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阶梯式提问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7-03-09梅学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阶梯式高阶批判性

梅学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205)

以阶梯式提问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梅学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武汉 430205)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轻思辨能力的现象已经明显影响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硬伤。多项研究已证明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本文以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两种提问策略:简单阶梯式提问策略和 F.I.R.E 提问策略。这两个提问策略的特点一是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逐渐拓展,而最主要的是它聚焦高阶提问,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其次,该策略已成为较为固定的模型,学生可以用来进行相互提问和课堂辩论,从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 目标分类学; 阶梯式提问; F.I.R.E提问策略

近来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对我国的教育提出了三点质疑,其一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被批评好奇心、想象力与批判思维不够?一些西方研究者认为,亚洲的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特点是缺乏独立见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事实上,我国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无论是研究还是教学实践,都有些滞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兴起了为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的改革,到如今,已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模式:独立式和嵌入式。前者指独立设置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后者指将批判性思维训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后一种方式已成为批判性思维训练的最理想的方法,现已成为主流,广泛地使用于语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学中(罗清旭,2001)。

就英语学科而言,嵌入式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模式。这是由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决定的。语言有三重功能功能:即交际工具,文化和知识的载体,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语言水平是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嵌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应该忽视的契机。但是,多年来,我国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重点的外语教学,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语言的信息功能和思维能力,阅读与交际所涉及的思维缺乏挑战性,不足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导致语言和思维不能同步协调发展。语言学家Kabilan(2000)建议,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应该让学生能使用该语言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文秋芳(2006)曾强调:英语教师一定要在教授简单外语时,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和提高思维能力,尽量将语言的三位一体功能揉合在一起,努力设计出既符合学生语言能力,又能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活动,这是值得英语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提问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可以使用很多种课堂策略来培养批判性思维。但是西方研究者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是教师的提问策略。有研究显示,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水平与教师提问的层次直接成正比例。高阶提问(higher-level question)能启发高阶认知思维操作,而且通过回答这类问题学生所获得的认知80%到85%都能记住,且不易遗忘(Luise B Savage,1998)。研究表明,以英语为外语或二语的学生接收到的高阶提问和开放性提问比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学生要少得多(Meei-Ling Liaw,2007)。这必然会影响到英语学习者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用超越事实信息的问题使学生处于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氛围中,是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美国哈森大学(Husson University)的Robert Duraon等人建立了一个五步框架,适用于在所有学科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5-Step Model to Move Student Toward Critical Thinking, 2006),其中最为关键一步是通过提问来启发批判性思维。美国的另一位研究者Stacy E Walkeye也研究了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美籍华人学者Yilin Sun曾大力推荐了两种简单、实用的提问策略,本人认为值得借鉴。

二、阶梯式提问策略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鲁姆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从低到高六个层次:知识(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该理论将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分类,从而确定具体的学习程度,为按难易程度给学习活动分类提供了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同时也给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可以量化手段。因为这些教育目标对应的是认知领域思维活动的六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目标与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相关。在这六个层次中,分析、综合、评价属于高阶认知思维,被认为与批判性思维有关。分析(analysis)关注的是事物各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综合(synthesis)重视将各构成部分放在一起,整合成一个新的、创造性的整体。评价(evaluation)处于思维活动的顶端,其关注的是根据信息作评价和判断(Robert Duron)。因此,只有当学生在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的思维操作时,批判性思维才可能发生。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层次梯度,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此外,教师应努力尽可能多设计高阶提问。因为,只有高阶提问才能真正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问题设计成由易到难的序列,即阶梯式问题序列,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逐步延伸。由此,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设计阶梯式提问序列,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比较可行的。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应该使用不同难易程度的阶梯式提问,使学生在不同的阶段都能在批判性思维上获得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借鉴Yilin Sun教授于2014年介绍的一套梯级提问策略,用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这套提问策略的特点在于可操作性高并能将其建成固定模型,以便后来学生自己也可以使用这个模型来互相提问,甚至将该模型迁移到生活领域,从而能真正地内化到学生的思维模式里。

1.简单阶梯式提问策略

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适合使用简单的阶梯式提问序列。

首先提一yes/no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就一张教室场景的图画提一个简单的问题:Is this room bright?

接着可以提一个选择性问题,如:Is this room on the first floor or on the second floor?

然后,依次提出三个不同的、难度递增的WH问题。

Level 1提问如: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room? 或 How many desk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

Level 2提问包括:What are the three things that you like/dislike about this classroom?

Level 3提问如:Why do you like or dislike this classroom? 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提问方法加以拓展,互相就他们的学习环境、社区或日常生活,课文中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提问。

这样,通过整个阶梯问题序列:即yes/no提问——选择性提问——WH提问,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其提问的能力也同时得到训练。

2.F.I.R.E提问策略

小学低年级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高级阶段,抽象思维开始参与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迅速发展,高中生的辩证思维初步形成,大学生主要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文秋芳,2007)。对于高中生和大学生来说适合于使用F.I.R.E阶梯提问序列。F.I.R.E代表思维的不同层面:Factual thinking事实性思维,Insightful thinking 洞察型思维,Rational thinking推理性思维,Evaluative thinking 评价性思维。 教学中为激发这些不同层次的思维活动,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之逐步获得提升。

Factual thinking事实性思维,是指理解、消化并收集事实信息,然后将它以清晰而关联的方式应用于回答或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中。它对应于布鲁姆的分类学中的知识(knowledge)和理解(comprehension)这两个领域。提问词通常使用what, who, when, where, 和how many。例如:what are the relevant facts?What are the major factors? 等。

Insightful thinking 洞察型思维,是指设想并探究多种可能的目标、假设、阐释或视角,以期为某一特定的情景或问题提供多种可以选择的意义或解决方案。提问词通常是what, which, why, how, and what if。 提问也通常是“大视角”问题和有深度的问题,以及一些发散思维型、逆向思维型问题,如:What is the larger context, or “ big picture” of the problem or a situation in the story? What is the reverse/ opposite side of the situation?(相反的情况会是什么?)What possible alternatives are there to such a solution or outcome?等。

Rational thinking推理性思维,是指分析与某个问题和情景相关的事实、目标以及蕴含的假设之间的逻辑联系。通常是一些“宽度”问题,因其要求学习者将某个情境中的多项事实和各种问题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这类提问词包括:what, how, 和what steps等。例如:what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necessary sequence or orders which construct this problem or question? 或 What process did you use in working with this problem? What may follow next? What is implied by...? Insightful thinking和Rational thinking与布鲁姆的Application, Analysis和Synthesis领域重叠,这三个层次都属于批判性思维的范畴。

Evaluative thinking 评价性思维,是指辨认并清晰准确地表达那些决定并影响我们自己或他人的决定、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情感和价值观设想。学习者必须学会作出判断、反思、并联系真实生活。这个层次的提问所激发的思维与布鲁姆的最高一级的分类Evaluation是重合的。提问词有:what, how和why。例如:What feels most important to you in this situation and why?How do you value the author’s view/perspective/ writing intentio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on that point? Why? 等。

三、结论

以上两个问题序列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提问有所区分,并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思维,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熟练地进行高阶思维的能力才能提出高阶问题,并将批判性提问策略灵活地嵌入到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发人深思的提问比任何考试甚至课程大纲都更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使用阶梯式提问作为模型来探讨一篇文章或故事,讨论一幅图画,相互提问或对当前事实进行辩论。这两个提问模型的功能就是批判性思维的支架,一旦学生能够独立提出有独立见解的问题,那么他们就成为了积极的语言学习者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人。James Cooper曾经说:“一旦踏进学校,孩子们通过提问来学习的天性神秘地消失了。就从开学那天起,教师是提问者,而学生只是回答问题的人。”(Sun Yilin, 2014)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培养学生的爱提问和求知的天性,帮助他们成为有效的提问者、批判性思考者以及积极的语言学习者。

[1] Liaw Meei-Ling (2007) Content-Based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n an EFL Context[J]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31.2:45-87.

[2] Luise B. Savage (1998) Elicit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rough Questioning, The Clearing House: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and Ideas, 71:5, 291-293, Dol: 10.1080/00098659809602727 .

[3 ]Robert Duron (2006) Critical Thinking Framework For Any Discipl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Volume 17, Number 2. 160-166.

[4] Sun Yilin (2014)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o Engage Students in Critical Thinking http://blog.tesol.org. 6 Jan. 2015.

[5] 文秋芳,周燕. 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 外语学刊,2006,(5):76-80.

[6 ]罗清旭. 批判性思维的结构、培养模式及存在问题[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8):215-218.

Hierarchical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o Promo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MEI Xue-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Teachers’ skills and strategies of questioning play a vital role in developing students’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Based on taxonomy offered by Benjamin Bloom, this paper proposed two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he hierarchy questioning techniques and F.I.R.E Questions, which are focused on promoting high-order thinking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These questioning techniques, which are stable models, can be employed by students in debates or to question each other so as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taxonomy; hierarchy questioning techniques; F.I.R.E Questions

G642

A

1674-344X(2017)7-0112-04

2017-05-25

2016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6Y201)

梅学芳(1972-),女,湖北蕲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彭雷生

猜你喜欢

阶梯式高阶批判性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