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尔克斯文学书写与新闻活动的互渗与会通*

2017-03-10陈海燕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马尔克斯魔幻

陈海燕

(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山东菏泽 274015)

论马尔克斯文学书写与新闻活动的互渗与会通*

陈海燕

(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山东菏泽 274015)

文学与新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二者又存在内在的会通性、交叉性和相关性。而在二者相融和互促方面堪称典范的当属马尔克斯。记者和文学家是他重要的身份,新闻活动对他文学写作的“新闻化”有重要影响,同时文学创作对他新闻报道的“文学化”风格也有积极促进作用。在马尔克斯的创作中,新闻与文学存在着互渗与会通的关系。

马尔克斯;文学“新闻化”;新闻“文学化”;互渗;会通;

文学与新闻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各有属于自己学科的质的规定性,但二者又不是截然不可通融的,二者存在着内在的相关性、交叉性和会通性,可以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二者相融和互促方面堪称范例的当属加西亚·马尔克斯。

对于马尔克斯而言,新闻和文学是他一生创作活动的重要内容。新闻于他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介入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新闻活动一方面培养了他洞察社会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他的“现实观”即对拉美的“魔幻的现实”和“现实的魔幻”的发现与认知。在获得文学盛名之前和之后,马尔克斯对他的记者经历和从事的新闻活动,抱持着不变的激情和感恩之心。他对新闻一往情深,既使在晚年,他依然不忘怀对新闻的关心和关注。可以说,没有记者生涯和新闻活动,很难说有他最后的文学成就。但同时,他的文学创作也成就了他独特的新闻写作风格。新闻与文学,对马尔克斯而言,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新闻活动对他的文学观及创作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是本文所欲以探讨的问题。

一、 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

马尔克斯的记者生涯开始于1949年4月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事件”发生之后,他中断学业回到父母居住地,在别人的推荐下,进入当时新创办的《宇宙报》任记者。马尔克斯之所以想从事新闻工作,一是他认为新闻工作是成为作家的一条捷径,二是经济上的需要。他的第一篇报道被主编改得面目全非。“不要用形容词,不要想当然,更不要掺杂个人的偏见,……”[1]60马尔克斯非常苦恼,有人建议他去看海明威的作品。海明威的“冰山”风格的文体和叙述艺术,就得益于记者工作经历。对刚刚踏入新闻界的马尔克斯而言,海明威正是他学习的楷模。

1950年初,马尔克斯离开《宇宙报》到《先驱报》当记者,负责一个叫《长颈鹿》的文学评论专栏。在此时,他开始萌发写作《大屋》,最后发现自己写的东西根本不是小说,他苦恼于不知如何将他要写的东西糅合在一起。在幻想和现实的夹击的苦恼中,生活和新闻把他拉回到社会现实中来。“当他作为记者真正投身社会,……他面前的哥伦比亚农村,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变成了人间地狱。”[1]77-78马尔克斯的朋友被人用杀猪刀活活地捅死,他震惊之余,想写一篇报道(《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便是对这一事件的反映)。但却被认为这是一个小人物,“毫无新闻价值”,这件事情使马尔克斯对称之为“第四权力”的新闻界产生了怀疑。这一点对他的新闻观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在后来的新闻活动中,他特别关注新闻事件中的普通人的遭遇和新闻事件背后真相的求索。他不甘心新闻的非新闻本质,又不甘心自己永远处于撰稿的位置,就萌发了自己办报的想法。1951年9月,他用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钱创办了一份《要报》。他在创刊号上说:“当我开始这项工作的时候,谨向新闻界、商业界和全国各界人士保证:我们的冒险在于向全社会提供毫无偏见的急电式的新闻。”[1]101。但实际上,这份要致力于自己新闻理想的报纸只生存5天。“波哥大事件”及其之后在哥伦比亚甚至是整个拉丁美洲所发生的一切,让马尔克斯更加看清了政治的肮脏和残酷,“这使我对政权和政权的奥秘有了直观的认识”,[1]115也让他进一步确信了他外公的说法:“搞政治的,没一个好东西。”[1]58

1953年初,他到《观察家报》工作,该报是一家传统大报,报纸倾向于奉行公正、公允的宗旨,素有“左派”喉舌之称。1954年3月至1955年9月期间,他为《观察家报》写的文章结集为《纪事与报道》,其中有一篇是他刚入《观察家报》不久,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城区地面恶性坍塌事件的报道。马尔克斯在报道中直指政府管理上的疏忽,指出政府才是事件的罪魁祸首。他最具代表性的新闻报道是《遇难者的故事》。他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精妙的文学叙述把一件已非“新闻”的旧闻进行挖掘报道,揭示出“海难”事件背后的政治腐败和政治阴谋。这个报道让哥伦比亚政府感到很难堪。报纸和马尔克斯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马尔克斯不得不出国避难。可以说,用详尽的事实还原真相,反驳官方版本,是马尔克斯新闻生涯鼎盛时期的典型风格。

随后,他被任命为报社驻欧洲记者,在欧洲的采访报道收集在《当我幸福而尚未成名时》里。“回过头来看,马尔克斯在欧洲写的新闻报道与过去显然有所不同,敏锐的才智、国际化的视角、历史性的讽喻,这都是以前的新闻报道中所没有的。”[2]60“在欧洲做记者期间,马尔克斯完善了将读者吸引到故事中心的技巧:通过日常所见所闻的事件,建立共同视角,在此基础上产生集体共鸣。”[2]601955年的欧洲之旅,进一步开拓了他的眼界和视野,也让他的“拉丁美洲意识”更为强烈和自觉,对拉丁美洲的现实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1957年他伙同朋友到铁幕时期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游历,基于诚实而犀利的观察,发表了系列报道《铁幕后的九十天》。马尔克斯的政治立场光谱复杂,但反独裁政权、反对美帝国主义、反对军备竞赛,倾心社会主义,是他青年时期抱定的政治立场。但他不是简单的教条主义者。他相信的社会主义是“博爱而民主的社会主义”。他以自己记者的敏感和洞察力,发现了苏式社会主义的问题。

1959年古巴革命后,马尔克斯应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邀请参加了“阐明真相”活动。1959年他参加了古巴通讯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分社的筹备工作。1961年9月做了《家庭》、《轶事》的编辑。从1957年至1967年任记者期间,马尔克斯不仅履行了记者的光荣职责,而且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67年《百年孤独》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著名作家的地位。从此之后,马尔克斯不用再为糊口而烦恼了,更重要的是可以专心进行文学创作了,但马尔克斯没有完全放弃新闻事业,一直到晚年还在关注和关心着拉丁美洲和哥伦比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一次聚会上,他宣布了自己作出的决定:“一是回哥伦比亚生活;二是重操旧业(当记者),并用一部分奖金在祖国办一份报纸。”[1]217

对马尔克斯而言,“新闻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激情,遭遇现实才能尽情挥洒……没有为此而生,打算为此而死的人无法坚守一份如此不可思议、强度极高的工作。”[3]118马尔克斯对新闻的热情,既不夸张,也非矫情。记者于它,是饭碗,是生存方式,也是实现社会抱负的手段,更是他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记者生涯对马尔克斯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根本的。其影响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培养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和敏感思想;

(二)强化了他对拉美历史、现实更加清醒、客观的认知,建立起了他的“魔幻的现实”和“现实的魔幻”的拉美现实观;

(三)进一步强化了他介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让他进一步形成了他文学的”真实观”和”现实观”;

(五)新闻文体的写作对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 文学“新闻化”和新闻“文学化”的文学观念

文学“新闻化”、新闻“文学化”,是笔者在考察马尔克斯新闻和文学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意在认知二者的自恰关系。文学“新闻化”是强调文学创作要以追求真实为目的,把“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强调文学要有新闻的正义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另外,新闻文体对他的小说艺术也产生了渗透性的影响。新闻“文学化”是强调新闻报道也可以文学化,新闻文体在表现真实时也可以文学化的创新。关于二者的关系,马尔克斯有着明确且自觉的认识。马尔克斯认为,“新闻和文学这两种工作不但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27-28

马尔克斯说:“优秀的小说是现实的艺术再现。”[5]227“归根结底,创作的源泉永远是现实。”[5]222毫无疑问,现实是马尔克斯的小说观念中重要的要素。那么他的“现实观”或者说他着力再现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呢?马尔克斯在一系列文章、“答记者问”和有关创作谈中,强调自己不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家,并且认为他所写的一切都来源于客观的现实生活,绝不是自己的杜撰。他一再声明,他那种种魔幻式的描写“都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他说拉美的现实就是“魔幻的”。“我认为,魔幻情境和超自然的情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平常的、普通的现实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怎样,加勒比的现实,拉丁美洲的现实,一切的现实,实际上都比我们想象的神奇得多。我认为我是个现实主义作家。”[4]142学术界以“魔幻现实主义”来命名他的时候,是对他的现实主义特色的一种认知,以示区别文学史中的“种种现实主义”。而在马尔克斯看来,魔幻性的、超自然的现象本身就是拉美历史和现实的组成部分,对此种现实的反映和再现就是现实主义。他认为既然现实包含了社会、自然和人类,那么人的精神活动如梦幻、想象等心理意识也应该是现实的,因为它们的确在现实里产生过、出现过,不该把这种精神活动排除在现实生活之外。马尔克斯思想中的“现实”或“真实”,不再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外在的现实,而是五光十色并且充满了生命活力与情感活力的内在真实的现实。马尔克斯所理解的现实的内容要比传统的现实概念丰富得多、广泛得多。这种现实,看似奇妙,不可思议,其实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和平常的、普通的现实没有什么不同。在马尔克斯看来,拉丁美洲的现实就是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等相互杂糅而形成的一个包含着思维、意识和精神现象的充满神奇、魔幻和不可思议的世界。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并不难,但要成为一位具有拉美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却并不容易。这首先取决于作家对作为一块神秘大陆的拉美的过去和今天、历史和现实以及在多民族融汇过程中产生的多元文化的透彻了解。马尔克斯可称得上是具有拉美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家。因为他对拉美民族的现实、历史和文化了如指掌,他有着自觉且强烈的拉丁美洲意识,他对拉美现实生活的丰富、复杂和魔幻特征有着深刻的体认。而他的这种体认和发现,除了他从阅读得来之外,也与他的记者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在国外的游历见闻,更让他从国际的角度认识到了拉丁美洲的“现实的神奇”和“孤独”。可以说,对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现实等有着深刻体认的作家,当他跳出拉丁美洲之外,从“他者”视野再审视的时候,会有一种新奇的发现和认知。所谓“魔幻”应有这一层含义。另外,“魔幻的现实”更是西方学者和读者从西方文学的传统视角而认识的结果。正如他在获诺奖发表的《拉丁美洲的孤独》的演讲中所讲到的那样。“我们摆脱了西班牙人的统治,却没有摆脱疯狂。”[3]22“拉丁美洲亦真亦幻的新闻如潮水般涌入了心地善良抑或居心不良的欧洲人的视野。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有胡思乱想的男人,有载入史册的女人,永不妥协的精神铸就了一段段传奇。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从未享过片刻安宁。”[3]23“五次战争,十七次军事政变,还冒出一个恶魔似的独裁者,打着上帝的旗号率先开展拉丁美洲当代的种族文化灭绝。”[3]23如果说,外祖母给他讲述的奇闻异事使他建立了魔幻的种子的话,那么,记者的生涯则让他对拉美的自然、社会、历史、现实、文化、政治、观念等斑斓奇特复杂有了更加清醒和自觉的认识。没有对历史与现实的洞察力,就没有对现实的把握力与表达力。记者生涯培养了他对现实的敏感和深刻的洞察。新闻活动使他更能深入生活,摸到社会的脉搏,观察问题更加透彻,使他能一针见血,对当代社会的各种矛盾有深刻的分析。可以说,马尔克斯的“现实观”的形成是与他的记者活动和记者职业素养分不开的。

马尔克斯像其他许多拉丁美洲作家一样,积极为民请命。他曾不止一次地说,作家的职责在于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遗忘的历史,这是作家的责任。马尔克斯对拉丁美洲现实的体认越深,他的责任感就越强烈。“拉美大陆几乎由于社会宿命,也为了一种集体的心理需要,滋润着一种战斗文学。”[6]拉美作家包括马尔克斯在内都有着强烈的介入社会、改革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当之无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马尔克斯的作品读起来十分生动,他对名字、味道、特征等细节的刻意描述,使读者能够很清晰地想象出拉美的农村生活,具有一种现场感,给人一种即临感。“魔幻的现实”或“现实的魔幻”如何表现得逼真呢?

马尔克斯给出的方法是:“它(新闻工作)使我有效地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新闻工作教会我如何把故事写得有血有肉。让俏姑娘雷梅苔丝裹着床单飞上天空,或者给尼卡诺尔·雷伊纳神父喝一杯巧克力(是巧克力,而不是别的饮料),就能使他腾离地面十厘米,这些都是新闻记者的描写手法或报道方式,是很有用的。”[5]224在马尔克斯看来,只有把事件更加形象地传达给大众,才能取得新闻报道的效果,而他这样做是以尊重“内在的真实”为基础的。马尔克斯青睐通讯体裁,因为对细节和现实的描写给了他施展叙事才华的空间。他在拉美新闻实习学院演讲时曾如是说:“通讯是新闻中最好的体裁”,[7]因为“可以叙述发生的事情,以便让读者了解,使发生的事活起来。”[7]新闻报道的磨砺使马尔克斯的叙事更加具体可感,让他即便在讲述那些离奇事件时也能营造一种“魔幻却又习以为常”的真实感。可以说,新闻工作和新闻体裁的写作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文学创作对他的新闻报道也有着影响和渗透作用。马尔克斯的新闻报道一向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常常突破新闻报道的传统局限或框框,既灵活自由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切,又使报道显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新闻要求严格秉持尊重事实的原则,但在马尔克斯看来,新闻报道也不能排斥叙述创新,因为新闻的目的是向大众传播信息,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让大众接受信息亦很重要。马尔克斯在从事小说创作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抓住现实生活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精心构思,巧妙编织,写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新闻报道。马尔克斯深谙读者接受心理之道,在新闻报道中大胆且成功地使用了文学化的手法,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强烈的感性感染力。这样的报道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风格。

在其结集的如《遇难者的故事》、《本世纪的丑闻》、《铁幕后的90天》等新闻作品中,马尔克斯大胆且成功地运用了小说和文学如侦探小说、用当事人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等的表现手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传播和接受效果。当有人问他过去的一篇报道中“用桃汁代替水修面”的描述是否真实时,马尔克斯含蓄地回应“那只是隐喻”,并解释说:“作为记者,你对记述的一件事可作取舍,对事件的要素可以进行忠实的再创作;你或者抓住事件的实质,利用一个隐喻,使事件既有核心,又更加紧凑。”[7]在马尔克斯看来,“新闻是文学的一种”,[7]新闻与文学的关系是紧密的,影响是相互的,二者在他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我认为,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小说有助于我的新闻工作,因为它赋予新闻文学价值。新闻工作反之会帮助我的小说,因为它使得我与现实紧密联系。”[8]

三、 新闻与文学自洽关系在作品中的体现

《遇难者的故事》是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新闻作品,这是对一次海难的颠覆性的系列报道。他当时采访幸存海军军官时,海难事件已成“旧闻”,但马尔克斯经过采访,发现了这桩“旧闻”的“新闻性”,而且使得报道成为当年的头等新闻事件、文学事件与政治事件。这个报道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与作品中的文学化手法的运用密不可分。在这个作品中,马尔克斯大胆采用了系列连载和事件当事人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而这往往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方式,在这个方面的成功尝试,不仅打破了传统新闻题材写作的惯例,而且更加有效地实现了新闻传播信息的功能。这部作品受到了同样做过记者的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的盛赞:“这篇故事,他写得轻松自如,文采飞扬,可以说,他已经极其熟练地掌握了这类体裁的全部诀窍:客观、情节连贯、戏剧性场面恰到好处的穿插、设置悬念、笔调幽默。……整个故事写得真实、感人,完全没有凄楚、伤感或耸人听闻的笔调。尽管这主要是一组报道性的文章,但作家驾驭文字颇有功力,下笔干净利落、准确明快,足见作者不仅具有新闻记者的资格,更富有小说家的才华。”[4]172可以说,马尔克斯的通讯作品《遇难者的故事》,既是真实而生动的新闻报道,也是具有诗意和文学趣味的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成功范例。

马尔克斯不仅在新闻文体中借鉴了文学的手法,而且在其文学创作中也吸收了新闻的某些技巧和手段。《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马尔克斯为创作《百年孤独》,阅读了许多炼金术、古代火器、哥伦比亚内战、坏血病、脚气、糙皮病、中世纪的瘟疫等方面的书籍,也读了许多航海家的记述和食谱、毒药及解药的配方,以及24本《大英百科全书》等。此外,他还直接向内行人求教,了解如何区分雌雄龙虾,如何枪毙人,如何评定香蕉的质量……[9]435他像新闻记者采写新闻报道一样,做着第一手文献的调查功课,以做到笔下的文字真实可靠。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所写的人和事:如马孔多小镇、俏姑娘雷梅迪奥斯、猪尾儿、看冰块、瘟疫、大屠杀和香蕉工人大罢工等等带有魔幻色彩的描写都是基于真实原则的,以现实为基础的,而不是他的杜撰或臆造。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其实是拉丁美洲百年历史演变的反映。“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一切巨大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5]231拉美的历史是现实的一种,拉美的现实也是其历史的延伸。拉美的神奇历史和现实,构成了他历史小说的起点和基础。《百年孤独》是以拉丁美洲整体为象征的,反映了“拉丁美洲的孤独”。马尔克斯正是在这一整体意识指导下,用细节描写和数字的精确来营造一种即临感的效果。作者在细节上和局部上越是追求精确可感,作品在整体上就更易形成“现实”与“魔幻”、“真实”与“奇特”、“可信”与“荒诞”的多重效果。细节的描绘和数字的精确是马尔克斯有意而为之的,是为达到“魔幻现实”而采用的手段。他认为:“这种方式或基调有新闻写实的特性。当在讲述这样一件貌似不可思议的事件时,对细节描述的注重赋予了这些故事真实性。那是一个你可以用在文学写作上的新闻写实的技巧。”[8]

《族长的秋天》(1975年)“像七级地震震撼了拉丁美洲”,[1]197多位作家撰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在反映拉丁美洲现实方面比《百年孤独》更具穿透力。这部作品的现实性更为强烈,对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映更具针对性。作品展示的是拉美独裁者的野蛮和愚昧。马尔克斯认为:“这是拉丁美洲文学有史以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下去。这很容易理解。因为独裁者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惟一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再说,独裁统治时期还远远没有结束。”[5]246拉丁美洲的独裁历史和现实以及整个大陆的孤独宿命一直构成了马尔克斯的世界观的组成及其创作的起点和根据。为了把他笔下的独裁者写得真实逼真,马尔克斯以严肃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敏感,对独裁者做了大量且细致的考察和研究,深刻认识和把握住了独裁者的本质和共性。因此,作品通过独裁者言行的细致描绘,实现了对独裁者的人性真实和拉美独裁的社会真实的再现和反映。

《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是一部纪实性的中篇小说,作品的题目便像是个新闻事件的标题,写作手法也是类似美式的“新新闻”写作手法。这个作品是根据作者的少年时代的好友被谋杀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这部作品的形式近乎新闻报道,但又不是新闻报道,是一篇小说,但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它是文学与新闻两种文体杂糅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一篇艺术化的调查报告。在事件发生之时,作者就产生了诉诸笔端的冲动,但受制于主客因素,直到二十多年后才完成了对此事件的书写。为了真实客观地呈现这个事件,作者又重返故乡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为此他走访了所有有关的人员,查阅了一切有关的档案材料,把调查、走访和查阅的结果都做了记录。作者用新闻调查报告的形式把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人物都进行了交代,每个人物的言行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作品又不同于一般的常规的新闻调查,作者借助文学手法打破事件发生的先后逻辑顺序,赋予作品更强的艺术性和文学趣味。可以说,这是一部新闻与文学结合最好的作品。

《迷宫中的将军》,是以一位拉丁美洲最著名的人物玻利瓦尔为主角的小说。由于中心主角是历史人物,而且又是最知名的一位,马尔克斯需要查证小说里的每一桩事件及其历史真实性,书中的玻利瓦尔的每一个想法、声明或缺点,都必须经过适当的研究和背景考证。马尔克斯为了塑造这一历史人物,他不仅阅读了数十本关于这个人物的书籍,梳理上千封玻利瓦尔的信件,还咨询了各类专家,包括多位了解这位伟大人物的生平和时代的重要专家。正如马尔克斯所言:“为它,我投入了所有的文献知识、技术知识和智力知识。我以为我达到了我的目的。它具有超过我的其他作品的重要性。它表明全书符合地理真实和历史真实。”[4]245马尔克斯从文献材料中去爬梳和考察玻利瓦尔这一历史人物,敏锐地捕捉住了玻利瓦尔的性格特征,从而在他笔下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有七情六欲的真实的“人”,而不是缺乏人之感情的“神”。因此,作品通过对玻利瓦尔的刻画和塑造,实现了对人性真实、社会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反映与再现。可以说,在马尔克斯的小说创作中,有着一种严肃记者对事实真相的求索精神,也有着记者对细节和真实的职业敏感和洞察。他的作品把真实与想象、现实与魔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一种富于感性的想象力,又有一种深刻的内在的真实感,融可读性和可思性为一体。

总之,新闻与文学之于马尔克斯,就如鸟之两翼,缺其一很难说能成就其成绩。尤其是,作为一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文学上的独特贡献是与他的记者生涯和新闻活动分不开的。新闻与文学在马尔克斯这里实现了比较好的结合,二者形成了一种辅车相依,相互促进、交叉会通的关系。

[1]陈众议.加西亚·马尔克斯传[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

[2][英]史蒂芬·哈特.马尔克斯评传[M].王虹 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3][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是来演讲的[M].李静 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

[4]朱景冬.加西亚·马尔克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5]何太宰.现代艺术札记[G].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2001.

[6][古巴]何塞·格拉.拉丁美洲的文学与社会[J].白凤森 译.国外社会科学(京),1997(4):42-46.

[7]叶书宏,赵燕燕.马尔克斯“三位一体”的人生[J].《瞭望》,2014(14):2-25.

[8]柳鸣九.未来主义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G].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谭淑娟)

The Interpenetration and Combination between Marquez’s Literary Writings and News Activities

CHEN Hai-yan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Heze University, Heze Shandong 274015, China)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are two different subjects, but the two has internal continuity, intersection and correlation. The integr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was typically provided in Marquez’s works. Journalist and writer were his important identities. News activitie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his literary writings. Meanwhile, literary creation also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his literary style of news reporting. In his literary creation, there were both interpenetration and combination.

Marquez; news features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features of news; interpenetration; combination.

1673-2103(2017)04-0020-06

2017-01-20

菏泽学院校级教改课题(2013008)

陈海燕(1978-),男,山东鄄城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I106

A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马尔克斯魔幻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水上魔幻阵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点点体面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叙事研究
拉丁美洲正进入低速增长周期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陈忠实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