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归因及辅导员引导工作策略
——基于防止宗教渗透工作研究的思考

2017-03-09诸小妮杜燕婷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学生党员信仰

诸小妮,杜燕婷

(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归因及辅导员引导工作策略
——基于防止宗教渗透工作研究的思考

诸小妮,杜燕婷

(东莞理工学院 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方向与自身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高校大学生的宗教观与信仰情况,了解大学生的宗教观及信仰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宗教文化,并且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工作策略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一)有部分大学生为“望教者”

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但有部分学生信仰不清晰,在信教与不信教之间徘徊的,称之为“望教者”。这部分大学生不是真正的信教者,他们对所信仰的宗教的教规教义及宗教典籍,如《圣经》、《古兰经》、《金刚经》都不太了解。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宗教知识欠缺,对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缺乏正面教育和引导,被宗教深邃的哲理、博大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认为宗教神秘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对某些宗教文化或者宗教活动感兴趣。

(二)受影响较大的为佛教与基督教

在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中,绝大多数为佛教与基督教。佛教由于历史的源远流长,佛教文化已经扎根于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部分学生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有时也会参加一些礼佛活动,如春节到黄旗山祈福等。而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学生会到教堂做礼拜。

(三)高校中存在学生党员、团员有信教情况

目前,高校中存在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甚至是学生党员为“望教者”或者为信教人员。他们对宗教认识模糊,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宗教信仰的矛盾认识不够,不懂得共产党员只能够信仰共产主义而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他们只是肤浅的认为共产党员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与自身的宗教信仰并不冲突。于是他们在进入团组织、党组织后,没有放弃他们的宗教信仰。这部分学生在本质上已经违反了党性原则,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已经发生动摇,他们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归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社会的不正之风也通过网络、传媒等途径不断传播并扩大其影响。大学生在看到此类现象后容易对社会产生迷茫感,他们更渴望一种公平的、合理的社会秩序。而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受挫的历史也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和不信任,部分大学生开始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此时他们更趋向于寻找一个全能完美的“神”作为精神寄托,而宗教恰好塑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公平世界,他们的美好心理愿望在宗教世界里得到实现。

同时随着国际政治斗争日益激烈,境外的宗教势力也利用中国的改革开放传入中国,宗教文化还被用于商业行为,站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和冲击。

(二)家庭因素

家庭的因素是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大学生的信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西方宗教的研究脉络中,多数学者都认为,只有少数人的宗教信仰是在经过一番研究和慎思之后,通过有意识地追求而获得的。大多数人基本的宗教认同是通过家庭的宗教社会化而获得的。[1]虽然家庭或家族的信教并不必然导致大学生信教,但是却能为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大学生在心理不排斥宗教,或者对宗教产生好感,在遇到特殊条件下很有可能转化为宗教信仰者。这种家庭的直观的影响高于老师朋友的影响。

(三)教育因素

部分高校只重视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就业率等硬指标,而关于理想信念的教育则与现实生活脱离,校园政治文化建设的工作做得不好,这为宗教的渗透提供了机会。理想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部分内容还出现假大空的现象。高校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填鸭式”的将共产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灌输给学生,党、团组织忽视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和内心世界的抚慰,这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还有可能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了活力,迫使教育者成为机械的接受者,这让有自主意识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四)宗教因素

宗教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早已扎根于人类精神世界中,宗教是人类各种信仰形式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近年来,宗教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变得宗教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如一些宗教组织成立的慈善组织,这些都为宗教介入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大学生身边的宗教信仰人士品质高尚,严于律己,这也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加趋向于宗教信仰。

(五)大学生心理因素

大学不仅仅是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是考察他们的素质。部分大学生心理落差大,他们遇到了挫折、产生了自卑感。但是大学的竞争意识较强,本应互相帮助的同学成为竞争对手,每一个同学都是他们奖学金,评优,“保送研究生”的竞争者。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逆境的加剧会使人回想到宗教”。[2],于是部分大学生选择躲进宗教,逃避现实,期盼神灵的庇佑,希望神灵使他们变得优秀。同时宗教的教义一般多为平等、博爱,要求宗教组织成员间相互帮助,互相关爱,这种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大学生感到亲切,在宗教组织里的互助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竞争意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促使大学生更加的迷恋宗教组织对宗教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宗教的神明成了他们的最佳倾诉对象。

三、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无论宗教的形式多么与时俱进,贴近现实,但是其本质是非科学的。尽管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宗教作为一种消极的唯心主义学说,其中的消极内容对信仰宗教的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如一些宗教信仰的学生过分相信教义,如天命论,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对世俗之事表现为这是天注定的,是上帝的主意等错误的思想,动摇了他们长期教育的无神论信仰,使他们严重脱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宗教中的人生旅途论,如佛教中“未来的幸福”,诱使宗教信仰者逃避现实,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这种消极的看法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一些学生在受到宗教教义影响后,极力宣传他们的“救世主”,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化,狭隘化,在受到西方宗教势力的渗透下容易成为狂热分子,走向极端,做出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其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只有保证大学生的纯洁性,国民教育与宗教分离,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保持其先进性,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辅导员引领工作策略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3]大学生对宗教问题认识模糊,对我国的宗教法规一知半解,对海外宗教组织向高校的渗透认识不到位,甚至有些大学生对邪教与宗教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完全区分,这时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由于很多大学生是对社会发展感到迷茫,对自身能力感到自卑,寻找不到一个温暖友爱的集体的才选择信仰宗教的,因此要转变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引导大学生正确信教就必须构建一个比宗教组织更加友爱温暖和谐的集体。通过这个友爱的班集体让学生认清宗教的爱的本质,宗教的爱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这种“爱”也是有特定的阶级和特定的对象,让学生明白宗教的“爱”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爱。与其沉浸在这种虚拟的爱中,不如融入这个真实具体的温暖的班集体中。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课、讲座等形式让大学生明白在大学比竞争更重要的是团结合作,让学生明白到他们的同学不是竞争者与敌人,而是朋友、家人。辅导员也可以利用军训和一些素质拓展增进学院成员之间的感情,如“坐人椅”、“穿越火线”等素质拓展活动让他们明白到有很多事情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他们交流感情的契机。

同时高校辅导员应该关注大学生自身的感受,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与一些专业的心理老师合作,向大学生普及健康的心理知识,为他们成长中的苦闷出谋划策,教会大学生如何缓解他们的压力。对于每年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结果,高校辅导员也应认真对待,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并为其设计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疏导方案,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对于一些已经信仰宗教的学生,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尊重他们的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要积极引导他们“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4],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持者。

(二)引导学生党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高校辅导员一定要对学生党员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保证学生党员党性的纯洁。高校辅导员必须严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宗教信仰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党员有信教行为,必须进行引导。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都属于信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同时我国是坚持无神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学生党员是绝对不允许有信教的行为的,共产党员只能信仰科学的马克思主义。

目前,非法宗教组织已经慢慢地渗透到各大高校,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使命,因此不能任由唯心主义、有神论等在高校泛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成为同学的示范与榜样,引导他们的同学正确地对待宗教问题。学生党员在看到宿舍、教室等校园公共场所私设的传教、聚会,应该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避免班级和宿舍成为宗教信仰滋长的温床。

(三)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我国的宗教政策虽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认识模糊,不知道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有些大学生甚至对于宗教与邪教的区分也是不清楚的,此时高校辅导员就需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教育学生,扩大宗教政策宣传,让学生明白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是唯心主义的信仰,让大学生能够理性对待宗教问题。如果没有高校辅导员及时正确的引导,信教大学生就很容易在信仰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被敌对势力所利用,成为一种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辅导员可以利用班级QQ 群、微信等方式,介绍《宪法》《宗教事务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1 号令) 等与宗教管理相关的重要文件精神,方便学生学习和了解与自己有关系的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到“我国实行政治和教育均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合法的宗教活动仅限于特定的场所,社会主义大学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形式在大学校园中非法传教、布道或者从事其他宗教活动”。

(四)加强理想信仰教育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泊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5]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现象也反映了他们对信仰的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信仰情感需求旺盛时期,他们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加强理想信仰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帮助大学生解释清楚在宗教方面存在的认知模糊或者误区的问题。

当前部分高校教学单一化,加剧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信任感,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一个补充。因此高校辅导员也应该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活动,如参观东纵纪念馆、高新文化产业园、采访抗日老战士、社区服务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从而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拥护中国共产党。

同时辅导员也可以依托身边的实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开展教育活动,用身边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成功事例和人物典型作为例子,如学校举办的莞工之星比赛,辅导员可以引导大学生去学习他们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弘扬时代主旋律,激发大学生青春正能量。而学校每年举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活动,辅导员不仅仅关注比赛结果与获奖情况,也应依托这些活动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实验取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让大学生走近科学,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让各种有神论、宿命论等唯心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校园里没有市场。大学生只有了理想信仰,才能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五、结语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国家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辅导员应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全面健康地成长成才。

[1]梁丽萍. 关于宗教认同的调查与分析[J]. 世界宗教研究,2003,(3).

[2][英] 汤因比. 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序言.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Z].教思政[2014]2号.

[4]胡锦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N].人民日报,2007-12-20.

[5][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M].金铿然,骆雪娟,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10.

Cause of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s and Counselors’ Guide Strategy Based on Thoughts on Preventing Religious Infiltration

ZHU Xiao-ni

(Teachers Colleg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inheritors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y shoulder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o revive the Chinese nation.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ffect not only their political stance but also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It even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socialist cause. Therefor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s. The counselor should know their beliefs .Moreover, the counselor should help them to form a rational attitude toward religious culture and help them set up correct world and life outlooks and values.

college student; religious belief;guide; work strategy

G640

A

1674-344X(2017)7-0084-04

2017-06-02

诸小妮(1978-),女,广东河源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郑诗锋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学生党员信仰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