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文化”:提升学校管理品质的核心要素

2017-03-09王海林

江苏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制度文化教师成长顶层设计

【摘 要】学校管理品质的提升,要以“制度文化”的形成为核心,从顶层设计、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入手。管理网络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形成,用人机制的制定是顶层设计的核心。学校教师成长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个人。学生在丰富的学校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制度文化”;顶层设计;教师成长;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61-0056-02

【作者简介】王海林,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江苏盐城,224500)校长,高级教师。

“制度文化”包括制度建立、人才培养、价值观取得共识、行为准则获得巩固等。成功的学校注重机构的严整,运行制度的完善;执行制度的人,对于制度必定认同,专业知识完备且遵守一套共有的价值观和工作准则。

一、顶层设计,让“制度文化”融入管理机制

1.建立横纵分明的管理网络。

教育管理,将“横向分权”和“纵向放权”管理相结合。“横向分权”,就是让分管校长分工一条线、两个年级,实行分权管理;“纵向放权”,就是对各条线的副校长、主任,让其在总体框架内自主创新地做好本职工作。年级组长具体负责年级事务,学科备课组长具体负责年级教学业务的年级组负责制。积极调动社会、家庭主动参与学校建设,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联谊活动,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有机交融、相互促进的教育合力,努力让学校的各种制度渗透到各个管理层面。

2.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一是“一日十评”促进习惯养成。学校制定了涵盖学生日常行为、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和礼仪的十项标准。倡导“做好一日十评,争当校园明星”。每天分师生两条线检查,周末汇总形成每周一期的《常规周报》,按年级评比“流动红旗班级”。每周推选校园之星,并通过网站公布其照片和事迹,展现学生言行举止端庄文雅的礼仪风貌,为全校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促进全体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二是主题活动引领立德树人。学校德育队伍健全,职责明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极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学校利用班主任沙龙、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课评比等,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三是形成安全管理机制。我校安保设施配备齐全,配备有多名保安人员,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保措施扎实,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逃生演练,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设置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努力让学校的各种制度渗透到各个活动之中。

3.制定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

学校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拓宽引才聚才视野,围绕发展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奉献学校。所有缺岗全部报名竞争,让各类人才登台比武,比实绩、比水平、比能力,发挥内在潜能、激发创造活力,把更多的能人选出来、用起来,促进成长进步,激发队伍活力,让学校的制度素养扎根在每位管理者的心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心中有师,让“制度文化”助推教师成长

1.全体教师,育人为本,师德为首。

有高水平的师资,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管理的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督促其不断阅读相关理论专著,提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既从量上优化,又在质上提升,更从方法上突破。充分利用“国培”“省培”“市培”“县培”以及“校本培训”,组织教师深入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通过“内培”“外引”“合作”等方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学校坚持开展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为核心的师德教育,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阅读教学课堂大赛”等影响较大的观摩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组织骨干教师到影响较大的学校跟岗学习,使他们有更强的实践经验,有更坚定的课改信心。选出一批课改意识和能力强的教师,通过拜师学艺、集中培训等形式,让他们尽快胜任辅导和培训工作,并成为课改先锋,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形成“雁阵效应”。同时,聘请著名特级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辐射引领机制。

2.骨干教师,制定规划,助推成长。

学校根据教师实际,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均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每年组织教师专业成长成果展,努力提升教师业务。学校现有3名在读研究生,2名取得硕士学位,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比例达96.4%,县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90人,占专任教师的54.9%。经过多方筹措协调成立了为期三年的孙双金工作室,由孙双金指导骨干教师制订具体的成长方案,孙校长每年到我校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引领骨干教师系统学习学科前沿理论。

3.青年教师,合理引领,促进成长。

学校对青年教师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给任务、压重担”的宗旨,加大培养力度。以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为抓手,每周一两位青年教师在周前会上进行读书交流,每周四开展校内公开课研讨活动。深入开展“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学习”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认真落实要求,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三、眼中有人,让“制度文化”促进学生发展

1.开展丰富活动,落实“八礼四仪”。

利用广播、板报、班队会等多种渠道,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努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度。围绕“走行知之路,做美德少年”开展了系列活动,在全校学生中营造了崇尚美德、学习美德、宣传美德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三年级学生的成长仪式和六年级学生的毕业典礼,对参加仪式的师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很好的精神洗礼,为学生的童年留下了值得珍藏的美好記忆。

2.明确具体要求,践行《中小学生守则》。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记和践行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学校制订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基本途径和具体步骤。通过国旗下讲话、橱窗展板、板报等多种途径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将新守则内容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引导每位学生深入理解守则的内涵,激励学生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3.开展体艺“2+1”,实施“阳光体育”。

学校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组建乒乓球、足球、跳绳等体育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了橡动飞机、七巧科技和无心绘圆等科技实践活动。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身目标,启动学生体育素质抽测项目,所有活动项目做到时间、地点、师资三落实,切实保证活动效果。学生参加县乒乓球比赛获得第二名,健美操、乒乓球在县第二届内涵建设现场会表演中受到好评。经测量与分析,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优良。

一所学校,完善的“制度文化”是重中之重。当“制度文化”强大时,学校可以不断更迭,校长可以随来随去,教师对学校制度的遵守会化为自觉行动,学生会在制度文化的外显下茁壮成长。学校的“制度文化”深厚,校长可以静水流深地把握手中之舵,让各项事务如湍流中的巨舰,稳健前行。<\\Ysc01\d\江苏教育\2016年\2016江苏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

猜你喜欢

制度文化教师成长顶层设计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新常态经济时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