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6流行语研究
——以《咬文嚼字》所评“十大流行语”为例

2017-03-09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

蒋 明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2009~2016流行语研究
——以《咬文嚼字》所评“十大流行语”为例

蒋 明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000)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与人们社会心理和生活变化,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流行语的产生与社会事件、影视娱乐、网络等方面息息相关;它的产生方式有改造旧词,创造新词,引入外来词等方式。

流行语;来源渠道;产生方式;社会变化

流行语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是时代特征和人们社会心理的一种折射。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流行语的流行范围扩大,人们对流行语的关注程度也日益提高,对流行语的研究也渐渐深入。本文旨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对2009~2016年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评选出来的“十大流行语”(共90个)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期发现流行语的来源、产生方式、流行动因,并从中观察和了解整个社会的发展动态以及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

一、流行语的来源

流行语的产生并不是随意编造或毫无根据的,他们有明确的来源渠道和生成方式。同时,由于《咬文嚼字》始终坚持“流行、创新、文明”的流行语评选标准,评选结果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所以我们以该刊2009~2016所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对其源头进行探索,最终发现了流行语来源于社会热门事件、影视娱乐节目、网络以及名家言论这几种渠道。

(一)社会热门事件

1. 社会热点事件

语言具有信息传递功能,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而流行语的使用更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交流的工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对流行语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被就业”,源于一高校应届大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网友为讽刺某些高校为了谎报就业率不顾学生意愿的行为而创造了“被就业”一词。因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是热门话题,这一词也成为流行热词。

“裸”,这个词是随着相声演员牛群为了回应相应媒体质疑自己是“官商”而“裸捐”开始流行的。后来还有“裸婚”“裸官”“裸退”等词的产生,因其符合当下的社会现状而迅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

“我反正信了”,源于2011年温州列车追尾事件。在抢救过程中,有关人员却把一辆车的车头埋在地下,记者问询原因,铁道部发言人回答说是为了便于抢救,“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他的话音刚落,便引起人们的质疑,这句话便具有了讽刺意味,从此以后,“我反正信了”被广泛传播。

“洪荒之力”。在2015年热播的仙侠剧《花千骨》中“洪荒之力”频频出现,指的是法力无边且无法控制的妖神之力。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晋级决赛,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洪荒之力”一夜走红,多用来形容超乎想象的巨大能量。

2. 突发事件

“失联”,2014年3月8日,马航NH370与管控中心失去联系,“失去联系”“失去联络”在媒体上开始反复出现。后来为了方便传播,将其简缩为“失联”。随着“失联”一词在新闻报道里经常性的出现,这一词也逐渐演变成家喻户晓的词汇。

3.时事政治

“低碳”,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生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们在倡导低碳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低碳”这一词语的流行。

“新常态”,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新出现的常态”。“新常态”本来是用来描述2008年以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西方经济缓慢和痛苦的恢复过程。而在我国,有人总结出符合我国现在经济的“新常态”,即“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随着“新常态”的流行,它的使用就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拓展到各行各业,如法律领域中“立法先行成为治国理政的新常态”。

“互联网+”这一说法最初是由李克强总理提出的。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全面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便迅速流行开来。

“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

(二)影视娱乐节目

影视娱乐节目作为大众传媒的中坚力量,在语言传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视剧的热播可能会带动某些语言的流行,口口相传,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流行语。

“非诚勿扰”,这本是一部由冯小刚导演、著名演员葛优和舒淇主演的影片《非诚勿扰》的名称。《非诚勿扰》秉持一贯的冯氏幽默来为大龄女青年指点婚恋迷津,因其现实性和幽默的风格上映后引起强烈的反响,“非诚勿扰”这四字短语也随着电影票房的上升而一路走红。

“不差钱”,赵本山小品《不差钱》在2009年的春晚中展现,小品中多次提到“不差钱”,伴随着春晚迅速流传开来。 就在这一年,热播剧《蜗居》的放映,引起了为买房沦为房奴的年轻人的共鸣,使得人们对“蜗居”一词熟悉起来。

“达人”,东方卫视首次举办《中国达人秀》引领了“达人”一词的风潮。

“高大上”,由于2014年电影《甲方乙方》的热播,其中使用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七字短语缩略为“高大上”广为传播,与早年热播的电视剧《武林外传》的台词契合。后来因为“高大上”使用范围广泛,该词的热度也在逐渐上升,最终成为全民流行语。

“脑洞大开”,由“脑补”衍生而来,“脑洞大开”意指想象天马行空,联想极其丰富、奇特,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2015年2月,网络剧《脑洞大开》播出,“脑洞大开”于是频频亮相于媒体。

“葛优躺”,大型家庭情景剧《我爱我家》,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像一摊烂泥瘫坐在沙发上。网民们便把极其懒散的瘫坐姿势称作“葛优躺”。

(三)网络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因为网络的存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可以不直接接触就能进行交流合作。因此,不能忽视流行语借助网络这个平台的传播速度。纵观《咬文嚼字》评选的“十大流行语”,流行于网络的流行语在历年评选出的“十大流行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2008年:雷、囧、宅男宅女;2009年:纠结、秒杀;2010年: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控、帝;2011年:亲、伤不起、坑爹、卖萌、吐槽、悲催;2012年:高富帅、中国式、赞;2013年:逆袭、微××、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2014年:萌萌哒;2015年:网红、主要看气质、宝宝。2016年:吃瓜群众、蓝瘦,香菇等。

由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网络对流行语的产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名家言论

名家言论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它往往具有不同凡响的号召力,通常会带动一段时期的潮流和走向。

“蚁族”。2009年青年学者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出版后,“蚁族”一词的使用开始频繁起来。

“获得感”。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一词由此迅速流行。

“供给侧”。2016年“两会”上,“供给侧改革”又被反复提及,成为新闻媒体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已在各行各业展开。

二、流行语的产生方式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就需要构造新词来满足语言表达的需要,这时候就需要新的词汇来代替旧的词汇,新词便产生了。新词的产生途径大致分为三种:改造旧词、创造新词、引进外来词。通过分析《咬文嚼字》的这90个流行语,我们发现流行语的产生方式也不外乎这三种。下面具体分析2009年~2016年的“十大流行语”的产生方式。

(一)改造旧词

由于现实现象发生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有了新的理解,加上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词语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词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人们便常常借用旧词表达新意。

“纠结”本为动词,表示互相缠绕,随着动画片中一个角色大呼“纠结啊”随之“纠结”一词在网络走红,便可做名词,表示解不开的心结,也可做动词表示陷入复杂且尴尬的境地,又可做形容词表示思绪混乱困惑。

“帝”本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后来由于经过演变在流行语中指在某些领域颇有造诣的人物。如“表情帝”“体操帝”“贺岁帝”等等。

“奇葩”一词指的是珍奇并且美丽的花朵,常用该词表示不同寻常的文艺作品。现在流行语中的“奇葩”表示的却是某事物奇怪让人不可理解,原有的褒义色彩在现代流行语中荡然无存,传达出一种调侃意味。

“宝宝”一词本指是对婴幼儿的昵称。作为流行语语出网络潮语“吓死宝宝了”, 女生受到惊吓时常用此语来卖萌。现在,“宝宝”还可用以指称对方,以表达对对方(不论男女)的亲昵态度。

(二)创造新词

1.谐音造词

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将谐音定义为: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产生辞趣的一种修辞格。显然,谐音法在造词上迎合人们普遍求新求趣的心态,新颖独特,方便人们记忆和传播。

“神马都是浮云” 的“神马”并非是非同一般的马,而是“什么”的谐音。“神马都是浮云”即“什么都是浮云”,这里“浮云”指稍纵即逝的事物,配上“什么”的谐音“神马”就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趣味,说上这句话倒有一种超然的感觉,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

“围脖”一词即“微博”,“织围脖”即“写微博”,广大网友热衷于“织围脖”,以其信息传播快且交流平台广受到推崇,写微博看微博成为一种时尚。而“微博”一词借用“围脖”不禁让人想到写微博像织围脖一样成为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富于生活化和日常化。

“压力山大”是通过“亚历山大”谐音、暗喻演变而来的,满足现代人压力大的诉求,又有“鸭梨山大”的说法,更具有无限趣味,具有浓厚的幽默感。

“蓝瘦,香菇”即“难受,想哭”。它来源于网络上一段带有浓厚方言特色的视频。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低落的情绪的同时,还能达到幽默的效果。

2.比喻造词

在当代流行语中,有些词语借用比喻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创造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主体的特点。

“蜗居”一词是指自己的房子像蜗牛壳一样小,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恰当地表现了当代年轻人为买房沦为房奴的境地。“蚁族”与其类似,指的是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居住在与高等住宅区背向发展的大城市边缘地带,像蚂蚁一样虽然弱小但同样具有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3.改变词的内部结构造词

(1)扩展式

在新词的创造中,运用附加法可以产生大量的词汇,在原有词形基础上附加词缀形成一个语义场。例如,“中国式”。“中国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意思,网友戏谑国人或是中国社会问题时便会用到“中国式××”以此来表明对自身的质疑和嘲笑。这是国民对自我问题认识的提升,是国民心态的进步。

再如,人们用“断崖式”来形容幅度大、势头猛的下行状态,当人们想反映快速、迅猛的状态时,便会使用“断崖式”,反腐领域有“断崖式降级”,股市有“断崖式暴跌”。

(2)缩略式

在连续的几个词组成的词组里,从追求简洁的角度出发,对词组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简化成新词。

例如,“低碳”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再如,“悲催”即“悲惨得催人泪下”,缩写之后,多少有些调侃和宣泄的意味,倒削减了悲伤的程度。“躺枪”、“躺中”是“躺着也中枪的”缩略形式,表示无缘无故受到牵连,表达一种无奈和委屈。“高富帅”是指高大、富有、帅气的男人,是三个并列形容词的缩写,是当今日常生活中热门词语,用于自嘲,也用于表达对童话式婚恋的向往。在某些时候,成为理想择偶的标准。“高大上”即“高端大气上档次”。“断舍离”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质的迷恋”。

4.复合造词

复合造词是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一般在新词的复合类型主要为偏正型、动宾型和补充型。

流行语“宅男宅女”“女汉子”,“裸”衍生出的“裸官”“裸婚”“裸退”,“帝”衍生出的“表情帝”“贺岁帝”,以“微”命名的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新闻等等。以上的内部结构都是偏正形式。

流行语“拼爹”“坑爹”“卖萌”“点赞”的内部结构都是动宾形式,都是由“动词+宾语”构成的复合词。

(三)引进外来词

1.音译法+意译法

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些流行语是从外来词汇中根据发音相似或相同创造出来的。

“控”在使用过程中称之为“××控”,有如“长发控”“微博控”“圣诞控”。这里的“控”是从日语中借来的,日语中的“控”来自于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日本人顺势就将“控”理解为具有某种情结的人。这个词的好处在于既有音译又有意译,在人们用语中流行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2.意译法

随着各国影视剧作书籍的引进,外国文化冲击着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渴求也越发加深,这也促进了外来词汇的引入。

“秒杀”一词译自英语Seckill,从网络游戏的专有名词到后来网络购物的热门词汇,逐步运用到其他领域。“卖萌”的“萌”是从日本动漫爱好者那借用而来,就连“吐槽”也是源于日语。

三、结语

当代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今社会生活中流行的语言,在造词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创新度,也反映了该时期的社会现状和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2009年~2016年《咬文嚼字》编辑部评选出的“十大流行语”的来源、产生方式进行了浅显的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流行语无疑为汉语词汇系统注入了新鲜活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注释:

文中所引流行语来自于《咬文嚼字》2009-2017年第2期所评选的上一年度十大流行语。

[1]夏中华.关于流行语性质问题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12(1):92-9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大学,2008.

[4]张陈晨.近十年流行语研究[D].安徽大学,2012.

[5]韩李.当代汉语流行语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81-183.

[6]翟潇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J].名作欣赏,2014(36).

[7]黄安靖.咬文嚼字绿皮书[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郭杏芳]

2017-07-15

蒋 明,女,江苏徐州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H136.4

:A

:1672-1047(2017)04-005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4.17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试论历史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治学要严谨,《咬文嚼字》发布2015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2015年十大流行语出炉
《咬文嚼字》怎样教出语文味
咬文嚼字,嚼出“语文味”
语文高效课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