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个人主义思想走向*

2017-03-10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玄幻罗格

裴 振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论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个人主义思想走向*

裴 振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个人主义思想是玄幻小说的主要思想之一,它在玄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数次变化。由最初的对个体自我的追求发展为对体制绝望的反抗,最终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这既反映了创作者对个人主义思想中人文精神的消解,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生活中个体的精神困境。因此,只有重新拾起玄幻小说的人文羽翼,才能走出商业性模式下的意淫困境,更好的发展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玄幻小说;个人主义;自我

玄幻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小说文体,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天马行空的幻想性。在玄幻世界中存在各种种族,有东方的人、神、妖,也有西方的泰坦、神族、矮人、精灵等;也存在着各种所谓的文明,比如东方的修炼文明、西方的信仰文明,甚至还有独创的异界文明。但是,无论玄幻世界多么超出常规,它仍然是基于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玄幻小说的母体主要来源于东西方的神话故事和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可以说,近现代的自然科学技术理念的发展,为人类找到了重新解释远古神话的途径,而在这种“去神话”的科学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玄幻小说中主角的自我意识定位,也可以说人物的个人主义思想。本文将在分析个人主义思想基本特质的基础上,通过个案分析,论述网络玄幻小说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及其走向。

一、个人主义思想辨析

“个人主义”一词在中国属于舶来品,来自于鸦片战争后对西方文明的译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起始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哥拉有句名言:“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以非存在的尺度。”人在这里成为一切对象的衡量标准。个人主义思想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人的价值的推崇与对宗教秩序的反叛,在近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真正生根结果,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并遍布在经济、文化、政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个人主义被定义为: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它高度重视个人自由,普遍强调自我指导、自我控制,并且相对地约束个人或自我。作为一种哲学,它包括价值体系。人性理论、一般的态度或倾向以及对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的信仰。[1]166

个人主义思想其实一直存在于古代的哲学和文化之中,比如在先秦时期,就有杨朱的“贵己”思想。《吕氏春秋》说:“阳生贵己。”《韩非子·显学篇》也说:“今有人如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孟子·尽心上》说:“扬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在杨朱学派看来,人生在世首要的即是保全自我,即便是儒家学说的“义”也不过是身外之物,任何与自我生存所抵触的都可以抛弃。这是一种极端的利己主义。正如葛兆光所说:“仅仅从计算利害出发,与儒、墨都不一样,它不追问人类如何对社会有益,而是追问:什么真正对个人有益?什么真正对个人有用?”[2]121而从利己主义出发又引申出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幸福观,强调人生在世,即时行乐。《杨朱篇》就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魏晋时代被称为人的意识觉醒的时代,个体主义的独立精神由此彰显,“越名教而任自然”正体现了这一点。“名教”在魏晋时代不光指儒家思想,更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体制,是经年累月形成的社会关系。而“自然”,也不光指道家思想,更是指个人的独立自由的意识,是不受名利体制束缚的天然之道,这在竹林玄学中尤为突出。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殊声而合响,异翮而同飞。”无论是“师心”还是“使气”都是从自我出发,企图将自我与自然合二为一。这种“越名教而任自然”包含了独立自由的个体意识。

及至晚明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思想价值领域的急剧变动,传统的等级秩序遭到世俗功利主义的挑战,作为国家正统学说的儒家也发生了自我变革,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心学的出现是对南宋以来朱熹理学的变革与挑战,王阳明主张心即是理,将心提到了与天理一样的位置,从而带来了“满街都是圣人”的可能性。正如《传习录》中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继心学之后,将自我感性推至极端的要数泰州学派。王心斋在《明哲保身论》中说:“明哲保身者,良知良能也。”提出“日用即道”。何心隐说:“天地之意、之必、之固、之我,生民生物而莫测者也,莫测其所以为意、为必、为固、为我,而莫出乎其意、必、固、我之外。”[3]55其主张个体具有独立自主的意志,个体意志的多样性与平等性造就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而到了李贽则更云:“人人皆可以为圣”,并将“私”看作是人的本性至理,在《藏书·德业儒臣后论》中说道:“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只取自己快当,不顾他人非刺。”其后个人的私欲的合理性一直得到重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界一直处于个体与集体的斗争之中,从早期群己之道中的个体意识到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个人主义,如陈独秀说:“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4]个人主义意识不断增强,并具有鲜明的民主自由色彩。而新中国的成立一方面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也带来了社会主义民主。而民主的加深又势必带来个人主义思想的深化,如托克维尔所说:“随着身份的日趋平等,大量的个人便出现了。这些人的财富和权力虽然不足以对其同胞的命运发生重大影响,但他们拥有或保有的知识和财力,却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些人无所负于人,也可以说无所求于人,他们习惯于独立思考,认为自己的整个命运只操于自己的手里。”[5]627但是个人主义中蕴含着利己主义的因子,尤其是在社会实践之中。“利己主义可使一切美德的幼芽枯死,而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但是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5]625随着改革开放,一元体制权威的削弱,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财富的快速增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价值领域的动荡,更加深化了中国社会中的个人主义由最初的独立自由的反抗精神裂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精神。

二、《悟空传》:个体的自我寻觅

《悟空传》在2000年首发于新浪社区“金庸客栈”,后来被誉为“网络第一书”,在网络小说界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其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莫过于今何在通过挪用经典文本《西游记》,重新叙述取经之路,并体现出不同于经典文本的时代性精神:作为个体英雄的反抗精神,对自我的执着追求。

《悟空传》的主题仍是师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龙马的取经之路,但是白龙马在此更具有“人”的属性。较之于诸神,这五人具有明显的自我色彩,并呈现出自我的不同侧面。小说中的主角孙悟空是天生石猴,在儿时的青春激情中目睹了老猴的行将就木,由此激发了他心中的渴望: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在追逐无限制的自我中,他学习法术,掌握力量,大闹天空,最终招致花果山的生灵涂炭。在五百年末自己带上了金箍,忘却了过去,一心按照诸神指示取经成佛。然而成佛之路不是悟空的理想,只是诸神给予他的目标,他的理想是追求战无不胜的自我。但是,理想与目标之间存在着剧烈的冲突,所以孙悟空就在这鸿沟中挣扎疯狂,取经则是为了忘记这挣扎的痛苦。唐僧取经是为了成就如来,唐僧相信“万物生成皆神圣,一草一木总关情”。猪八戒取经只为不忘记挚爱之人。沙僧取经是为了重回天庭。白龙马取经则是为了常伴唐僧左右。小说中五人取经皆不是为了取经,而是为了自己,“自己”本身正是与诸神最大的不同。“是俺师父与俺说的,要升仙成佛,先得无欲无求,俺想那不是如死人一般。”(《悟空传》第九章)要想成为诸神必须达到无情无欲无我,彻底忘却七情六欲,成为“同一”。正如小说中紫霞不断提到的字眼“灵魂”,自我与诸神有何不同,来源于自我拥有灵魂,会有喜怒哀乐之感。而诸神不会,诸神都是一副惨白的面孔,像幽灵一样漂浮在天空。“你知道吗,这天空就是一片荒漠。”紫霞说,“它用精美的东西镶砌,但它们在成为天宫的一部分时,就已被剥夺了灵魂。你知道吗?”(《悟空传》第九章)西游中,在这有序的取经之路上,既是对权威规则的妥协,其中又掩藏着对自我灵魂的坚守。

小说中的五人同是为了追求自我而走上了取经之路,相较于其他四人,主角孙悟空的追求自我之路显得尤为具有主体自觉色彩。孙悟空所进行的反抗只是因为不愿放弃自己的梦想,梦想是孙悟空对自己的确认。作为天生石猴,他确认自我是不为任何人所生,因而也不应为任何人所束缚,将自我建立在自然个体之上,类似于施蒂纳的“唯一者”,与任何事物都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也不具有必然的约束。但是孙悟空追求自我之路却是在诸神的世界中,他想学诸神掌握力量,却又不愿为力量而放弃自己的灵魂,在这里灵魂的独立与力量的强大是成反比的。拥有独立意识的悟空随着力量的强大反而越加惶恐不安:

“是我撕去了生死薄,是我捣毁了天地伦常!哈哈哈哈!你们颤抖吧!原来恐惧是如此的美妙,死亡是如此的幸福啊!哈哈,哈哈哈哈!”

那个灵霄宝殿高端的妖猴还在大声叫嚣。

“求饶吧,而我将不赦免你们!哈哈哈哈!”

孙悟空望着灵霄殿上的那个狂笑的猴子:“他疯了,他必须死,是吗?”

“我要天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他忽然觉的很累了。

方寸山那个孱弱而充满希望的小猴子,真的是他?

而现在,他具备着令人恐惧的力量,却更感到自己的无力。(第十八章)

个体意识的自觉,夺得原本属于上帝的权力,然而这个权力太过于沉重,以致个体无法承受这个力量所赋予的重压从而走向了疯狂与毁灭。五百年后作为秩序的服膺者的孙悟空看着这拥有无视一切的力量的孙悟空产生了极度的无力,这并不是年少的他所希求的独立与自由,这是毁灭一切的虚无。于是他还是选择了毁灭自己,因为,他无法逃脱心中的那个金箍,他放不下对这世间的羁绊,他追求自由却做不到放下七情六欲。而小说的结局借如来之口给予反抗结局一个“美梦”:

“我输了,原来世上真的有我不能预料之事。”如来道。

“但是一切都在你的鼓掌间啊。”太上说。

“不,他已经跳出去了。”如来道,“我用紧箍束住他的心中的真与善,只逼出他的恶与仇恨,他对生命只要还抱着希望,就不能不与自己的力量争斗,但他不可能战胜自己,到时他就不得不求我为他分出是非,那时,我说孙悟空是如何,便是如何了。但是我还是算不到……”

“……他宁愿死,也不肯输。”(第二十章)

这个美梦给予个体觉醒者一个自我安慰的虚幻空间,个体通过自我毁灭而挣脱了秩序,获得了自我的独立自由,然而却也平缓了个体觉醒者的反抗的痛苦神经,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只会毁灭心中的自己,肉体的自己仍在秩序之中。正如今何在书序中的形容:“大智若愚坚持理想的唐僧,深深掩藏感情与痛苦的猪八戒,迷失自我狂躁不安的沙僧,还有那只时狂时悲的精神分裂的猴子。”[6]这正是当下中国青年的精神投影,在自我与社会中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中徘徊,个人主义独立自由的反抗精神正在自我分裂。

三、《亵渎》:个体的抗争与妥协

《亵渎》是著名网络作家烟雨江南在2003年开始连载的一部网络玄幻小说,主要讲述了下级贵族子弟罗格无意之中得到了亡灵法师罗德里格斯的传承,借助于这份力量在帝国贵族阶级和光明教会之间左右周旋,无恶不作,平步青云。却因魔女埃丽西斯被教会处死而踏上与光明神决裂旅途,并发现神的罪恶面目,然而罗格最终不敌光明神,为救被化为雕像的风月,转而杀戮曾经一起作战的反抗者,最终在末日审判中幸存下来,在自己开辟的小世界中生存。

小说借鉴了“龙与地下城”体系,将世界的设定划分为神圣/罪恶这样的二元对立:以光明神为主的光明教会代表神圣、正义、秩序的一方,以魔界为主的亡灵深渊代表罪恶、恐怖、混乱的一方,世俗生活中凡不信仰光明神者即是罪恶,简化了世界的阵营。在这样极端的阵营划分中,主角罗格追求自我的道路显得格外绝望。罗格本身是一个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不顾一切的人物,而正是这样的人物在世俗生活中却凭借自己的无所顾忌反而生活的风生水起。作为神圣阵营的光明教会和贵族群体在一片光辉中却有着一系列丑恶的行径,买官卖官、屠杀无辜、清除异己,神圣的面目下隐藏着一颗颗赤裸裸的利己之心。罗格的私利之心与世界环境的私利化是同步的,甚至是契合的。

但是在作为个体的罗格这里,私利的心灵并没有完全摆脱对崇高的守护,对女人的欲望和爱情,罗格产生了分化。有对女佣兵的肉体占有、对魔女埃丽西斯的单纯奉献、对风月的生死相依[7]56,让罗格的私利主义多了一份动摇。这份动摇让罗格的自私自利在神圣秩序中显得尤为悲壮。在小说中光明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任何反抗的企图都将被扼杀。因为个体的力量在规则内的成长即使再强大也不可能超脱这片天地,至高神占据着绝对的顶点。若是自私自利恶人行径尚可以等到世界审判之日灭亡,但是若有违反规则的坚守则会更加加速自己的死亡。神对异端的判定是不信仰即是邪恶,对异端的毁灭更是无条件的,个体的意识在规则面前毫无价值可言,也毫无独立之地。但是作为主角的罗格最终还是在审判日中幸存下来了,成为自己的小世界中的神:

死胖子,其实……她的声音断断续续,若风中一缕淡柔香:“我们都已经毁灭了,是吗?”

“是啊,就在审判日的那天。你已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但我们依然存在。”

“那么……”一双如雪的臂悄悄环上了胖子的脖子,“你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在位面崩溃后继续存在,那么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混乱黑暗的世界。那时首先……”

胖子笑了笑,笑容中有苦涩,有无奈,也有一丝茫然,然后才道:

“要有光。”(七日之书卷终章轮回)

在小说的结局作者留下了一个“美梦”,主角和他的爱人活了下来,他和他的坚守最终还是得到了一席之地。但是正如作者借风月之口所说的,他们其实在原本的世界都已经毁灭了,他们存在一个虚无的自我世界之中,这个小世界是罗格的自我意识,在这里他也成为了光明神。小说为了给追求自我确认的个体留下一条退路,又不得不返回了体制的禁圈,制造了一个虚幻的自我。

四、《阳神》:走向极端利己主义

《阳神》是网络作家梦入神机创作的一部东方式的玄幻小说。小说杂糅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人物,并借用中国传统的哲学典籍,如《易经》的一些哲学理念,建构了一个神话异世界。

《阳神》主要讲述了备受欺压的贵族子弟洪易的成神之路。洪易在无意之间得到修炼奇书进而步入修炼之途,在修炼的历程中发现了诸子与众神的赌局,自己竟是诸子之中最后的一子“易子”,代表过往诸子的集大成者来完成与大帝们的赌局,最终凭借超凡的力量完成人人如龙的宏愿,达到大圆满。小说主角洪易熟读圣贤书,追求人人如龙的彼岸,让自己让他人不再受先天名利等级的束缚,不再受强者们的剥夺,也正是这样的心性使得洪易能够在修炼之路突飞猛进。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拥有“大宏愿”者却将无数人屠戮于脚下,更是将自己的父亲、无数的敌人杀死炼尸,制造成为武器。小说中将这种伦理关系界定为血肉的关系,而超凡脱俗者因为凭借修道的力量可以尸解,一旦尸解完毕,就不再具有任何当世的伦理联系,灵魂与肉体被分割为两个截然并列的存在,灵魂具有了先天的独立性,不为肉体,即不为世俗伦理所限制:

“洪易,不要心绪波动了!在我修道人的眼中,其实人的感情,是很淡薄地。当你尸解转世一次之后,你就会明白,我们超越了世俗的鬼仙之中,对于人,只有两种,一种就是朋友,一种就是敌人,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第二百七十章)

这种解释基于个体无可置疑的至上性,一切以我为尊,万事万物的判定标准皆是在我。同时基于家庭成员对亲情的鄙弃,来为主角的杀戮行为找到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即主角是为了维护对母亲的感情而对父亲进行复仇,任何触犯主角这块逆鳞都将遭到无情的屠戮。因为只有弥补掉这个亲情的缺口,主角的修道才能愈加圆满:

“既然如此那就面对吧!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一刹那间的念头转动,洪易心灵彻底的安稳了下来,抛弃了一切父子伦常的羁绊,道德的羁绊,神魂升华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

没有错,正是“超脱”。

在刚才一刻,下定决心正式面对洪玄机的一刻,洪易的心灵上所有羁绊,全部通达,念念无滞,没有像这一刻,洪易能这样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本性,见识到了自己这一生地“因”和“果”。(第二百六十七章)

抛弃一切世俗伦理,才能达至超脱自由无滞的境地,这就是当下玄幻小说的一条重要的修炼途径。世俗的伦理道德皆是外物,它们是后天的灰尘遮蔽了人的本性,将人困在枷锁之中。唯有抛弃一切才能达至自我极致,但是小说本身又要为这种达至自我极致找寻一个正义的寄托,那就是创造一个人人如龙的世界。而这个人人如龙的世界在小说中仅仅是一笔带过,似乎这个目的可达而不可描述。物质利益的极端丰富必然带来人的全方面发展,这是现代化进程给人的“进步”错觉,将精神的提高完全依赖于物质利益的增加,将精神附属于物质利益,这是当下利己主义者对世界的自我认识,相较于前面的反抗与妥协,玄幻小说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完全丧失了应有的人文内涵,走入可意淫而不可达的娱乐陷阱。

小结

玄幻小说自登台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受众众多。尽管玄幻小说良莠不齐,但是我们从中可以把握时代环境下普罗大众的思想意识,比如个人主义思想。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主义思想在玄幻小说中不停地进行着裂变,《悟空传》中体现了对自我的追寻,承载着自我正义的反抗,即便化为灰烬也不肯认输;《亵渎》中幻化为一个恶人的反抗,自我在虚幻中得到了一定的安慰;但是,在《阳神》中,个人主义则演变为抛弃了伦理道德的纯粹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在玄幻小说中的表现与发展,既表现了网络玄幻小说陷入商业化的娱乐性价值困境,又表现了个体在压抑性现实面前,个体从对自我的体认,对自由的追求,对体制的反抗渐变为对现实压抑性力量的妥协,对精神向度的取消,走向意志萎靡的意淫圈子。

个人主义思想渐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是目前玄幻小说备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玄幻小说作为网络文学中的重要流派在2003年商业化之前仍然继承着启蒙话语中对自由、平等的人文追求,仍然表现着在压抑性体制下争夺自我正当权利的反抗意志。但是随着商业化的确立,玄幻小说创作者倾向于对娱乐性的追求,满足并且制造着消费者的快感欲望,反抗沦为认同,自由沦为无限制的欲望满足,个人主义思想失去了原本的人文羽翼,只剩下世俗实利羽翼。这种单翼式的玄幻小说必不可免的陷入价值困境。因而玄幻小说创作者们需要认识到玄幻小说作为文本应该承载的精神向度,在娱乐性中亦当不失却其个人主义的人文内涵。只有双翼齐飞,才能更好的发展网络文学。

[1]夏伟东,李颖,杨宗元.个人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1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何心隐.何心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6.

[4]青年杂志[N].1915-9-15.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周星驰,今何在.西游降魔篇[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7]邵燕君主编.网络文学经典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谭淑娟)

On the Trend of Individualism in Fantasy Network Novels

PEI Zhe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China)

Individualism is one of the main ideas of fantasy novels, which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t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self-pursuit to the resistance against the system, and finally to the exquisite egoism. This reflects not only the dissolution of the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individualism by the creators, but also the spiritual predicament of the individuals in current social life. Therefore, only by re-picking up the humanistic factors, can fantasy novels come out of commercial dilemma and get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literature; fantasy novels; individualism; self

1673-2103(2017)04-0030-05

2017-06-20

裴振(1993-),男,安徽合肥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与文化。

I106.4

A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玄幻罗格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你看到的是美,我看到的是责任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玄幻小说的继承与背叛
对不起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