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

2017-03-10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作案人勘验物证

张 颂

(大连市公安局保税区分局 刑侦大队, 辽宁 大连 116600)

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

张 颂

(大连市公安局保税区分局 刑侦大队, 辽宁 大连 116600)

近些年,校园盗窃案件屡禁不止,具有作案时间集中、作案地点明确、作案手段相似、作案目标单一等特点;这类案件的勘查重点是勘验现场出入口、勘验现场中心部位、勘验现场外围部位等,难点是现场易被破坏、现场取证率较低、基层单位刑事科学技术薄弱、现在周围环境复杂、犯罪信息共享率低等。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现场勘查效率,才能遏制校园盗窃案件蔓延滋长的势头,给学校营造一个安定和谐的治安环境和教学环境。

校园;盗窃案件;现场勘查;重点;难点

在我国,盗窃案件的发案数一直高居各类案件之首,在刑事案件中所的的比例最大。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园管理模式的陈旧性、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秩序的混乱、大量社会闲散人员的聚集,种种因素致使校园盗窃案件呈现滋长的势头,在盗窃案件的发案数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严重影响了校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日益成为危害校园安全的最大顽疾。作案人在实施盗窃的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在校学生造成财物损失,也给其人身安全带来危害,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治安环境和教学环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当前,校园盗窃案件已呈现出专业化、隐蔽化、复杂化的特点,造成取证难、破案率低等难题,并且,我们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的打击和防范还存在诸多不足。

如何能有效地打击校园盗窃犯罪,及时、准确地抓获犯罪嫌疑人,挽回事主的财物损失,遏制校园盗窃案件蔓延滋长的势头,是侦查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盗窃案件现场的特点

(一)作案时间集中

校园盗窃案件的作案时间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说,作案分子主要选择以下时间进行作案:一是师生员工上班、上课、晚自修等时间。这些时间多数师生员工都不在宿舍,正是作案分子入室作案的机会。二是校内举行各种大型活动时。全校性大型活动,如校运会、艺术节等,在这期间里,作案分子往往利用串门假装找人的幌子进行作案。三是新生入学期间。因为新生刚来学校,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都比较陌生,校园内人员复杂,人来人往,相互之间谁都不认识谁,这时防范意识最为薄弱,作案分子就利用这个机会施展手段,疯狂作案。四是期末复习考试期间。这一段时间学生都忙复习考试,防范意识不强,疏于对财物的管理,也容易给作案人以可乘之机。作案份子就会乘虚而入,撬门破窗入室行窃。在具体的作案时间的选择上,校园盗窃案件的作案人,一般在现场无人或者深夜时作案,如学生上课期间或者凌晨1-4点。

(二)作案地点明确

校园盗窃案件的作案地点相对比较集中,作案人在进行作案过程中,选择的地点往往是固定、密闭的空间,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等。由于学校的教室以及宿舍集中分布,因此,校园盗窃案件作案人往往会在相邻的多个宿舍或者教室进行作案。作案地点的相对集中分布,一方面使犯罪分子容易盗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给在校学生造成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现场会有多个出入口,并遗留下较多的痕迹,有利于侦查破案。

(三)作案手段相似

校园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段具有相似性,作案人大多采用溜门撬锁、顺手牵羊、翻窗爬墙的方式实施盗窃。学生、在校务工人员等熟悉校园环境的人员作案时,往往利用自己知悉他人作息时间、生活习惯的优势,选择他人休息、疏忽、不在场的时机作案,盗窃财物后再伪造他人作案的假象。校外人员作案时,往往乔装打扮或者趁学生熟睡之时,借机进入或者潜入室内,破坏房门入室进行盗窃。

(四)作案目标单一

校园盗窃案件的作案目标具有单一性,作案人首选的作案目标是钱包、手机、电脑、首饰等财物,这些财物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作案人得手后,能够迅速转移并藏匿盗窃所得,给侦查工作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

二、校园盗窃案件勘查的重点

校园盗窃案件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因而与其他盗窃案件相比,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勘查重点。

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重点部位,主要包括出入口、现场中心部位及现场外围部位。

(一)勘验现场出入口

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一般是存放有财物的宿舍、教室等,作案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孔道进入存放财物的处所,盗窃得手后,又必然通过一定的孔道逃离现场。一般而言,校园盗窃案件的出入口主要包括门、床、屋顶、墙洞等。有些出入口比较明显,如宿舍或者教室的门窗,有些出入口比较隐蔽,如宿舍或者教室的空调通风管道。作案人通过明显或者隐蔽的孔道进入或者逃离现场,无论是采用破障碍物(破坏房门、破坏锁扣、翻窗、揭瓦、挖洞等)的方式,或者攀登入室,抑或是趁人不备先行潜入室内,总会在进出口附近遗留下相关的痕迹、物证。因此,进出口是现场勘验检查的重点部位。

1.全面检查现场的整体状态。

现场勘查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应该首先观察被盗的宿舍或者教室的门、窗、屋顶、墙壁有无被破坏的迹象,教室或者宿舍外的树木、下水管道、阳台、防盗窗、墙壁有无攀登、擦划的痕迹,以便大致确定作案人进出现场的方式和部位,发现并提取相关的痕迹、物证。

2.勘查现场门的状态。

首先要观察宿舍或者教室门地开合状态;门面有无蹬踏、翘压、破洞的痕迹;门锁时候被破坏及被破坏的方式、部位程度;门上的气窗是否缺损及有无攀爬的痕迹;门前门后地面有无足迹、遗留物等。

3.勘查现场墙壁的状态。

注意观察是否有攀登、擦划等痕迹,以及为进出现场破坏而形成的孔洞。校园盗窃案件现场一般是宿舍、教室等高层建筑,在观察现场墙壁时,要注意墙壁上的管道、电线、装饰物有无攀登、踩踏、挖掘、架梯、擦划等痕迹,以及墙壁上遗留下来的手印、足迹等。

4.勘查现场窗户的状态。

观察窗户的开合状态及是否完好;如果遭到破坏,玻璃是被打碎还是被拆卸,玻璃及玻璃碎片所处的位置,其上有无手印、足迹、血迹、粘附的胶纸、胶布等物;窗台上有无踩踏痕迹;窗下墙壁有无蹬、蹭痕迹及朝向;窗户在整个现场中所处的位置等。

5.勘查现场屋顶的状态。

校园的宿舍或者教室大多都是高层建筑,在勘查现场的状态时,观察楼顶有无绳索、梯子等工具及痕迹;宿舍或者教室的屋顶有无天窗;屋顶有无手印、足迹;屋顶距地面的高度;对于挖洞入室的现场,重点观察挖掘的方式,使用的工具,洞口的大小及工具洞口有无手印、踩踏痕迹、工具痕迹等。

(二)勘验现场中心部位

校园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中心部位就是被盗财物存放的处所,同时也是作案人活动时间最长、犯罪行为实施比较集中的地方。校园盗窃案件中学生的财物往往存放在箱柜、抽屉等处,作案人在该部位活动频繁、情绪紧张或者兴奋,作案人最容易在此留下痕迹、物证。侦查人员要对现场中心部位进行详细、全面地勘验检查,要寻找足迹、手印、工具痕迹、遗留物,弄清现场上哪些物体或者物品发生了变化,研究其原因以及与犯罪活动的关系。

1.勘查现场物品的变动情况。

勘察时,要在被盗学生或者楼管楼管人员的协助下,了解现场哪些物品被翻动、移动、破坏;现场变动的程度有多大;现场有无不必要的破坏障碍物的行为,是见柜就开、见锁就撬、见物就翻,还是破坏面积翻动面积虽小,但目标比较明确。通过对现场存放财物的箱柜、抽屉进行勘验检查,可以初步断定作案人的作案目标是否准确,是否具备知情条件,是否属于流窜犯罪及是否是惯偷,也可以初步了解作案人实施盗窃的作案过程。

2.勘验现场的足迹。

校园盗窃案件一般都是入室盗窃,作案人进入室内盗取财物,在室内行走或者踩踏各种物体时,会留下足迹。侦查人员在现场寻找足迹时,要把勘查的重点放在地面或者各种承受物品上,根据现场和承受物品的属性,运用各种仪器或者光源发现、固定提取相关的足迹。

3.勘验现场的手印。

应根据作案人的作案过程和变动的物品去搜索现场遗留下来的手印,作案人往往会在翻动、移动、破坏物品上面遗留下手印。由于作案人往往具备较高的反侦查意识,因此有些作案人会戴手套作案。侦查人员不能据此放弃对手印的搜索,因为作案人在作案的过程中,出于紧张、激动、兴奋、害怕的心理,一时疏忽而脱下手套,从而遗留下手印。

4.勘验现场的工具痕迹。

作案人进入封闭的宿舍或者教室,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犯罪工具,如锯、钻、螺丝刀、锤子、钳子等对门锁或者窗户等障碍物进行破坏,从而进入现场。在勘验时,要注意勘验工具种类、形态、属性,因此来分析作案人的人数以及分工。同时注意勘验工具上的附着物,以提取相关的痕迹物证。

5.勘验现场的遗留物。

在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作案人偶尔也会疏忽大意而在现场遗留下一些重要的物证,如烟头、工具、手套、手电筒等,勘验现场遗留物的属性、形态、附着物等等,可以提取到一些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三)勘验现场外围部位

校园盗窃案件的外围部位是作案人进出现场的必经之路。侦查人员在对被盗宿舍或者教室进行勘查时,对现场外围的走廊、过道、人行道、进出的大门、空旷的场地等处也进行勘查。作案人在作案前,会在现场附近踩点、徘徊、窥测、潜伏,其对外围现场的处理比较轻率,鲜有伪装,因此,很可能遗留有作案人的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或者烟头、纸屑、食物、排泄物,以及丢弃或者遗落的工具或者赃物等。同时,侦查人员也要对现场外围的环境、地形地物进行勘验,寻找犯罪嫌疑人来去的路线,并在其来去的路线有重点地寻找发现犯罪痕迹、物证。

1.勘验现场周围环境。

观察、研究现场所处地理位置的外围环境,有助于寻找犯罪嫌疑人事先踩点、预伏、窥测、徘徊的地点,发现遗留下来的痕迹、物证,判断作案规律,使侦查人员能够宏观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整个作案过程。

2.勘验犯罪行为人的来去路线。

依据对现场外围环境的宏观掌握,分析、发现、勘验犯罪行为人的来去路线。在其来去路线上,常能发现犯罪行为人成趟的、特征反应正常的足迹、丢弃的作案工具、赃物等,同时可根据来去路线搜寻、勘验其他相关的处所,并据此分析犯罪嫌疑人可能逃窜的方向、路线,可能搭乘的交通工具,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踪迹,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实施抓捕。

三、校园盗窃案件的难点

校园盗窃案件是发生在校园内的盗窃案件,与其他盗窃案件相比,校园盗窃案件有自身的特点,其特殊性和自身所具备的规律,对现场勘查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因而校园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具有一定的难点,具体如下。

(一)现场易被破坏

校园盗窃案件发生后,被盗学生往往急于知道的自己的财产损失情况,在清点、清查完自己的财产损失后,才想到报案。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在事后多时才发现自己的财物被盗,此时现场已来不及进行及时地保护。而且,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一般是学生宿舍或者教室,现场上有大量的人员活动,严重破坏了现场的原始状态,也给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下来的痕迹物证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侦查人员进行现场勘查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取有犯罪有关的痕迹物证,被盗宿舍或者教室内痕迹物证的破坏,给侦查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也给正确分析现场信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现场取证率较低

校园盗窃案件的事主大多是在校学生,在发现财物被盗后急于了解自己的财产损失,由于心急、疏忽大意而破坏了现场的原始状态,给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侦查人员现场取证的困难。同时,由于校园盗窃案件频发,被盗财物的价值跟银行盗窃案件、金银首饰店盗窃案件相比,案值较低,因此有些基层民警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盗窃案件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进行现场勘查时没有配备足够的刑事科学技术人员。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校园盗窃案件现场取证的效率较低。

(三)基层单位刑事科学技术薄弱

勘验、检查犯罪现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证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侦查工作,对侦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基层警力配备不足,刑事科学技术水平低,缺乏相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校园盗窃案件发生于各个校园,大多由基层派出所接处警,但是大多数基层派出所并没有组建刑事科学技术组,刑事科学技术薄弱,造成了校园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率较低,痕迹物证提取率低的局面。

(四)校园周围环境复杂

现在的学校大多坐落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地区,学校周围环境混乱,餐饮场所、娱乐场所众多,还有些学校地处城中村附近,大量的社会闲散人员、无业人员、小商小贩聚集于此,给学校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有些学校由于发展的需要,涌进校园内的农民工和临时工也很多,这是学校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校园盗窃案件现场勘查的难点,给侦查人员根据现场的痕迹物证、追踪犯罪嫌疑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五)犯罪信息共享率低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也相应的呈现科技化、隐蔽化、复杂化的趋势,伴随着这种趋势,校园盗窃案件的侦破难度也大幅提高。然而,在与校园盗窃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第一线,基层派出所的警力、资金、装备、技术等条件与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不相配套,刑事科学技术人员在校园盗窃案件现场采集到的大量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共享和利用,这些都不利于侦查人员依据共享信息进对校园盗窃案件进行串并案侦查。

校园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正逐步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针对以上情况,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现场勘查效率,有效打击此类犯罪,保证校园安全。

[1]薛建刚,卢 俊.入室盗窃案件现场手印勘查的重点部位[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3):181-184.

[2]杨学兵,赵海宁.对攀爬式入室盗窃案件及现场勘查的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2009(5):37-38.

[3]宋江浩.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多发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4):232-233.

[4]张鹏,李宁.楼房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和现场勘查技巧[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11):42-44.

[5]陈志军.犯罪现场勘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6]霍长淘.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96-98.

[7]陈 忠.浅谈入室盗窃现场与命案现场照相的不同特点[J].广东公安科技,2008(2):32-34.

[8]沙贵君.犯罪现场勘查学教程[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

[9]王国民,李双其.侦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10]肖立松.入室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分析[N].人民公安报,2004-01-06.

[11]翁 暾,阮国平.论一般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导向[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1(2):67-71.

[12]杨 扬,刘海辉.犯罪现场勘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政法学刊,2009(4):83-85.

[13]程德慧.校园安全立法与安全保障社会化[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07-110.

[14]翁 里.犯罪侦查学(第2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15]朱 伟.浅析高校盗窃案[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166-168.

(责任编辑:王 虹)

On the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of Campus Theft

ZHANG Song
(Criminal Investigation Brigade, Bonded Zone Branch of Dalian Municipal Public Security Bureau, Dalian Liaoning 1166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campus theft cases frequently occur with features of similar committing time, definite place, similar means, and si ngle target. The key points of these cases are focused on the entry and e xit, central part and peripheral position of crime scene. The difficult points lie in the fragile crime scene, low forensic rate, weak technology in grass-roots police organs, complex surroundings, low information sharing rate, etc. Only by applying effective measures, improving investigation efficiency can the increasing theft in campus be controlled, and a safe and harmonious campu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be provided.

campus; theft;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 key point; difficult point

D918.4

A

2096-0727(2017)01-0043-05

2016-09-22

张 颂(1975-),男,辽宁大连人,科长,学士。研究方向:犯罪现场勘查。

猜你喜欢

作案人勘验物证
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研究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现场勘验的质量管理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浅谈网络远程勘验流程及其在案件侦办中的重要性
系列抢劫案件犯罪实施阶段的反侦查行为相关问题探析*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探析
浅谈刑事案件物证的保护
论现场重建中作案人行为基准线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