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2017-03-09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多元化音乐教学

吕 鹏

(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福州 350007)

新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吕 鹏

(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福州 350007)

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便与“全球化”和“新媒体”形影不离,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现状和继续加深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学如何实施多元化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多元化音乐教学旨在实现全球多种音乐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是从内容上对中国和世界各民族音乐进行整合,而且从具体音乐教学方式上实现多元借鉴。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多元化音乐教学的现状问题、应对策略和多元化音乐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与总结。

新时代背景;音乐教学;多元化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时代中,音乐也相应地呈现着各有特色的丰富面貌,注重音乐的全方位教育和对新教学方式的借鉴,一方面可以学习和发扬世界各国人民优秀的音乐、丰富人们的日常审美情操,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激发和回馈以音乐的创造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借由网络媒体而呈现的“无国界性”体现得更加明显,全人类在音乐中流淌的共有情感在多元化教学内容与方式中得以交流。

一、音乐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法国作家雨果曾将音符比喻为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之一,与数学和文学同等高度的音符,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就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来说,与国外还存在于较大差距,不仅没有借鉴和吸收到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精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丢失了中国文化的音乐传统。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共同作用下,艺术教育的边缘化状态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尤其明显,而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学前教育和高校教育或将音乐作为休闲放松的听觉体验,或是过于理论化和西方化,在音乐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上都无法与我国的音乐教育新政策相适应。总体来说,我国音乐教学的现状暴露出很多的问题,现有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改革迫在眉睫。

(一)音乐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的问题

目前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中的突出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不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情况。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坏直接关乎教学效果,而一份合理的教学设计是需要结合正确的学情分析才能实现的,即对学生的原有知识、生活经验、身心特征进行了解,对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和情感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教学设计。

但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像成人一样去辨别不同音乐的种类,并说出这些音乐之间的异同;在声势教学内容上,安排一些超出儿童完成范围的复杂动作用于观赏或参赛,却没有培养学龄前儿童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以上学前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问题,都是错误地估计了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感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忽视了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学的音乐经验和情感体验目标。

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受应试教育文化课的影响,常年以来成为学生们休闲娱乐课程,又或者在音乐课的时间里,教师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简单地教授学生怎样识谱和认谱,而学生没有切实的应用需要,学过即忘。正是目前中小学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度不够,而教师过于注重音乐的知识化,忽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结果,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也不利于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相对于专业艺术类院校的音乐教学,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发展相对短暂,主要问题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和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管理机制上,学校内部的音乐教学管理人员有很多不是专业的教育管理人士,而且一些开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却没有设置独立的高校管理机构;在学科课程上,有些普通高校完全照搬其他专业艺术院校的音乐课课程设置,而不是根据本校师资力量和学生情况进行的课程设置,其匹配度可想而知。

而在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与实际联系的缺少,缺乏专业的实践机会,偏西化的音乐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之间存在有诸多不融合性,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经历在音乐教学安排中的比例也是前者更多,因此难以培养出学生根植于民族音乐的多元音乐专业能力。

(二)重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感知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听歌”、“播放音乐”等词汇都会让人不由得联系到人的听觉感官,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但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一定不陌生——同样的一首曲子,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环境中的“听”,感受到的内涵和心情是有所差别的。例如,闻名遐迩的《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在嘈杂纷扰的环境中和自己独自一人在夜幕中感受是自然迥异的,初听时的欣喜和了解与由叶芝同名诗歌谱曲而成后的感动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并不是单单只是听到的节奏、旋律或歌词,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更多地建立在“欣赏”和“感受”之上,无论是日常消遣、陶冶情操,还是教育教学,抑或是专事于音乐的创作与表演,都不只是“听”可以达到的。

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感知,首先要明确音乐所承载的美是多元化的,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随后才能带领他们欣赏。音乐的形式和表现的内容与人的心情体现出一致性的特点,声音的美源自于声音的愉悦,把声音的愉悦追溯到声音与人内在心理状态的对应上是合理的,所有声音中以人声最为愉快,“因为人声和人的心灵保持最大程度的对应或符合”①。无论是外部形态所表现的音乐作品的题材和形式,还是蕴含着音乐内在性格和情感态度的本质,都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内心感受的符号,因此音乐美的范畴和人的精神品格、情感态度是基本重合的,学生和一些非流行音乐建立联系也是可以实现的。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来说,一定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经典音乐,以此消除一些低级乐曲给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曲风爱好者的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保证这样的切入点就可以从一开始吸引学生的兴趣,由此,音乐教学便可以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例如,在中学阶段涉及的莫扎特的《g小调40号交响曲》,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通俗流行歌曲《不想长大》来讲解,吸引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和感知兴趣。

其次,要提升学生对音乐本体的感知能力,即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内部规律的把握能力,体味到音乐艺术中所蕴藏的不可替代的美感,从而能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并将感知到的音乐作为自己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多元音乐的内容不免庞杂和深邃,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均,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选择上要注意趣味性的特点。音乐素材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的质量水平,只有当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音乐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教师要从自身的仪表和语言做起,给学生带来美的示范,运用语言的魅力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的美妙情景,发挥音乐“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因为无论何种表现形式,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音乐中的音符、节奏和旋律可以借由学生的想象力变成一幅幅专属于自己的画面,当然,在意象世界中不免有脱离“正规”的情况出现,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适时纠正和指导。

音乐无疑是美的,这种美“远不止于审美,而是以人的实践行为为本从而于宇宙协同共在的‘天地之大美’。这种‘大美’不只是静观,也不只是自然界。没有人类和每个个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生活、奋斗,宇宙将是毫无意义的一片荒凉。”②音乐并非只是一种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类所拥有的听觉艺术;相反,以音乐为基础并在音乐中得以表现的,是人所拥有的整个多彩世界,人通过音乐这种语言来理解到的存在。

二、多元化音乐教学实践

在多元化社会发展中,音乐教育如何实施多元化教学是研究的热点。多元化音乐形式实现了全球多种音乐文化的融合,多元化音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实施,更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元化音乐教学是什么

多元化应用在音乐教学中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第一,在学生学习内容方面,学生学习不同国家的音乐类型和其后的背景文化,通过风格和文化异同的比较,了解创作的根源,在融会贯通中积累一定的音乐感知、欣赏品位和创作素养;将现当代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取传统音乐之所长。

第二,在多元化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音乐教学应该以提升学生鉴赏和感知能力、关注学生情感世界为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加强,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目标的。

第三,多元化教学理论体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方式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以规范化的管理和课程设置体现;学生要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态势,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多设计领唱、合唱和实事课题等形式。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投入

教育形式的发展是顺应国家形式和国情需要的结果,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同理。在世界潮流的多元化融合趋势中,中国音乐的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全面发展,才能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因此我国的多元化音乐教学还有很高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音乐教学中增加优质多元化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强自身的音乐文化实力,顺着国家教育政策和社会趋势来走专业的音乐教学发展道路,为更高的发展空间夯实基础。

适应新背景的音乐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多元化因素,并调整教学任务和目标,重视音乐这一本身的欣赏性和怡情作用。例如,布置一些能动性强或依托于多媒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在习得基本乐理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的情感与喜好,以便有的放矢地推荐给他一些音乐曲风,并鼓励学生通过鉴赏音乐尝试自己谱曲,增加一种表达自己的途径,这无疑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与任务。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逐渐实践着音乐多元化教学理论。在物质方面,投入了相当大资金用以配备音乐器材,尤其注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权衡与分配,努力使优质的音乐教学在各地的各教育阶段都有实现的可能。在教学内容方面,许多专业类艺术院校的声乐系课程中都加设了西方音乐,如西方音乐史、美声、和声唱法等,还有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少数民族的部落音乐,以极具特色的原生态风格,成为音乐教学的一大吸引点。现在许多的音乐艺人跨国发展,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盛典和音乐创作理论,都是投入与产出的回报。这种中西方音乐文化并重的现象,正不断地从专业类艺术院校向开设有声乐专业的普通高校蔓延,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充满活力的血液,未来的音乐教学多元化形势一片大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专业的音乐教学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外籍音乐教师人才来到我国授课,一方面有益于我国音乐教学中西方音乐部分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些优秀外籍教师为我国的传统音乐而深深折服,充满浓浓丝竹韵味的中国曲艺与音乐文化成为优秀音乐人创作的灵感源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在世界上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茉莉花》与《月亮代表我的心》在西方人的世界里家喻户晓;普契尼作曲的歌剧《图兰朵》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而带有东方韵味,描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故事;20世纪美国杰出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取中国花鼓节奏,创作了一首颇具东方风格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成为后来小提琴家们最喜爱的曲目之一,结合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以急速、华丽而又细腻的旋律描绘出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一气呵成、舒畅流利的旋律表达除了青春的欢乐,正是这支《中国花鼓》令人心醉之处。中西音乐合作呈现的魅力正是多元化音乐教学追求的盛景。

三、总结

本文所论述的多元化音乐教学研究结合有多元化的发展事实,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是要依据不同地区特色和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情来制定,依照教师和学生的最大实际,来确定多元化音乐教学发展的内容和方式。以此为综合性音乐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实现对人类音乐艺术的感知,增加学生表情达意和理解沟通的渠道。

注释:

①朱光潜.西方美术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79.

②李泽厚.“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J].学术月刊,2012,(1).

[1]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2]牛雪瑶.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开展多元化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2,(12):120.

[3]朱光潜.西方美术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79.

[4]杨洋.多元化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理念探讨[J].科技资讯,2012,(16):183-184.

[5]赵毅.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反思[J].艺术评论,2013,(3):125-128.

[6]李泽厚.“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J].学术月刊,2012,(1).

Diversification of Music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LV Peng

(The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Art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7,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era is inseparable from “globalization” and “new media”.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showing a tendency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 how to implement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usic teaching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The diversified music teaching aims at realizing the fusion development of various music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It is not only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usic and foreign music in content, but also the multiple reference on the specific music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and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diversified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new era; music teaching; diversification

G420

A

1674-344X(2017)7-0073-04

2017-05-20

吕 鹏(1969-),男,福建福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歌唱语言语音学和音乐教育。

责任编辑:胡栩鸿

猜你喜欢

多元化音乐教学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音乐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