思,启发我们为家乡、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代徽州以宗族为社会单位,家谱编修兴盛。而周氏作为清代徽州一个大姓,其宗族发展强大,家谱谱牒数量较多,且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一、徽人建设家园的原因

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义行壮举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

1.优美的自然环境

徽州特殊的山区地形,决定了其风景优美的生态环境,具有被开发建设的根基;同时吸引了人口的居住,为建设美好徽州提供了人力,从而也获得了物力和财力。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是对徽州自然地理环境最完美的诠释。徽州作为皖南山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风景秀丽的好地方。追溯徽州山水源头,其“踞大鄣山之麓,地势斗绝,视他郡独高,昔人测之,谓其地平视天目尖。而水之出婺源者,西下为鄱湖;出休宁者,东下为浙江。其山川雄深若此”[1]。可见徽州山水之奇特,孕育出其自然美。还有风景如画的休宁山斗,黟县的黟山等等自然风景胜地,以及无名的山坡河流风光,可见整个徽州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后的产物,是一幅动态的山水风景画。

风景再美也需要人去发现,并开发利用。徽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人们选择定居生活于此。徽州周氏祖先尧公选择定居绩溪,便因路过此地的时候,见“其山回水曲,蟠结萦绕”,被其自然美景所吸引,“爱其山水幽胜”[2]。于是说,人们先爱上徽州的自然环境,再爱上徽州。

2.多山的地理特征

同时,山区地形所带来的是徽州交通不便、水旱灾害等等一系列生存发展的现实问题,需要徽人去面对和解决。

多山多水的自然环境,导致徽州山川阻隔,漫长又崎岖的山路,给徽人的出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邑东五里许曰流沟岭”[3],此处地形十分险峻,往来者如同行走在悬崖峭壁边缘,感觉随时要坠入悬崖,同时路途漫长崎岖,雨雪等恶劣天气时无歇息之处。又如从南坑到徽宁的路上有很多溪流介于中间,水流湍急且道路曲折危险,每到春夏的时候就会涨水,秋冬的时候水会出现枯竭现象,路过的人都会感到害怕[4]。多山的生态环境也会影响徽州的生产活动,如《康熙周氏家谱·明涪州周公传》记载:“处州判处田高仰苦旱”[5]《康熙周氏家谱·明涪州周公传》,因农田的地势太高而导致了缺水,影响农作物的耕种。自然地理所带来的生存发展问题迫使徽人为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3.“行善”的社会风俗

徽州作为一个理学圣地,传统儒家文化早已融入其血液,形成了徽州淳朴的社会风俗,徽人拥有善良、无私的品德,他们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家乡。

朱熹所确立的朱子理学思想占据明清徽州思想的主流地位,朱熹《家礼》所宣扬的“礼”成为宗族族人日常生活中隐形的约束力,“若衣服饮食,不可一日离焉耳”[6],其渗透到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礼”者,乃“天地之序也”[7],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无条件遵守和服从的准则,从而使徽人都具备“忠义孝悌”的良好品质,促进徽州形成合“礼”的社会风气。朱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遇合理之事则从”;“仁者爱人”[8]等儒学思想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徽州一直保持着“从善”、“助人”等良好行善之风。如《康熙周氏家谱》传记卷123篇人物传记,其中记有族人善行的传记不少于100篇。

传统文化促成了徽州“行善”的社会风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内涵之一是为家族而活的人生观”[9],作为一个典型宗族社会,这一传统观念影响着徽人,使每位族人都形成了一种“光宗耀祖”的使命感,希望自己的大名可以为后世传唱,便积极主动为宗族、为家乡作贡献,促成了“行善”的社会风气。

4.宗族的约束

清代徽州以宗族组织为单位,宗族制度发展趋向完善,徽州各大宗族形成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族规家法,他们以民间成文法的形式存在,作为村规民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宗族内族人言行起到了重要的管理约束作用,可谓“规约者,约同堂之人也”[10]。

族规家法中的相关规定,强制着族人为建设家园做贡献。清康熙绩溪县周坑周氏宗族宗训意在“劝善惩恶”,详明“士君子修身、齐家以及立朝处世之道”[11]。清宣统《仙石周氏宗谱·石川周氏祖训》规定族人要“明伦理”[12],即凡事要按照本心去做;还要“积阴功”,凡族中男女,务必各存善心,勉励做好事,自然福寿绵长,子孙昌盛也。光绪绩溪城西周氏宗族祠规关于修宗祠责任对族人有明确详细的规分工。如“进主,旧例输银分上、中、下三则,上出银一两,次五钱,又次三钱,极贫二钱,交入公匣,存积修祠”;“功名捐资置产:入泮捐银四钱,国学捐银二两,捐贡捐银三两。”同时规定“忠孝节义,提请旌表的族人,皆于祝版后附名配享,以励家风”[13]。

清代徽州宗族在族谱编纂过程中强调对恶的惩罚,坚持对族人实施硬控制[14],强制控制族人的行为。《周氏重修族谱正宗·凡例》明确规定:“如有大恶怙终不悛,有玷家风者绝之焉。”[15]

二、徽人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

在景美人善的大背景下是徽人为了建设家乡的义行壮举。

1.基础设施建设

徽人首先为改善徽州交通状况做贡献。我们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无数乐善好施的徽人便主动出资建桥修路,改善家园交通状况,这不仅方便人们出行,也为农业生产等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明处士仰松公只要遇到桥梁、道路倾塌、损坏的情况,“必修葺”[5]《康熙周氏家谱·明仰松公传》;悦堂公明处士望松公虽然嗜钱如命,勤俭节约,“平生乐善不倦”,凡是遇到修道建梁等事都会慷慨捐资《绩城西周氏家谱·移赠修职郎太学生悦堂公家传》;世杰公[5]《康熙周氏家谱·先世合传》也喜为百姓做善事,修路、修桥,改善交通,以便乡人行走,邑侯嘉奖他说:“慷慨捐金,胸存博济之仁”……徽人修路修桥,建设美好家园的例子举不胜举。

善良的徽人还在狭长艰难的道路上修建亭屋,以供来往的赶路人歇脚。例如一条可以通往各地的公共道路,本来就崎岖危险,等到下雨天泥土路更是泥泞不堪,污泥让人举步维艰,来往赶路的行人从不抱怨山路崎岖,也不畏惧天气的恶劣。乐善好施的君前周君[5]《康熙周氏家谱·清赠武略将军君前周君传》用石头、树木为材料,在路中建亭,以供来往的路人在疲惫时,或者酷暑严寒的天气里,可以有地方停下来稍作休息,再继续赶路。函中公“凡遇善举尤踊跃乐先”,他从不吝啬钱财做善事,捐资修建佛岭亭以供行人憩息[16]《绩城西周氏家谱·大学生函中公家传》。周君舜义父子为乡里修路建亭的善举得到了族人的肯定,在《康熙周氏家谱家谱》中特作《新建流沟岭石洞记》[13]对其进行褒奖。

徽州人还兴修水利,开发山区生产。徽州山多田少,但是种田是获得粮食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是徽州山区的重要产业。我们都知道农民最怕旱涝灾害,因此建坝开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涪周公[1]得知处州判处田位于高处而没有水灌溉,于是便开通河渠灌溉田地,涪周公一人的善举造化了此处所有耕种者,从此这个地方再也没有出现过荒年[14]《绩城西周氏宗谱·明涪州周公传》。又如碧川公[5]《康熙周氏家谱·明从高祖赠兵马司指挥碧川公传》曾经同友人一起修筑了泗洲岩坝、甃石岩路,坝有效地调节了泗洲水利,为耕种者提供水源保障。此地耕种者和往来行走者至今都对碧川公的善举赞不绝口。

2.美化家园

在保证族人基础生存条件的同时,徽人还兴修书院,发展教育。徽人主动出资,建设书院供将人子弟读书,为徽州的日后发展提供人才,用知识美化了徽州。槐堂公“凡有光门户及济世善举其慷慨倾资为富户所不及”,他“尝捐十三都遥遥村,租百数十石东西两山二十八亩零于濂溪书院,又举新管田庄存半为瑞二公祀产,而捐其半亦归濂溪书院,诚盛举也。”[14]《绩城西周氏家谱·恩赐八品顶戴槐堂公家传》

为了让徽州更美更好,善良的徽人也会建设一些屋楼建筑等加以美化、完善。联溪公[5]《康熙周氏家谱·明六世祖联溪公传》居住在小溪水口,风水家们都说此地缺少关键物,影响此处的风水;联溪公于是便主动出资建立了五显楼作为标志建筑,希望弥补此地的缺失,利于乡人及子孙后代。护国寺、大观楼等建筑都是徽人信仰的标志,体现了当地的风俗文化,同时特色的建筑也为徽州地方增加了一道风景。建筑物年久会出现损坏、漏雨等现象,总有慈善的徽人出资修建。明处士东冈君[5]《康熙周氏家谱·明东冈周君传》虽生活上十分俭朴,“素蔬食布衣晏如也”,但遇到族中修建宗祠、家谱,或者街道倾塌,抑或护国寺、大观楼损坏,君必定捐资修葺之。

徽人居住在美景之中,同时因势利导,加以装饰点缀。爱野公[5]《康熙周氏家谱·明处士爱野公传》因讨厌城市的喧嚣,喜爱大自然风光,便移居到绩溪城南风景秀美的将军庙,将军亭的风景本来就很怡人,爱野公又搭建起茅草屋,旁边有一大片竹林,种上梅花、桂花、杏树等树木,与花草树木为友,和虫鱼鸟类为伴。静庵公[5]《康熙周氏家谱·清隐君静庵公传》选址自然风景怡人的住所,在屋后修有一大片鱼塘,竹林、树木环绕,每日都可见“鸟鸣鱼跃”,景色诱人极了。先人的这些行为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巧妙地结合,无疑都是锦上添花,令人回味。

风景再美,也需要懂得欣赏它的人去开发建设,才能发挥其价值,徽州人做到了。淳朴的徽州人民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建设它们的美好家园。徽人积极主动进行修路、建桥等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徽州人民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同时徽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用巧手匠心去发现、改造和美化自然。徽人美化自然的义行也体现了徽州淳朴的社会风俗,以及朱子思想对徽州深入骨髓的影响。使人不禁感叹徽州真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三、徽人建设家园的影响

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义行壮举与徽州社会、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

1.对徽州社会的影响

徽人建设家园的种种义行善举的现实作用,一方面改善了徽州恶劣的山区自然环境,完善了徽州山路、水利等基本生存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对天然美的徽州用建筑等加以人工雕琢,把当时的徽州建设得更加美好,实现景美人善的和谐景象。

族人义行壮举被载入家谱进行宣扬,对宗族管理起到重要作用。首先,家谱宣扬倡导义行善举,谱中对于有懿行的徽人作出明确规定,无论男女都立传载入家史,予以表扬:“男子不论仕隐妇人,无论妻妾,凡有孝节懿行,可为族党仪表者例,得立传赞以表彰之,若夫妇有懿行,曰合传,妇曰内传,如传未立,可于图系下本位,作小传书之,或附传于夫传内。”[17]《康熙周氏家谱·凡例》在当时宗族观念浓厚的徽州,家谱就是记载一部家族史,入家谱为后人传唱对于族人是无上荣耀,那么如何才能入家谱?这便对族人的言行起到了管理约束作用,引导族人在日常生活中避恶向善。这就完成了族人思想言行的有效“管理”,实现宗族内部的稳定以及宗族的发展壮大。

施善行者的义行影响了整个徽州社会。在徽州这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徽州以宗族为组织单位生存发展。那么施善行者代表的是其家族,其个人荣耀便是家族的荣耀,于是其成为了家族的骄傲,实现了为家族争光,无形中提高了家族在区域内的社会地位,这对于一个家族在徽州区域内的壮大且长盛不衰至关重要。在每个宗族都有举不胜举的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义行壮举,这便推动了宗族组织在徽州的发展完善,保证了清代徽州作为一个典型宗族社会存在。

2.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徽人建设家园留下的建筑遗迹等,以及家谱记载的徽人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都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族人的义行善举被载入家谱,便是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被载入家谱,现今是重要的教育史料。家谱通过描述徽人建设家园的事迹,在我们心中塑造起德行高尚的人物形象,我们无形中以此为榜样,对我们的言行起到了重要的伦理道德教育作用,使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宣扬。启发我们成为一个重义轻利的善者,为现今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以成为一个儒人为做人目标,实现“今世之行,后世以为楷”、“仁之本也”[18]。启发我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爱家乡爱祖国,传承传统文化核心价值。

家谱所记载的清代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义行壮举展示了“仁者爱人”、“乐于助人”等高尚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我们现今社会的稳定器。因此,在我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支持有知识和道德素养、勤奋的修谱者合理的续修家谱[19],传承和发扬数千年已流淌在我们民族血液中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徽人建设美好家园所实施的具体义行壮举,现今仍值得我们在建设美好家园环境时借鉴学习,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复兴。徽人对于环境的修饰点缀,启发我们在开发建设新农村时,我们需在保存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以建设;当我们建设高楼林立的城市时,我们需增加绿化,最终实现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徽人对改善家园生存环境所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开发建设一些偏远地区等提供了借鉴。徽人捐资所建的保存至今的一些楼宇、祠堂等建筑物,对现今建筑界是宝贵的传统徽派建筑模板,是学者学习研究的活化石。

家谱编修不同于史书,它一直以“不书恶而书善”[19]为指导思想。因此家谱编修过程中存在“隐恶扬善”现象,甚至为个人荣誉出现作伪的情况,当然家谱凡例明确规定编写“然书当以实,不可浮词溢美,令亡者有愧地下,且受他人唾诉”[15]《康熙周氏家谱·凡例》。家谱内容真伪现今我们都无从考证,但是家谱中所展现的先人无私建设家园的善行对当时徽州社会,乃至今日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启发。

注释:

①《康熙周氏家谱》张令彤总裁,编辑为旌德5人、绩溪2人和宁国2人,修于清康熙年间。家谱主人为“华阳市西德文公裔孙启炫”,现收藏机构不明,笔者有电子收藏版.

[1][明]程敏政辑撰.何庆善,于石点校.新安文献志(新安文献·新安文献志序)[M].合肥:黄山书社,2004:1.

[2]张令彤,总裁.康熙周氏家谱·周氏统宗谱序[M].修于清康熙年间.

[3]姚珊.康熙周氏家谱·新建流沟岭石洞记[M].修于清康熙年间.

[4]甘惠.康熙周氏家谱·新建桥记[M].修于清康熙年间.

[5]张令彤,总裁.康熙周氏家谱·传记篇[M].修于清康熙年间.

[6]吴翟.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凡例》[M].合肥:黄山书社,2006:14.

[7]吴翟.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叙》[M].合肥:黄山书社,2006:7.

[8]朱柏庐.朱子家训[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

[9]冯尔康.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03(6):11-15.

[10]雍正《潭渡孝里黄氏族谱》卷四《家训·敦睦堂家规引》[M].清雍正九年校补刻本.

[11]康熙《周氏重修族谱正宗》[M].卷一《宗训》.

[12]宣统《仙石周氏宗谱》[M].卷二《石川周氏祖训》.

[13]《梁安城西周氏宗谱》[M].卷首《祭礼》.

[14]陈瑞.明清时期徽州族谱的控制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1):99-105.

[15]康熙《周氏重修族谱正宗》[M].卷一《凡例》.

[16]光绪《绩城西周氏家谱》[M].卷十七《传记》.

[17]张令彤,总裁.康熙周氏家谱·凡例篇[M].修于清康熙年间.

[18][战国]孟子,等著.四书五经·礼记·儒行第四十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9:451.

[19]徐彬.“谱之废与兴,人也”——徽州学者的家谱编者论[J].史学史研究,2009(2):46-51.

On the Righteousness in Building Homes of the People of Huizhou in Qing Dynasty:A Case Study of Zhou's Family

ZHOU Meng-yun
(Center for Hui Studies of 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039)

Huizhou is a mountainous region in southern Anhui,and it is a“Confucian school”with Confucianism as its core. The development of clan system is perfect.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reasons for Huizhou people to build better homes;clarify the specific activiti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blem of beautiful homes in road bypass,repair pavilion built water conservancy;Huizhou people to reflec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homes and behavior at that time the Huizhou socie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ts Inspiration to us today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Huizhou;a beautiful home;good feat;Zhou's family

C955

A

1671-9743(2017)07-0017-04

2017-05-15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徽州的实践、传承与创新”(11JJD750005)。

周梦云,1992年生,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徽学。

猜你喜欢

族人家谱宗族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21)新航线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重建了506次的大索桥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吹牛大王
死亡谷里的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