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实

2017-03-08广东梅县东山中学陈凤霞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陈凤霞

一、落实的背景:顺应教学要求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占全部课文的60%,使人文性逐步回归中学语文教育,这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同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也明确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便成了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而高一学生,刚结束九年的应试,距离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应试(高考),还有三年,在这样一个“闲暇”时期,学生有可能多读一些好的文章,多看一些名篇名著。如何在高一年级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落实的前提:归还阅读权利

一位高一新生在一次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问卷调查中这样写道:“我喜欢自己读文章,但不喜欢老师讲文章,因为我所听老师讲的只是一些所谓的‘关键词’‘关键句’而已。”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要真正落实阅读,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阅读教学。

三、落实的根本:引导学生诵读

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是‘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也是读,乃至于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

怎样进行诵读教学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文章美的意境中,让学生身心受到美的陶冶,心头激情涌动,这就需要老师的身教。教师亲自“下水”,一则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敬佩的心理,提高课堂效果;再则,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知道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背诵。

其次,加强课堂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大纲》规定要求背诵的内容,多加指导。如《兰亭集序》先抓住叙事的线索(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引导学生根据骈文的特点读出节奏感,读出文章的情感,然后理清并抓住思路,这样学生会比较轻松地完成诵、背任务。在课堂上加强朗读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强化课后检测。一方面人是有惰性的,另一方面高中生数理化作业历来繁重,所以背诵作业如果只是布置一下,不加检查,那么成效不大。所以背诵必须做到一课一测;一个单元结束后,来一次比赛等利用各种方法强化检测力度,是促进学生背诵的有效方法。

四、落实的方式:优化阅读方法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又确实有“法”可依。结合教学的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拓展型阅读

课文阅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以此立足,由此迈步,将课内阅读拓展至课外。我校高一年级语文教研组围绕新教材、新教法开展了一系列的探讨,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课内阅读的课外拓展。如在自读课《胡同文化》上课前,我们利用网络优势,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深沉的爱和深刻的思考;课后提供参考书目:《汪曾祺文集》《中国居住文化》《北京的胡同》等,让学生在阅读活动课中继续体味汪曾祺的语言艺术和他笔下的北京文化。

(二)读写型阅读

设想这一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协调好必修本和读本的关系。学生在课余时间,以读本为基础进行阅读,然后教师设计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更好的把握文章。一学期下来,学生不再满足于读本,而是希望阅读大部头的名著。我校每周有1-2节阅读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自带阅读书目自行阅读进而分享阅读,他们这份热情给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开了个好头。

(三)鉴赏型阅读

在高一年级授课期间,我们布置了一个阅读专题,要求学生们每一学期可自选一部名著经典来阅读,然后自选一个角度(思想内容、写作手法、修辞方法、语言特色等),写一篇鉴赏评论,期末考试前交。通过这样一个广泛阅读→比较选择→深入读解→鉴赏评论的学习过程后,同学们获得了最大的阅读活动效益。

(四)比较型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学生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教师应同学们的要求,把本文与苏辙的《六国论》(课文后的补充材料)进行比较,还有同学还将它与贾谊的《过秦论》进行比较。一个是父子同题目、同题材作文,一个是有着“姊妹篇”之称的文章,可比性很强,学生比较得也饶有兴趣。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畅所欲言,一来拓宽了知识面,二来加深了文章的理解,三来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五、落实的拐杖:借助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强化诵读效果。如学习《雨霖铃》一课,利用PPT课件展示一系列“楚江”图片,并配有《雨霖铃》背景音乐,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传统阅读教学不能及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展阅读面。目前大部分高中已实现“校校通”工程,我们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把我们有限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投入到无限的资源长河中去。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比如,学生在学习《离骚》一课时,发现了楚文化的一些特色,在教师的组织下,查阅相关的资料,学生对这样的专有名词有一个较为直观的把握。

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引导学生立足课文阅读,超越课文阅读,在阅读活动的空间里自由、自主地吸收文化知识,运用最佳的阅读法,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