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崛起与软实力建设

2017-03-09袁帅

北方经贸 2017年1期
关键词:软实力局限性建设

袁帅

摘要:中国崛起是综合国力水平提升的体现,综合国力由多种要素组成,主要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软实力作为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信仰、价值观、国民素质、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精神文明层次的文化力量,对中国崛起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建设非常重视,软实力建设是影响一个国家的深层力量,也是中国崛起的深层内核。须立足当下,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重视文化软实力,以及批判性吸收西方文化等方式加强软实力建设,实现中国的真正崛起。

关键词:软实力;深层内核;建设;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35-02

一、含义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水平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逐渐提高,中国崛起不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成为历史的必然。

“崛起”来源于西方的研究著作,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崛起意味着国家会取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支配力量,甚至是霸权的兴起或更迭。因此在西方的语境中,崛起具有霸权更替的部分意义。芝加哥大学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甚至提出“大国的悲剧”就是大国崛起的后果。因此,理性、科学地定义崛起的含义尤为重要,这是理解大国的崛起和中国崛起的切入点。崛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并对其所在体系、秩序和行为准则带来重大影响的一个过程。

大国的崛起是指一个国家成长为世界上具有影响的至少能够主导一个地区的大国。大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通常是基于一国的人口、领土和国内生产总值,依据国际惯例将人口5000万以上,国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GDP排在世界前20的国家。但这里所探讨的大国,指的是政治学层面上的大国,而不是自然意义上的大国。也就是说,大国在综合国力上要超过其他国家,在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的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拥有强大的国际行为能力的国家。

中国崛起的内涵指的是中国必须具备成为大国应当具备的要素,即综合国力提升、地缘政治优势、军事与科技力量、科学良性的制度体系,以及对国际秩序和国际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力,并成长为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至少能够主导一个地区的大国,其综合国力当不容小觑。

二、深层内核是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含义

综合国力由多种要素组成,主要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者是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相互补充的。软实力也可以被称为“软权力”、“软力量”等,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硬实力相对的概念。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科技的综合力量。而软实力则主要指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哲学、宗教信仰、价值观、国民素质、行为模式,以及生活方式等精神文明层次的文化力量。

(二)构成软实力的基础要素及特点

对软实力的理解,关键与核心在于反对国家过度使用经济力量,尤其是反对通过过度使用军事力量来实现国家利益与目标,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要重视和强调一国的精神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合理的外交政策,这三者构成了软实力的基础要素。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的核心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在国内实践得较好的政治价值观才能在国外产生吸引力。外交政策的吸引力来自于其实质与风格中传递的价值观。软实力的提高要发挥民间作用,美国的大部分软实力是由好莱坞、哈佛大学、微软、迈克尔·乔丹制造的,所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不能忽视民间的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实力,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是为实现国家利益和目标服务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软实力是与硬实力相对的概念,在一个国家的崛起过程中,两者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当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在一定时期内快速提升时,会使周边邻国感到压力,比如中国崛起的进程中就有学者提出“朝贡说”、“中国威胁论”,表达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态。但如果在硬实力提升的同时,国家的软实力也随之建设与提升,就不会使周边邻国感到恐惧甚至于结盟反对。可以说,在硬實力提升的前提下增强对软实力的建设,会更加益于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的实现。

与硬实力相比,软实力具有成本低、效果好,以及周期长的特点。首先,软实力是一种能力,是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这就决定了软实力不如军事行动的军需消耗大,比起来成本较低。其次,软实力的效果较好。通过军事行为或威权只能起到短期效果,不能让人心服口服,而软实力是通过文化力量的渗透进行征服,是长久之策。再次,软实力需要国家政府和民间人士共同努力建设,仅靠国家的力量并不能建设全面,需要持久、长期的积累,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收到成效,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灌溉培养,因此周期性较长。

(三)软实力是中国崛起的深层内核

中国领导人对软实力建设非常重视,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首次将“软实力”这个概念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式记录下来。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深层精神力量,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要实现中国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软实力建设中,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影响一个国家的深层力量,也是中国崛起的深层内核。

三、软实力建设的局限性

(一)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盛行制约软实力建设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文化领域之中的价值观日趋增多,出现了很多的学术观点、思想流派和文化思潮,多种思想、多种价值观的不断交融与碰撞,呈现出多元化的存在形式。文化的多元性对人们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非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不可避免的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影响,不断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逐渐深化发展,经济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功利性的价值观由此出现,追逐个人利益,金钱至上,以及拜金主义盛行都逐渐在社会问题中显现出来。虽然实行市场经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软实力建设却在开始阶段忽略了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学术造假、官员腐败、社会道德沦丧,以及网络炫富,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盛行极大的制约了中国软实力建设。

(二)文化赤字导致中国软实力不足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世界都逐渐开始融合,西方的思想文化潮流也涌入了中国思想界,并逐步渗透到中国民间。西方大国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这对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传统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中国主流价值观是一种强有力的挑战,削弱了本国的思想文化基础。国内企业进入全球五百强名单的并不在少数,但国货并没有如企业一般引发人民的好感,中国人民对洋货的好感度与需求度远超于国货。文化产业市场方面也不容乐观。中国的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出现了巨大赤字,虽然一些“走出去”项目如戏曲、书法、武术、饮食文化等内容能够吸引一部分人的目光,但从信仰和道德高度上来讲,仍然不足以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的高度。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软实力明显不足,需要多维度、全方面的建设。

(三)文化市侩气息对软实力建设起反效果

当今文化界充斥和弥漫着市侩气息。电视上娱乐性节目大行其道,低俗化、庸俗化夹杂其中,电视节目为获取观众眼球和收视率不注重文化内涵,而是不断制造扁平化和低层次化的“文化垃圾”。网络上众网站为了赚取点击率大肆撰写标题党文章,以谋取经济利益,丝毫不考虑文化价值与文化传承。高校里学术腐败现象日趋严重,通过金钱输送来“制造”文章,进行文章发表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现象。中国人的阅读量走低,哲学、历史、传记等文化类书籍已经成为少数人的选择,《成功学》、《领导的性格研究》等功利性书籍被更多人所拥睐。网络穿越小说、宫斗小说、职场升职小说层出不穷,市侩气息扑面而来……这些现象对中国软实力建设起到了负面的反效果,无益于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国展现其优秀的文化魅力。

四、推进软实力建设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也具有可塑性和创新性,只有国人立足當下,打破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重拾起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并将之重新灌入新时代优秀品质,充分发挥文化对现实中国梦的正效果,推进软实力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崛起。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在网络、电视、手机APP等新媒体来进行综合建设。中国政府和各地机关都在微博上开通了微博账号,定期向网友发布政府信息。手机微信也通过开通“学习小组”等公众账号方式向人民讲解政府政策信息,中国政府对新媒体进行了合理和充分的运用。这些都是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除了政府的正面宣传,还需要民间人士的参与才能更好地提高文化软实力,从而推进中国的软实力建设。

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让各国之间都逐渐融合与交流,因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向其他国家学习,吸取和借鉴别国的优秀成果,并与中国自身的文化相结合,有创造性的看待文化差异,并发挥创新精神,创造出具有活力感、力量感的文化成果,也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全球,加强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软实力建设,实现中国真正崛起。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软实力局限性建设
滴水藏海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