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元朝散曲创作的文学艺术风格与特点

2017-03-10魏松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

魏松

摘 要:散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戏曲艺术创作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创造了一批卓越的文学戏曲作家,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元朝散曲;创作发展;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01

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歌舞,历经汉、唐、宋、金的发展,到元朝戏曲已日趋成熟,其中“散曲”就是重要的成熟标志。

一、散曲的起源与发展

散曲的形成主要起源于金、元间普遍流行的民间小调,又叫“清唱”,也就是流行于民间劳动人民在闲余和劳动时自发哼唱的小曲,没有任何乐器和伴奏,没有统一的词曲,由人们即兴编词,即兴歌唱,以抒发人们不同的心理情感而进行的即兴创作,所以为“清唱”。但其准确起源朝代至今无法考证。

由于民间的传唱,散曲被宫廷和集市、勾栏所吸纳,并被艺人们加工创作成为艺术性强,适于舞台和宫廷演唱的曲调和唱词,形成一种新的戏曲形式。由于元朝统治者来自北方蒙古民族,北方元素的民间曲词和来自蒙古、女真等地方少数民族的唱词和乐曲,与当时流行于中原的戏曲融合演变成为一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并流行于我国北方,通称为散曲,又叫北曲。散曲即成为当时抒情文学中的一种,是韵文中的新元素,是唐宋以来诗、词之后形成的一种新体诗。但是古代的正统文学却忽视了散曲的影响,至今遗留下来的优秀作品甚少。

二、散曲创作的文学艺术风格

元代散曲因朝代更替,民族大融合,其创作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后人认为元代散曲主要以豪放、清丽两派为主,并兼有其它特色的小派风格。豪放派以马致远为主要代表,其创作风格豪放、洒脱,追求一种自然超脱的境界,其语言清丽,力求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寻找真实的情感表达和超脱的想象描绘,极富于表现力。乐曲和词语富含丰富的文学内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主观性。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其作品《秋思》、《新水令·题西湖》、《远浦归帆》、《潇湘夜雨》就是典型的代表作;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魁,其作品“清正雅丽,蕴藏含蓄”,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有散曲传世佳作《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等。

散曲作品早期主要以豪放风格为特征,其间也不妨有些朴素清丽的作品时而掀起新浪,受到社会关注;散曲发展后期,虽有贯云石等豪放飘逸,清新洒脱,气势恢宏的豪放派风格,但是,清丽雅致的曲风和词风逐步取代豪放派的地位,形成了后期散曲的主流,俗称“清丽派”,并流行于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元代统治南方后,江南文学传统的细腻、俗雅特点与曲风融入北曲即散曲。元朝末期,散曲广泛吸纳南戏音乐特点,南戏和北曲形成南北合套方式,使元代的散曲焕然一新,为明代散曲以南曲为中心奠定了基础。

三、散曲创作的文学艺术特点

散曲冲破传统诗、词、散文的严格规律,着力自由散发情感,豪情四溢,清理无比,继承和創造了新的体裁和形式,构成一种新诗体,更富于浓郁的文学味道。然而,它的文体结构的变化和运用又与传统诗、词的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截然不同。

(一)散曲句式结构伸缩变化,灵活多样

散曲与诗词相比较,虽然都存在长短句式相伴,但散曲却更为自由灵活,传统的词牌、曲牌规定严格,有严格的句式和韵律,乃至字数的规定。比如,唐代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均以五言和七言构成,近体诗中的绝句和律诗就很典型。然而,散曲则突破了这样严格的禁锢,依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可以增减句数和字数。

虽然词和散曲的句式短句都有至少两个字,但其长句变化极大,词的句式最长不过十一字,而散曲则多达几十字。散曲的这一变化主要区别在于它增加了“衬字”或者“衬词”。即散曲句式本格以外的字和词。比如:孛罗御史的《辞官》散套中的〔南吕一枝花〕其末句按照本格为七个字,但关汉卿的《南宫一枝花﹒不伏老》散套中的〔黄钟尾〕,末句作“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有了十四个字。这就是突破本格衬字作用的结果,可以让曲调随字数的增减而自由变化,让曲调更加美妙,旋律更加流畅,有效突破传统诗词规整单一的节奏、旋律的呆板变化的缺陷。有了“衬字和衬词”,散曲更富于通俗化和口语化,贴近普通百姓生活,便于大众传播。

(二)散曲讲究语言通俗化、表达口语化和形式散文化特点

我国唐宋乃至以前,传统抒情性诗词歌赋的语言追求工整典雅,文韵时尚,词文精炼,委婉细腻,韵味浓郁,非民间场所多排斥民间通俗,经历了几次民族大融合的元代继承发展了宋、金散曲,却一反过去典雅之美,以“俗”而著称,广泛被人们接受,并流传于世。

纵观散曲的“俗”就俗在语言通俗化,尤其是口语、行话、方言等俗语比比皆是,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形式自由和“俗”美流行,衬字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散曲直抒胸臆,明快显豁的审美特点

我国古代戏曲文学创作,历朝历代争奇斗妍,各领风骚数千年,其“含蓄典雅”是文学审美的主流,散曲的审美虽然以“俗”为美,但不乏一些作品,尤其是小令中尤为突出,其明快豁达、酣畅淋漓之美也不落俗。散曲不但不“含蓄”其意,“蕴藉”其情,反而彰显个性,突出明朗与豁达。其乐曲与文韵表达更是精彩烂漫,俗雅共融,旋律美妙无比,畅快通达无边。“赋”的陈述白描借用,增加句式和衬字,采用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手法凸显了散曲的审美特点。

综上所述,散曲的诸多“俗美”文学凸显了时代的创新和戏曲艺术与音乐创作的新气象,冲破了传统的文学戏曲观和诗词文学观,乐曲随散曲诗词韵文的变化得到个性发展,散曲蕴藏着朴实的泥土气息,乡土味道浓厚,大众风格突出,一时风靡元代文坛和戏曲艺术舞台,为中国戏曲文学树立了一面旗帜。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
外国美术史上浓重的一笔
室内设计的思路探索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