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巡逻勤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7-03-10林翔飞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勤务巡警警务

林翔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警务指挥战术系, 北京 100038)

对巡逻勤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

林翔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警务指挥战术系, 北京 100038)

巡逻勤务工作作为一项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的重要警务活动,是现代化城市实施治安管理手段的重要措施。我国公安机关正式开展巡逻勤务工作以来,在打击犯罪,维护城市社会治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在面对影响城市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不断变化的时候,公安机关应该对巡逻的体制机制进行一些改革。完善立法、创新巡逻方式、注重实战模拟培训、完善信息分析机制等应该成为公安机关在改革中更加注重的方面。

巡逻;警务;改革

巡逻是一项古老的警察勤务活动,在警察日常工作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对构建完善的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巡逻工作,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救助和服务,还能及时发现犯罪、有效地打击犯罪以及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有日本学者提出“如果说绝大部分的警察工作有赖巡逻完成,也非夸张之词”,由此可以看出巡逻工作在警察整体工作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内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这就给当前的城市巡逻勤务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维护城市社会治安重要力量的巡逻警察,在面对影响社会治安的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时候,也要完善自身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适应犯罪规律的变化,更好地对社会治安进行防范和控制。我国在1984年首次提出了“应当把基层的大部分警力摆到街面上”的设想,之后各地公安机关对巡逻勤务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1991年公安部正式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和完善人民警察巡逻体制”,从这时算起巡逻勤务工作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各地公安机关对巡逻的体制机制进行了一些建设和完善。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多起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巡逻的体制机制暴露出一些明显不适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巡逻工作进行改革。

一、完善立法

现行的《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以下简称《巡逻规定》)是1994年颁布实施的,至今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有些条款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再适合当前的公安工作。在《巡逻规定》中规定:“对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案件、事件和事故,应当进行先期处置”,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采取哪些处置措施,造成民警在遇到可以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突发事件时往往无所适从,不同的民警采取的处置措施也不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袭击,都对巡逻警察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巡逻规定》中也没有规定城市人民警察中专司巡逻工作的主体,只是笼统的提到是城市人民警察巡逻执勤,这样就造成各地公安机关在确定实施巡逻工作的主体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公安机关是单独的组建巡警队伍,有的公安机关是将交警与巡警合并成立了交巡警支队。这样不利于公安机关内部自上而下的指挥,削弱了公安机关的协同作战能力。在《巡逻规定》也没有对巡警使用的标识、佩戴的证件作统一的规定。目前,各地公安机关的警察进行巡逻时使用的标识各不相同,有的在巡逻车上喷涂“巡警”字样,有的喷涂“巡特警”。巡警在执勤时有的在胸前佩戴执勤证,有的还要在胳膊上佩戴袖章。巡警作为一个与人民群众接触比较多的警种,应该有统一的标识和执勤证件。现行《巡逻规定》也没有明确提及巡警的福利待遇,在许多公安机关中巡警的福利待遇不比机关民警高多少甚至是一样的,而巡警工作又比较辛苦,如果巡警的福利待遇不能显著提高,可能会影响到这个队伍的战斗力。

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对巡警的权力规定的也不相同,有的地方公安机关的巡警权力很大, 既能处理治安案件又能处理其他行为,例如上海市由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巡逻警察综合执法权。有的地方对巡警权力的规定还是按照《巡警规定》的要求。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巡逻区域规定为城市主要道路和广场,而对城中村和一些郊区则没有规定是否要巡警巡逻。例如河南省在2010年修订的《河南省城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中规定:“巡警巡察区域为主要道路和广场”,湖南省颁布实施的《湖南省城市人民警察巡逻条例》中规定:“人民警察巡逻区域为城市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根据行政法的法律原理“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这些法规人为地在巡逻空间上造成了漏洞,不能对整个城市进行全面地控制。

公安部应该出台新的《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明确规定巡警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明确公安机关内部专司巡逻工作的主体,对巡警使用的标识和执勤佩戴的证件作统一规定。对于巡警的权力,在新规定中可以参照上海市的做法,赋予巡警综合执法权,进一步扩大巡警的职责。

二、创新巡逻方式

巡逻方式是指警察开展巡逻勤务时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在罗伯特皮尔创建“新警察”的时候,警察采取的巡逻方式就是徒步巡逻。随着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多国家的警察逐渐开始采用驾驶汽车巡逻这种方式。但是驾驶汽车巡逻暴露出了一些缺点,让世界各国警察不得不重新考虑徒步巡逻,形成了机动巡逻和徒步巡逻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到目前为止,我国多数的公安机关采用的巡逻方式主要还是徒步巡逻和机动(驾驶汽车或骑自行车、摩托车等)巡逻。可是时代在发展,警用装备在发展,犯罪分子的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公安机关在开展巡逻警务的时候,也要根据科技和犯罪特点对巡逻方式进行革新,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要求。这样才能切实做到维护社会治安,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适时开展空中巡逻

现在各地公安机关在开展巡逻勤务工作时往往选择开车巡逻、徒步巡逻等方式。随着经济和警用装备的发展,有条件的公安机关可以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或大型活动中选择直升机作为巡逻的交通工具。以上海市为例,2009年5月正式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对世博园区周围开展巡逻工作,有力的保障了世博会的顺利进行。直升机巡逻时机上民警对现场的有效观察范围比警车巡逻时大几倍甚至十几倍,能够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直升机反应速度更快,在发生突发暴力事件时可以快速赶赴现场,尤其是遇到交通拥堵路段时,直升机可以不受地面拥堵状况的影响快速到达指定区域。直升机巡逻时还可以与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在空中及时注意车流动态,时刻掌握重要路段的交通状况,并及时反馈到交通管理部门。

(二)增设便衣巡逻警察

现在公安机关的巡警在进行巡逻时全是以着装整齐、装备齐全的形象出现在街面。这些公开巡逻的警察布置在街面上,对犯罪分子是一种极大地震慑,也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安全感。但是往往也不容易发现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因为现在很多公安机关的巡逻警察都是按照既定的巡逻路线和时间进行巡逻,很容易在巡逻时空上留下盲点,这样有些犯罪分子就会选择警察巡逻时空上的盲点进行作案。为了堵住巡逻工作中出现的时空上的盲点,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在巡逻队伍中增设便衣巡逻警察就成为了一种选择方式。开展便衣巡逻是对公开巡逻一种有力的补充,可以发现、查处一些公开巡逻难以发现的犯罪行为,使治安巡逻工作的触角进一步得到延伸。便衣巡逻具有隐蔽性好、机动性强的特点,不仅可以让潜在的犯罪分子摸不清巡逻警察的巡逻时间和路线,还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到达犯罪现场。

三、注重实战模拟培训

巡逻工作需要民警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因为巡逻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有些案件甚至是突发的。如果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民警就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巡逻警察应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专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刻苦的训练和培训才能掌握的。现在各地在开展巡逻工作时,使用的人员既包括正式民警也包括辅助人员(辅警)。这些人员尤其是辅助人员(辅警)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不经过正规的、系统性的巡逻勤务方面的培训,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巡逻工作的。通过培训可以缩小巡警之间的差距,让巡逻警察整体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对于辅助人员(辅警),在招录的时候要严把入口关,对那些明显不符合巡逻工作的人员坚决不予录用。对已录用的辅助人员(辅警),各个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他们的岗位培训,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公安专业知识,切实提高辅助人员(辅警)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对于正式民警,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这种培训可以放在各省市的公安院校或警察培训基地进行,因为公安院校或警察培训基地的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在对民警进行培训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理论学习,还要注重对他们的实战能力进行培养。以笔者在公安院校的学习经历来看,教师更多的还是教授学员理论知识,而对学员的实战能力培养还是不够的。在培养参训民警实战能力的时候,教官可以对参训民警进行分组,让每组民警在模拟街区进行单独的实战模拟训练,尤其是对车辆盘查、人身检查、带离现场等技能的模拟训练时间要更多一些。模拟训练时其他组民警可以在一旁观摩,训练结束后让其对本组的模拟训练进行评价,发现其掌握技能的薄弱环节。教官也要对民警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对民警掌握薄弱的技能增加教学课时,达到提高民警巡逻能力的目的。

在公安院校或培训基地的训练时间是有限的,各地公安机关在平时注重对民警进行培训。工作之余可以建立学习讨论会,让巡警在一起交流经验,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民警,要让他们在学习讨论会上传授自己的经验以及巡逻工作的心得体会。在讨论的时候,也可以让民警设想场景,进行模拟训练。训练结束后让民警进行讨论,发现各自掌握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的不足之处,这样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就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强化训练。通过讨论、实训,不仅能提高民警的理论水平,还能提高民警巡逻时的应变能力。

四、完善信息分析机制

巡逻警察面对的街面犯罪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公安机关开展巡逻工作时更多的是固定路线、固定时间的巡逻,没有形成对本区域的发案数量、发案时间等因素进行整理、分析的研判机制。没有研判机制,公安机关就不能根据某区域的发案特点来随时变更巡逻路线、时间,就会在一些发案率低的路段布置较多的警力,这样就造成了警力的浪费。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地区的发案数量、发案时间等划定不同的巡逻区,制定不同的巡逻计划,有针对性的对本区域进行巡逻,切实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以信息化的思维合理的布置警力。对于那些发案率高的区域和易发生案件的时间段,要布置更多的警力。上海市公安局近年来进行的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建设,就把警务信息研判作为派出所工作的核心。通过信息研判,公安机关可以更好地对巡逻警察的巡逻时间、路线等进行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为了更好地进行警务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巡逻机关应该挑选若干名民警,作为专职的信息整理、分析人员。这些民警每天的工作应该就是对近期的发案量、发案时间等进行收集整理,并作进一步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巡警就可以适时地对路线、人员分配等进行调整,让有限的警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公安机关还要注重对巡逻民警进行信息理论的灌输,培养巡逻民警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于街面盘查、信息核查中发现的可疑信息和线索,巡警要学会分析、判断,挖掘信息更深层次的内容,力争从这些可疑信息和线索中发现别的违法犯罪线索,让这些盘查、核查中搜集的信息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1]钟兴龙,杨盛国.完善城市治安巡逻动态勤务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3-38.

[2]汪 勇.警察巡逻勤务教程(修订本)[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10-15.

[3]新华网上海4月21日电.城市上空的鹰—记上海警务航空队[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

[4]代孟良.当前巡逻勤务存在的问题及几点建议[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4-146.

[5]李 鹏.论警察巡逻勤务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2:6-14.

[6]张魁荣,丁欣荣,李 菁,完善基层公安机关巡逻勤务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巡逻勤务警制升级为例[J].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1-67.

(责任编辑:于诗慧)

Reflections on the Reform of the Patrol Duty

LIN Xiang-fei
(Department of Police Command and Tactics,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100038, China)

As an i mportant safeguarding p ublic security pol icing activ ities, pat rol du ty i s an important me asure to implement the sec urity m anagement in m odern cities. Sin ce the for mal implementation of patrol duty b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t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crime, protecting u rban social secu rity.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 ury, public secu rity organs shoul d carry out some reforms of the patrol system and mechanism in face of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social security. Public security organ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se aspects, such as perfecting legislation, innovating patrol mode, focusing on the simulation training on the actual combat, and improving information analysis mechanism.

patrol; policing; reform

D631.43

A

2096-0727(2017)01 -0064-04

2016-05-09

林翔飞(1991-),男,河南汝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警务指挥战术。

猜你喜欢

勤务巡警警务
关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勤务的思考
探析智慧交通在交管“情指勤督一体化”勤务改革中的应用
环球警务专访
漂亮的还击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基于弱定义Agent的补充勤务维修行为建模
警务指挥与战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识破的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