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传奇残本四种考述

2017-03-08姚大怀

关键词:传奇

姚大怀

(安徽科技学院中文系,安徽凤阳 233100)

清末民初传奇残本四种考述

姚大怀

(安徽科技学院中文系,安徽凤阳 233100)

《幽兰怨传奇》《大陆梦传奇》《沧桑梦传奇》《鸳鸯血传奇》均诞生于清末民初,或此前曾被著录,或系笔者首次提及。虽然均系残本,但皆为中国戏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文献价值和戏曲史意义不容忽视,理应被纳入近现代传奇杂剧研究领域。鉴于版本稀见,兹述于此,并就作者和作品的来源与背景进行必要交代和力所能及的考证,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清末民初;《幽兰怨传奇》;《大陆梦传奇》;《沧桑梦传奇》;《鸳鸯血传奇》

在前辈与时贤的奋力开掘下,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整理工作已结出累累硕果,诸如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1]、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2]等,但受种种条件所限,意欲尽全,殊非易事。近年来,笔者在全国各大图书馆访求戏曲文献期间,有幸获见几种清末民初传奇残本,分别是《幽兰怨传奇》《大陆梦传奇》《沧桑梦传奇》《鸳鸯血传奇》。部分论著曾著录前两种剧目,但并未详述内容,故未能引起学界应有的关注。后两种此前未见于任何著录,更遑论得到深入的研究。鉴于此类作品已十分稀见,故不揣谫陋,谨绍介于下,并通过注明出处、阐述背景以及考证核实等方式,为继续深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与线索。

一、《幽兰怨传奇》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按:以下简称“篇目汇录”)载,该剧载于《中国新女界》第6期,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907年7月5日)刊,署“醉白词人”,剧目后注“未完”[3]。周启付《1840~1919戏曲剧目辑录》(以下简称“剧目辑录”)据此辑录①参见:周启付《1840~1919戏曲剧目辑录》,中华戏曲,1997年,第20卷,390-405页。,应未见原本。笔者根据“篇目汇录”所提供的馆藏号曾亲赴上海师大图书馆调阅该期杂志,但未能如愿。近期,笔者在苏州大学图书馆访求文献期间,获见该期杂志以及本剧“楔子一出”。

本剧载于《中国新女界》第6期,署“醉白词人”,仅见“楔子一出”。虽然版权页脱落,但据“篇目汇录”记载,可知该杂志第6期刊于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907年7月5日)。

正旦扮女界光明仙史,唱【粉蝶儿】开场:“凝睇神州,锦江山残阳一片,看花花绿损红恹。北胭脂,南金粉,冶容天厌。可怜儿罗刹酣眠。我遍系金铃,要教他临风呜咽。”定场诗为:“三寸金莲古所无,观音大士赤双趺。不知裹足从何起,起自人间贱丈夫。”

楔子部分叙姑苏女子吴慧观生前倡导女子天足,却含恨而终,后被敕为女界光明仙史,专门掌扶女权。听说下界沭阳女子胡仿兰因放足被翁姑虐待致死,她特地前来引导其芳魂归入渺渺之宫。由于化导有功,光明仙使被擢为大罗金仙,她所空出的渺渺宫之职由成仙后的胡仿兰署理。由于该杂志只出六期,本剧至此亦戛然而止,未见在其它刊物连载或出版单行本。但正旦以“胡仿兰放足酬人愿,徐嘉懋虐媳纵妇悍,卞令尹判断弥天冤,黄女士归结幽兰怨”总结全剧,且楔子中详细交代了创作主旨以及有关剧情,故而从中不难得知大致剧情。

本剧在哀怜胡仿兰不幸的同时,大力表彰了胡仿兰的放足行为及其女权意识的觉醒。此外,剧中还以三支【梁州序】分别谴责了胡仿兰的翁姑以及普天下视女性为玩物的男性,并给“随波逐流”的女性敲响了警钟。不过,作者的落脚点似乎又不仅仅在女权问题上,更是要借此事表达对封建专制的诅咒与对国事的担忧。如【四门泥】云:“怕只怕美雨欧风如剪,到那日焚琴煮鹤,便无个才子红颜。冠裳相幻夜叉妍,河山春破泥犁变。枪林闪电,墨突无烟,刀光匹练,血海生莲。看劫尽灰残,方晓得亡灭由天演。”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二日(1907年4月24日),江苏沭阳县上马台村的胡仿兰受到公婆的逼迫,服毒而亡。由于社会各界——尤其是《申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此事迅速引发巨大反响,进而催生了一批小说与戏曲作品,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发表的《沭阳女士》(未知撰者)与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发表的《中国之女铜像》(南武静观自得斋主人)、《足冤》(蒋景缄《侠女魂》之一)等。但本剧发表与事件发生相隔两月不到,是笔者目前所见最早以此为题材的戏曲作品。

据“黄女士归结幽兰怨”一句来看,作者“醉白词人”极有可能是位姓黄的女性。鉴于《中国新女界》是份办在日本东京并且倾向革命的刊物,且本剧表现出明显的女权意识,大致可知作者系倾向革命的留日女性。作者另署“醉白”在该期杂志发表《读〈新女界杂志〉赋八绝句赠炼石女士》。作者其他信息不详,待考。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7年2月5日),《中国新女界》创刊于日本东京,留日女学生燕斌(炼石女士)等人主笔,月刊,中国新女界杂志社发行,共出六期。线装书局曾于2007年影印出版该杂志,但只收前五期。

二、《大陆梦传奇》

截止到目前,学界仅有邬国义《〈轩亭冤传奇〉作者湘灵子考》①参见:邬国义《〈轩亭冤传奇〉作者湘灵子考》,《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2期,177-219页。(以下简称“邬文”)、《湘灵子韩茂棠剧作小说考述》②参见:邬国义《湘灵子韩茂棠剧作小说考述》,《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90-98页。等文曾将该剧与韩茂棠(号天啸)联系在一起,并推断其主旨,但明显系据《亚东小说新刊》中施聘三所撰《〈大陆梦传奇〉序》③参见:施聘三《〈大陆梦传奇〉序》,《亚东小说新刊》,1914年第2期,第6页。而得出的结论,且未涉及剧作内容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该剧载于《师亮随刊》第四集,仅见《楔子一出》,民国二十年(1931年)版,未署撰者姓名,但剧中人物汤显祖明确交代:“浙省有个青年,叫作什么湘灵子,编了一部《大陆梦传奇》。”鉴于韩茂棠别署湘灵子,并署此名号撰有《轩亭冤传奇》《爱国泪传奇》等,可知《大陆梦传奇》显然系韩茂棠所撰。此外,施聘三《大陆梦传奇序》云:

人生皆梦也,五大洲皆梦境也。有能不以梦为梦,善其生而无为匪僻诈罔,以自尽其伦常之当务,则境遇虽极其变幻,始或忧愁愤懑,继且祸患凶灾,终必安全康乐,嘉誉无穷,可操左券。庄子曰:“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夫饮酒可乐,何至于哭泣?非乐极而悲哉?哭泣为悲,何心于田猎,非转忧为喜哉?韩君天啸,萧山名士也,闭门著书,其杂作尤夥,世争传之。余读其文,英气盎衷。然夏禹见耦耕而式,过十室而下。假使辟世之沮溺,陋巷之颜子,生其际,乘时兴起,岂非王佐才哉?今世风日颓,民生日蹙,忧患深而伦常犹具,天殆将觉梦寐而苏其困顿也。谓余不信,请读《大陆梦传奇》[4]。

综合上述材料可断定,《大陆梦传奇》系韩茂棠所撰,应在民国三年(1914年)之前就已撰成并刊发,而《师亮随刊》所刊显然非施聘三所言的版本。

在本出中,汤显祖首先以一支【蝶恋花】抒情感怀,云:“凿破洪荒开世宇,沧海桑田,变幻如朝露。大业都随流水去,青磷黯黯没寻处。 四梦传留今复古,文字灵魂半得江山助。小说界中谁独步,笑侬健笔挟风雨。”随后,汤显祖简要回忆一生,对所作四部传奇津津乐道,尤其对小说社某君将四梦“改作洋装式子”并使之“流传四海”而引为自豪。在女儿素鸿的央请下,汤显祖将四梦的“典故”一一道来。接着,他又告诉女儿,其忘年老友李笠翁曾向他提及浙省青年湘灵子所编《大陆梦传奇》,云:“大抵叙述梦游美洲的原因,首言美国建国情形,及一切政治上、历史上、社会上种种事实,逐段摹写,绘影、绘声,惊破神州之幻梦,忽歌、忽泣,呼回汉族之灵魂。”并以一支【念奴娇】总括全剧,云:“利名两界,耽误了多少风流人物。跳出愁城天地阔,遑惜英雄埋没。惨淡阴云,迷离夜月,梦境真奇绝。返舟沧海,支那一个豪杰。 二十周太平洋美人权利,世界谁争夺。羡煞共和新政体,只是民心团结。自由母国,独立雄邦,勿把民权遏。眷怀祖国,伤心专制余孽。”退场诗为:“一枕黄粱访古踪,全球震动自由钟。声声惊破迷人梦,四百兆中有蛰龙。”虽然未能窥得全剧,但从该出中也可以大致了解到本剧的内容与主旨,即以某中国人的视角审视美国建国历史,反观中国现实,旨在唤醒国民为争取自由、独立而团结奋斗,并对封建专制制度予以无情的鞭笞。

此外,另一未署名的《大陆梦传奇》载于《广益丛报》第230号,刊于宣统二年三月二十日(1910年4月29日)①《广益丛报》第230号目录中明确有《大陆梦传奇》的相关信息,但未署撰者。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第2卷(上)》据此录入。参见:《中国近代期刊篇名汇录:第2卷(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版,第1017页。,但由于该期《广益丛报》缺损严重,学界目前未见该剧,只能据其目录及“篇目汇录”将其归入无名氏名下。因此,对于《广益丛报》版《大陆梦传奇》与《师亮随刊》版《大陆梦传奇》是否同系韩茂棠所作,或者说是否为同一部作品,目前尚不敢仓促作出结论,除非在获见《广益丛报》版《大陆梦传奇》的内容后与《师亮随刊》版《大陆梦传奇》进行对比。

韩天啸,名茂棠,字柏溪(谿、憩),号天啸,别署湘灵子、海天楼主,浙江萧山人,任《亚东小说新刊》编辑,曾著有《爱国泪传奇》《轩亭冤传奇》以及大量小说作品。

邬文曾根据《文娱报》中韩茂棠所作《步苏渔感怀元韵并柬浣花、清泉、惜红诸君》第二首中“游戏人间廿八年”一句推得韩茂棠生于光绪六年(1880年),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王炜常的1868说②王炜常《秋瑾与萧山》,参见:王去病,江涓,朱馥生《秋瑾革命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7版,第145页。,但论据同样略显单薄。此外,由于材料有限,“邬文”除了对王炜常关于韩茂棠卒于1939年的论断“录以备考”外,对韩茂棠在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未作任何关注。

《申报》民国二十六年三月至六月(1937年3月至6月)曾多次刊文记载,绍兴韩茂棠由于南阳酒铺以及伪造文书之事而卷入一场经济案件,并交代韩氏当时住在绍兴阳嘉龙,未曾真正到案。其中还涉及韩茂棠自供59岁的信息①参见:申报[N]. 1937-3-18.。由此上推,可知绍兴韩茂棠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并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曾从商,但终因不善经营而陷入危境。那么,绍兴韩茂棠与萧山韩茂棠是否系同一人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大。

首先,在行政区划上,萧山自秦代以来或隶属于会稽,或隶属于绍兴,民国三年(1914年)曾隶属于会稽道,后归省辖②参见:萧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萧山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第66页。;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于绍兴行政督察区③参见: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绍兴市志:一》,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第115-116页。。此后建置虽屡经调整,但始终无法改变萧山与绍兴之间亲密的地缘关系。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萧山才被划归杭州辖下。因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申报》称萧山韩茂棠为绍兴人并不为过。

其次,徐恼公在序言中交代,韩茂棠与其文字相交达20年之久,“自蠡城判袂以来,不通音问者七载于兹”[5]。蠡城即绍兴别称。据此亦可得知,韩茂棠至少在绍兴生活过。另据王炜常所言,韩茂棠逝后,葬于萧山城东之涝湖④王炜常《秋瑾与萧山》,参见:王去病,江涓,朱馥生编《秋瑾革命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7,第145页。。据此推断,涝湖应与其家族居地相距不远。联系到阳嘉龙与涝湖仅相距50里之遥,韩茂棠居于绍兴的阳嘉龙还是很有可能的。

此外,若考虑到“游戏人间廿八年”的表述有周岁计龄的可能,那么同样可将其生年推至光绪五年。故《申报》中卷入经济纠纷案件的绍兴韩茂棠极有可能是《轩亭寃传奇》的作者浙江萧山人韩茂棠。但由于材料较为单薄,详情尚需进一步考证。

民国十八年五月十三日(1929年5月13日),刘师亮在四川成都创办《师亮随刊》,主要发表谐文、诗作、对联、戏曲等,语言幽默,笔调辛辣,颇得读者好评。抗战期间停刊。

三、《沧桑梦传奇》

该剧载于《蚕丛》第3期、第5期至第8期,未完,刊于宣统三年(1911年)。仅见五出,出目分别为《梦影》《孤啸》《絮阁》⑤第5期原正文无出目,但第7期《正误》部分将其补足,名“孤啸”,故据此补全;第6期原正文出目为《杞忧》,但第7期末正误部分明确将“杞忧”改为“絮阁”,故以后者为准。参见:刘孝坚《沧桑梦传奇》,《蚕丛》,1911,第7期。《侠感》《游眺》等。署“刘孝坚来稿”。未见任何著录。

首出中,四川夔州府人李慕霓先以【蝶恋花】与【鹧鸪天】写情书怀,表达对时事的痛心疾首,接着又在定场白中交代了对局势的看法,尤其对农桑兴国满怀期待,并为此新编了几部小说、传奇,旨在宣扬富国之根本。他还认为,只要上下一心,凝聚民气,一雪国耻当指日可待。然后,李慕霓将话锋转向其同乡某青年,对其所编《沧桑梦传奇》赞不绝口,认为该剧“务在富国本源,使人人有蚕桑思想”,并以【念奴娇】道出剧作梗概与主旨,云:“侠情艳骨,是乾坤镕铸须眉巾帼。芳草王孙今何处?一缕芳魂不灭。爱国精神,重农主义,呼起同胞热。英雄儿女,砌成泱泱帝国。 组织锦绣河山,文明种族,绝世经纶事业。望帝魂归化蜀魄,图报蟹筐蚕绩。影里昙花,镜中冤草,莫补娲天缺。蚕丛墓畔,痛哭当时明月。”又以【桃园忆故人】总括全剧纲领,云:“离骚读罢愁如结,犹幸广陵不绝。才子佳人难得,羞煞须眉戟。一个是红颜爱国,一个刚肠如雪。可惜江山如画,重把沧桑说。”

第2出写吴韬颇感怀才不遇,遂返回乡井,遨游诗酒,放浪形骸。某日,他来到浣花草堂,以遣心中忧愤。

第3出叙顾绣与妹妹顾影谈论国家大事。顾绣认为,与其因循失地而亡,不如战而后亡。此外,她还认为,只要国人共济时艰,即可转弱为强。而她所看到的是,在欧风美雨的袭击之下,统治阶级无视危难,大肆粉饰太平,且沉溺于酣歌恒舞,更将法典视为儿戏,极力钳制舆论,摧残民气。妹妹对于姐姐的见解表示钦佩,并邀请姐姐到户外散心。

第4出中,性情豪迈的司马毅曾远涉重洋,学习天文、算术、舆地、兵法、实业等学科,但深感国家外忧日迫、满目疮痍,遂返回桑梓。在调查四川政治、风俗、学术、工业与民心趋向过程中,他深感实业系富国之源,并坚定了将中国建设成“尊荣无上之第一锦绣河山”的理想。然而,在欣赏自然风景之时,司马毅再次产生凄怆之感,并对执政者的寡廉丧耻表示极度愤懑。

第5出叙顾绣与妹妹顾影散心归来后偶染微恙,病情好转后,又随妹出游西郊,并来到浣花溪畔的工部草堂与冀国夫人祠。顾绣向妹妹详述冀国夫人的历史功绩,但又联想到当下时局,不免有故国河山之痛。在顾绣声情并茂的描绘中,顾影不禁感慨与女英雄冀国夫人之差别甚大。

虽然未能窥得全剧,但从首出李慕霓的交代来看,本剧旨在弘扬实业报国与农桑思想,应以悲剧收场,一定程度上抒发了作者的沧桑之情。

从首出中李慕霓的介绍来看,作者刘孝坚应系四川夔州(今属重庆)人。刘孝坚还在该报中刊发了部分诗词作品。具体生平信息不详,待考。

宣统二年十一月初一(1910年12月2日),《蚕丛》创刊于成都,由柳伯郁、熊光琦等人发起。月刊,属于商办刊物。本刊旨在宣传种桑养蚕的重要性、发展蚕业的途径,以及科学栽桑养蚕的方法等。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8月)更名为《农桑汇报》。

四、《鸳鸯血传奇》

该剧载于《爱国月报》第1卷第1期,民国四年十二月(1915年12月)刊,作者署“癯仙”。现存试1出《楔子》、第1出《独啸》与第2出《劝父》。

试1出《楔子》中,末扮空空道人登场,先以【蝶恋花】交代剧作主旨,云:“辽鹤千年归也未,城郭依稀,没个埋愁地。鞺鞑钟声经雨碎,钧天何处醒沉醉。殷鉴借来资鼓吹,一曲琵琶,一掬酸辛泪。谱到琼花和露坠,平看山色添憔悴。”后交代本剧取材于他人小说,紧接着以【满庭芳】隐括剧情,云:“敬一孤臣,琼枝闺秀,两般爱国心同。鸳鸯初证,萍梗各西东。更值天翻地覆,教老父见嫉奸雄。迷离影,扬麾塞外,一击著奇功。 归来惊噩耗,天涯访遍,不见芳踪。但书留一纸,泪裹千重。别却玉钩斜畔,好身手报国精忠。伤情处,■加并命,化剩杜鹃红。”最终应幕后要求,以四句提纲挈领,云:“谋并韩巧计如蛇蝎,禠奸魄千秋欣侠烈。证同心只留镜月缘,血国仇双化鸳鸯血。”

第1出《独啸》中,生扮郭敬一唱【南吕引子·一剪梅】开场,云:“瀛海洪涛雪化花,横阻仙槎,谁泛仙槎。一钩斜月冷残鸦,梦断天涯,魂绕天涯。”后接定场诗为:“空山新雨后,远黛薄寒侵。辽鹤声声泪,梅花点点心。”本出叙郭敬一先辈原为中国人,只因明朝江山沦亡而托足汉城,弃学从商,共历十三世,计二百余年。郭敬一受父亲荫庇,得以留学日本,三年专攻政法。然而,中国风雨飘摇,利权尽失,国本动摇,以致属国韩国有被日本吞并的危险。他认为,一旦三韩有失,满蒙必然失去屏障,中国也将面临亡国危机。每当想到如此局势,郭敬一总深为中国当局的腐败而痛心不已。然而更让郭敬一愤愤不平的是,韩人认贼作父,听信日人蛊惑,毫无反抗之心。在同窗好友田恨海的劝说下,郭敬一决定努力向上,将来毕其所学,为国驱驰,“好把这老大邦翻成新世界”。

第2出《劝父》中,皇室宗亲李托虽为当朝柱臣,但无法阻挡众宵小疏华亲日的图谋,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将要被日吞并,因此整日愁眉不展。其女李琼枝同样深为国事发愁,又为父亲的不思进取而感到担忧。她劝告父亲应力图挽救,莫等到无可挽回之际,并坦言自己久抱木兰之愿,希望父亲不要为自己担忧。

由于仅见《爱国月报》第1期,本剧余下情节详情尚不得而知。但从试1出《楔子》部分不难看出,本剧以三韩亡国为背景,以郭敬一奔赴国难并与李琼枝双双赴死为结局。然而本剧并非旨在渲染二人的爱情悲剧,而是以此警醒并激励国人,莫蹈韩人覆辙。

虽然空空道人在试1出中交代了本剧取材于“他人小说”,但具体取材于哪一部小说尚不得而知。另外,作者还借空空道人之口,评价了该剧“多有商羽未谐”的缺陷,但同时对该剧“也算是兴亡有恨”的严肃主题表示认可。显然,在二者中间,作者更为看重的是后者。

《爱国月报》民国四年十二月(1915年12月)创刊于上海,主编孑遗子。主要有社论、译件、法令、纪事、时评、文苑、说部、乐府、杂俎、余兴等栏目,其中乐府栏下另辟有传奇、歌剧、弹词等子栏目。现仅见一期,终刊时间不详。“癯仙”真实姓名不详,待考。

[1] 梁淑安,姚柯夫. 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2] 左鹏军.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 上海图书馆. 中国近代期刊篇名汇录:第2卷(中)[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115.

[4] 施聘三.《大陆梦传奇》序[J]. 亚东小说新刊,1914(2):6.

[5] 徐恼公. 《寡孀泪史》序二[C] // 韩天啸. 寡孀泪史. 上海:大陆图书公司,1922:1.

Textual Research on Four Mutilated Legends Produc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YAO Dahuai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China 233100)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four legends like You Lan Yuan, Da Lu Meng, Cang Sang Meng and Yuan Yang Yue were all produc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Some of them may be either recorded or compiled before, or first mentioned by the author. They are all mutilated, but a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par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drama history, they occupy the significant position for their literary value, documentation value and drama history. These aberrant copies ought to be assorted into the research fields of modern legendary poetic dramas. In view of rare editions, the author tends to provide sufficient explanations of the sources and backgrounds towards their writers as well as their works and the textual research at all capabilities in order to supply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relative research.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Legend of You Lan Yuan; Legend of Mainland Dream; Legend of Cang Sang Meng; Legend of Yuan Yang Yue

G256.22;I207.2

A

1674-3555(2017)02-0100-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7.02.015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6-03-1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ZW121);安徽省哲社规划青年项目(AHSKQ2016D131);安徽科技学院稳定人才项目(SRC2014367)

姚大怀(1978- ),男,安徽肥东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文学与戏曲

猜你喜欢

传奇
三丈三的宣纸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灰大狼传奇
两个人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传奇联盟
M1的进化传奇
传奇 下
传奇 上
坚持,造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