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研究

2017-03-07郭秀丽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延安时期政治

郭秀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建言立论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研究

郭秀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践行了整风整党、典型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宣传、关注舆论等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研究借鉴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经验,用以指导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延安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延安时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那些方法既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又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研究和学习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整风整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延安时期,党员的数量急剧增长,但是新发展的党员绝大部分出身于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受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思想或者封建思想的影响颇深。针对这种队伍成分复杂、作风不纯的问题,毛泽东号召全党必须认真地从组织和思想方面加强整顿。党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初衷,创造性地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开展了一场广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以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在实施整风整党的过程中,党还紧密结合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党的主要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开展自我批评,毛泽东说:“这些错误谁负责?我负责,因为发号施令的是我。我赔个不是。”[1](P580)延安时期整风整党的教育形式,开创了从问题入手开展学习的先例,通过整风整党既提高了全党的政治理论水平,统一了全党思想,又纯洁了党的组织,密切了党群关系。

(二)典型教育,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延安时期,党非常重视加强典型教育,鼓励各行各业树立自己的模范人物,并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工业上宣传代表人物赵占魁,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赵占魁运动”;农业上宣传劳动英雄吴有满,提出了“吴有满方向”;树立先进模范集体三五九旅,号召学习他们南泥湾垦荒种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大力宣传白求恩同志无私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边区政府还经常召开模范工作者和劳动英雄的代表大会,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这对边区广大的人民群众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通过树立和宣传百姓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加强典型教育,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它更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可以有效地引导受教育者对照、学习和效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三)加强宣传,关注舆论

虽然延安时期的宣传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党依然十分注重发挥各种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延安时期,处于宣传最前线的就是各类报纸。1937年,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成立,此后,《中央日报》、《解放日报》、《共产党人》、《大公报》以及各类通俗易懂的抗战宣传画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向人民群众开展政治理论、军事形势、党的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正如毛泽东所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P1318)除了报纸,广播也是党在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通过广播播放“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刘胡兰慷慨就义”、“坚持战斗的尖刀连”等典型人物和事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针对普通老百姓,党还利用秧歌剧、歌舞、演讲、信天游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老百姓转变思想,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毛泽东还多次接见外国记者,如阿姆斯特朗、埃德加斯诺等,通过这些国外记者的报道更大范围地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加深群众对党的认知。

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的研究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领导人民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在这一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视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早在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就已经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P139),并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教育环境并联系受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否则就会失败。延安时期的十三年里,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有效地解决了教育工作中“桥”和“船”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著名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并表示虽然因此被许多人认为是狭隘的经验论者,但是却至今不悔,因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调查,他认为这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并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2](P1308)。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延安时期,我们党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人到前线去、到敌后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国情,体会百姓疾苦,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革命斗争中,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在和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升华思想。

(三)教育方法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延安时期,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注意把握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根据各个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利益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首先要对教育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进而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果教育对象是工农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讲授法或启发法;如果教育对象是党、政、军的高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自主学习研讨法;而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则采用讲演与讨论并用的方法。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都能真正做到学有所得,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党在发展时期能以一敌百、以少胜多的基本经验。

三、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对当前的启示

(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与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密不可分的。“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任务是不能完成的。”[4](P109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我们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探索教育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以及教育方法的科学有效。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纵观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党始终坚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寓于革命、生产和生活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新时期,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类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及时地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同时理论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升华。在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从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信念,激发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做到“知”、“行”的统一。

(三)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和选择性显著增强,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必须在借鉴延安时期有效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实际情况和利益需求,探索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还应注意深入群众生活,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百姓,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抢占互联网这一重要的教育平台,把党的政治理念迅速、准确地传达下去,使教育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胡芬芳

2017-03-03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隐性逃课’问题研究”(L16BSZ054)的研究成果。

郭秀丽(1978—),女,满族,辽宁北镇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授,硕士。

D64

A

1671-2803(2017)03-0069-03

猜你喜欢

延安时期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开心一刻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