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的政协委员民主监督职能研究

2017-03-07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政协委员监督

叶 丹

(政协武昌区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61)

新媒体视阈下的政协委员民主监督职能研究

叶 丹

(政协武昌区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61)

新媒体已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开放性、互动性、适度性、多元性等特征,对激发参与热情、聚集民意,提升监督实效、改变监督观念和监督环境都产生了良好影响。政协委员应借助新媒体资源优势,在利用好政协组织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做好民主监督工作。

新媒体 政协委员 民主监督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重点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俞正声主席在《2015年全国政协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强化民主监督职能。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做到开展监督有计划、有题目、有载体、有成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网民的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信息传播形式,新媒体运用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在新的形势下,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如何更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新媒体优势,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尤其是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成为政协工作的重点。

一、新媒体的鲜明特点与对民众政治参与的深刻影响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不同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是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提供了民众参政的便利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载体广泛便利,传播行为日趋自由,其传播内容所依托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还有基于互联网和电信行业的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完全开放,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政议政的便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便于公众更为自由地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新媒体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人们可以获得从任何传统媒体得不到的信息,打破了精英阶层对媒体话语权的垄断,普通民众的声音也可以直达“庙堂”。2016年,中国政府网组织的“我向总理说句话”共接收网民留言183427条,其中1503条优质建言分10批报送至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民情民意直达总理案头,《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93处契合网民建议。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激发了政治参与的热情

新媒体的信息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不是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媒体间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全面互补、全面互溶,以达到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的全方位融合,它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单向直线的传播关系转变为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传播关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交流的场所,在新媒体平台上民众普遍表现出比较强烈的参与意识,任何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对同一问题直接发表意见和观点,做到实时相互交流,信息的互动性使受众实现被动到主动的改变。同时,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的实时交流,使得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很快地表达出来,从而顺利实现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并最终促成舆论的形成。近年来,“表哥”、“房姐”、“躲猫猫”等大量由网络掀起、并在网民的持续关注下得以解决处理的事件表明,新媒体舆论在推动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曝光腐败案件和违法行为,揭发社会不公等方面,发挥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成为一种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新生力量。

(三)新媒体的速度性增强了民主监督的实效

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跨越了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延伸了传播范围。新媒体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信息实现实时、快速传播,信息的快速传播使民众对事件的关注与评论更加广泛。作为公共的论坛,不同思想和观点的人可以在网络上直抒己见,相互交流,这不仅扩大了舆论参与的主体,也增强了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如果说报纸内容更新的周期以天来计算,电视以小时来计算,网络则是以分秒来计算。在新媒体参与下,事件的进展实时更新,调查的进度不断公布,事件的原委全景呈现。近些年来很多网络事件都是先有网民发现并发布信息,然后引发网络空间大讨论,再经过各大媒体转载最后由传统媒体介入从而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前段时间,备受社会关注的“魏则西事件”、“雷洋事件”,正是有新媒体时时跟进,深度的调查,营造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监督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政府对事件的妥善解决。

(四)新媒体的多元性聚合了广泛的民意

新媒体的传播主体较之传统媒体更加多元,除了传统的广播、报纸、电视等,网站、商业门户网、网络游戏公司、楼宇电视广告公司甚至每个新媒体用户都可以成为新媒体传播活动的主体。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不仅是传统的编辑和记者,而且增加了网站主编、游戏设计师、博主,甚至是每一位新媒体的使用者,因此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同时,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为民众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虚拟社区,用共同的兴趣爱好、信息关注点等将各地的民众汇集到一起,通过共同交流观点,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范围地凝聚起多数民众,为进一步形成强大的舆论创造基本条件。目前,知名微博、网络社区、QQ群、微信朋友圈、在线网络调查、新闻跟帖等成为民众建议、意见的表达主渠道,新媒体也成为新的民意聚集区。

二、新媒体对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促进作用

民主监督是政协组织的重大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这个独特的职能,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以及它所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影响也极大地促进着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发挥,创设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环境,改变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观念,开拓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一)新媒体创设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环境

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速度性、多元性等特征及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也促使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实践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政府运作透明化,行政信息公开化,公民的知情权逐渐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拓展了政协委员的监督空间和渠道。新媒体促使社会公众隐性的政治诉求得以公开地彰显,通过政治监督、舆论监督、网络举报、网上反腐、网民问责、网络议程设置,社会公众网络政治参与,创设了民主监督的新环境,实现了公众政治民主权利的落实,提升了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能力与民主监督的水平。

(二)新媒体催生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观念

新媒体因其独特的诉求内涵,已成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新锐,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影响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结构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成为引导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取向的“风向标”。政协委员在政治上和民意上有着广泛的代表性,政协的民主监督强调以委员为主体履行职责的重要性,不需要以通过法定程序做出决议的形式进行监督,因此民主监督的形式不仅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同时还具有很大程度的公开性。新媒体的鲜明特点与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特点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也极大地更新着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观念。

(三)新媒体开拓了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新媒体把整个世界联络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全球传播,为民主监督的信息沟通、交流讨论与舆论引导开辟了极为方便的新途径。除了传统报刊、广播之外,更多音像、电视、电影、出版、网络、甚至卫星通讯等都加入到信息传播平台中来。这种条件使政协委员的监督实践发生从量到质的提升:监督范围扩大、监督内容丰富、监督形式多样。新媒体不仅加快了情报的传播节奏,更改变了我们每天行动所依据的情报的基本结构,政协委员监督的“触角”得到延伸,可以以更多形式、持续无间断地接触监督对象的业务行为,改进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手段,实现监督“能力”的扩展。

三、新媒体视阈下的政协委员民主监督职能发挥

政协委员借助新媒体优势履行民主监督职责,是扩大新媒体影响和提升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一)借助新媒体资源,发挥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优势

政协委员要充分利用政协“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民意代表身份优势,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多关注、反映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借助新媒体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关注网络舆情,洞悉社会现状、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群众呼声、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梳理和关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无法触及到,或较难触及到的问题,丰富监督内容。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直达党政领导部门的高层次的政治监督优势,善于从网络中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程序,把群众分散、无序的反映变成代表政协组织或界别的意见建议,以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反映上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媒体舆论在社会知晓度、覆盖面方面的优势,注重宣传,扩大民主监督的社会影响,扩展民主监督的监督效力。集合人民政协的组织优势和新媒体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整体联动,让政协的“软监督”产生“硬效果”。

(二)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发挥政协委员“意见领袖”的作用

新媒体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相沟通和不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就是一种朴素的协商。而人民政协恰好就是一个协商共议、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凝聚力量、增进共识的平台,政协这种功用与新媒体功能相吻合,为政协引导舆论提供了新的渠道。政协委员中专家、学者、名人、能人居多,各类人才荟萃,委员要充分利用政协群众涵盖面广、信息资源丰富、地位较为超脱的优势,在社会热点、难点面前,早发声、敢发声,发表真知灼见,引领舆论导向,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做好引导人们思想和认识的“意见领袖”。鼓励政协委员尤其是网络“大V”通过使用BBS、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与群众展开交流对话,深入了解日常工作难以触及的社情民意,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和困惑,帮助群众了解和判断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效引导社会舆情。对重大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探讨,对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进行专业解读,对社会不良现象和问题进行公正批评和理性监督。以主流的声音、权威的言论压倒噪音和杂音,减少非主流言论的负效应,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此外,要发挥政协委员在消除社会“知沟”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对网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民众通过新媒体消解不满情绪,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三)加强新媒体的制度化,扩大政协委员民主监督的影响

新媒体的开放性、匿名性与主体多样性等特点,造成信息的准确性无法核实,虚假信息泛滥,情绪性言论较为突出。它妨碍人们获得真实信息,导致人们形成与现实不相符合的意见,严重的还会使人们产生思想上的混乱,甚至出现“舆论暴力”、“人肉搜索”等违法违规的极端行为。更有甚者在网上对政府或政府的政策加以诽谤和诋毁,混淆人们的视听,用“一边倒”的“舆论审判” 代替“司法审判”,干扰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化建设,实现网络监督和制度保障的有效接轨。在这方面,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可以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将新媒体舆论监督内化为政协民主监督的工作内容,通过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机制,将“舆论民情”进行分类整理,由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或解疑释惑,或形成提案、建议,上升为民主监督的形式,加大监督的深度和力度。同时,积极推进新媒体监督平台建设和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政协组织和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机制,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更及时地了解政协监督职能的发挥情况及所关心问题的解决情况。群众通过舆论的持续关注和跟进,延展政协民主监督的效能,切实增强民主监督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贺俊春

��日期]2017-04-18

叶丹(1980—),女,湖北武汉人,中信银行武汉分行高级业务经理,政协武昌区委员会委员。

D627

A

1671-2803(2017)03-0027-04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政协委员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增强基层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夯实监督之基
政协委员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侨眷政协委员韩汝芬:为弱智儿童康复呕心沥血感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