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2017-03-07郭伶俐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22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党员

郭伶俐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11-000-02

摘 要 在经济社会双转型,物质家园空前繁荣丰富的今日,如何培植共同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全体共产党员共同的重大命题。本文从观察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不牢的突出表现入手,解析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不牢的原因,思考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的路径。提出科学把握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的路径探讨。

关键词 党员 企业文化 精神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截至2015年6月底,拥有8779.3万名党员,436.0万个基层组织,是全世界人数最多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我党党内治理的两大法宝一是制度,二是教育。党内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构筑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牢固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截至2015年3月18日,十八大后全国已有98名副部级以上官员和军级以上军官落马,包括2015年被宣布查处的10名省部级官员。我党领导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落马原因多样,但是他们的深层原因是政治思想松懈,宗旨意识淡薄,党的文化根基动摇,党的精神家园失守。

在这些落马官员中不乏有“双面人”特质。比如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在落网前多次对新闻媒体宣称:“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清廉。”涉嫌犯罪的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喜欢看红色电影,红色影片他几乎没有遗漏全都看过,有的还看过几遍、十几遍乃至几十遍。每当看到片中的英雄人物奋不顾身,看到革命烈士壮烈牺牲,他都激动难抑、泪流满面。但与此同时沉湎于享乐、大肆敛财、贪污腐化。当记者问他,既然常常主动看红色影片,会不会联系自己的所作所为去反思?王敏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作答:“不会,从来不会。当时的感动是真的,但第二天自己想做啥还做啥。”

在國际经济低迷,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中华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发展时期。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因此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一、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不牢的突出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严肃地指出了党员队伍中的种种问题根源。如上所列举的徐才厚,王敏等两面人都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典型代表。应对踏上党的领导干部岗位后的种种诱惑,要避免成为两面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

人活于世,不能没有物质家园,这是人的安身之所;更不能没有精神家园,这是人的立命之所。何谓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指与物质家园相对应的,由群体的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远把自己定位在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中国共产党员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在群体范围上,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共产党员;二是在精神归属方式上,用政治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共同理想来归属精神;三是在思想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是社会主义最高理想;四是在思维上一贯要求隐性强制。通过坚定信仰,坚定精神追求,通过内心的自知自觉来规范共产党员的语言和行为。

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构建和稳固必须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群体认同总是和一定的文化相联系的。生活方式形成集体人格,精神价值。共产党通过党组织生活等生活方式,形成党的集体人格和共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不牢不稳集中表现就是两面人所表现出来的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讲话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传统文化中,比如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比如百善孝为先的思想等等,无不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虽然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基因,但是在一定范围内良莠并蓄。比如官本位思想,封建迷信思想。因此,对文化修养的选择,对精神家园意识观念的重视和修养影响着共产党员的言行和品德修养。

二、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不牢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文化的裂变纷争导致了共产党员的文化困惑

新文化运动两大使命:一为启蒙,用反省来实现启蒙。通过反省不仅发现自己的国家不是强国,而且发现自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要改变中国,除了必须变革制度,还必须改造人的精神素质、重新塑造人的灵魂。所以,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一边倒式的批判传统文化。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中国思想文化上的状态,简直是将数十世纪浓缩在一时。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五十四》中这样描述:“既自命‘胜朝遗老,却又在民国拿钱;既说是应该革新,却又主张复古: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相互自相矛盾。一切人便都在这矛盾中间,互相抱怨着过活。”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民不自觉的时时忧国,不自觉的把文化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破旧却未立新,带来的思想混乱和文化困惑一直延续到今天。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鲜花,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也不可能超然独立于社会精神家园之外,当思想文化的裂变冲击了全社会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就必然影响了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的稳定性。

(二)实用理性的文化选择引发了共产党员的文化疑惑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906年1月,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朱执信写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的片段。这些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富有革命实践性,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行动指南。在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中,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选择了强调实用,重视斗争。强调实用即认为有效就是真理。强调实用理性而忽略了思想文化层面的认同。重视斗争即重视阶级斗争。片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只是批判的理论。我们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显然不应该是这样的。

(三)转型时期的思潮碰撞加深了共产党员的文化迷惑

转型期思想碰撞加剧。像狄更斯所描述的那样: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充满智慧的年代,又是充满愚昧的年代;这是信念坚定的时期,又是满怀疑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又是黑暗的季节;这是遍布着希望的春天,又是让人绝望的冬天。人们拥着眼前的一切,却又似乎一无所有……理性主义与物质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自由相对,时时处处充满了对立和斗争。由于当下一些共产党员带着对新旧文化的困惑,又没有能够真正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灵魂,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价值碰撞下直面各种利益与诱惑时,就有那么一些人嘴里说着党纪国法,身体却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其实,更多的共产党员还在这其中挣扎着,如果再不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加以重视,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两面人”。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三、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的路径思考

(一)立足沃土,科学把握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最核心的精神气质是由自己民族的文化决定的,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就如同割断了精神的命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这棵大樹,终究还是要生长在中华传统文化这片土壤之上。我们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里汲取丰富的营养来获取自身更好的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比如传统文化精髓之人格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又如传统文化精髓之担当精神,再如传统文化精髓之孝文化。共产党人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

(二)守护灵魂,全面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

这对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的关键之所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全面学习和掌握,有三个层级,认知层面、认同层面 、坚守层面。每一个层级的进行和递进都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阅读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内涵丰富并具有时代性。我们只有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研读,深入学习才能反求诸己、溯本求源,才能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才能全面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才能筑牢筑牢共产党员精神家园文化根基。

(三)延续激情,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

红色文化里饱含的激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激励共产党人继续前行的力量,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守精神家园的坚实基础。

四、结语

展望未来,对共产党员最大的文化考验不是有多少种文化的冲击,而是在多元文化的浪头中能不能站得稳、看得清。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充实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做一个具有坚定文化认同和信仰认同的共产党员是责任却也是挑战。正如纪伯伦的诗歌里所说:“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我们要向历史的深处和未来的星空去找寻力量,用思想的火把照亮那片暂时困住我们的黑暗,用文化的鼓点唤醒还在光明中沉睡的灵魂,勇敢的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坚守住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党员之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