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
——十九大报告历史方位新论断的内涵

2017-03-07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强国现代化特色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邱 巍

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点,聆听时代声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鲜明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以这一对当代中国所处历史方位的最新论断为基点,深刻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全面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及具体部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

一、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使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超大型发展中国家,连续三十多年经济总量以接近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增长的速度之快,持续的时间之长,涉及经济总量的规模之大,在人类历史上都是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十一位。改革开放之后,不断前进。2000年超过了意大利,2005年超过了法国,2006年超过了英国,2007年超过了德国,2010年超过了日本,现在已经是日本的两倍,稳居世界第二位。按照世界银行的PPP(购买力)评价,2014年底,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未有过如此光明前景的经济基础。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建立在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之上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过去五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过去五年,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我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五年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才可以这样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对时代问题和时代声音有了新认识。这一新认识集中地体现为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我们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党的八大提出,十一届六中全会完整表述的判断的改变。

这一改变的现实基础,在报告中进行了明确分析: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一分析,突出体现了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发展的使命与担当。今天中国的“物质”已经相对丰富,人民群众如今在生态环境、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安全稳定等方面抱有强烈期待,而这些都远远非“物质文化需要”所能概括。当我们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很难描述今天中国生产力现状。时移势易,根据新情况,对我们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的判断具有重大理论和政策影响与意义。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不平衡”是就发展的领域和范围而言,需要解决的是公平和共富的问题。“不充分”则是就发展的层级和质量而言,需要解决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自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认为社会主要矛盾是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新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是过去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实践的理论概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义与方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报告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方面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在“7.26”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这样最新的理论概括。

四、新时代要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这一新时代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从本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而本世纪中叶,则是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面现代化,本质是实现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巨变。中国目前从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来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但我国目前还不够强。从“大国”到“强国”的提升,根本是从数量向质量的提升,从效率向公平的提升,从硬实力向软实力的提升。十九大报告的一个新提法,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深化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五大文明”框架,并作为全面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富强,而且需要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需要富裕中国,而且需要建设法治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平安中国;不仅要实现制造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军事强国、海洋强国,还要实现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制度强国、文化强国。

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报告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军队、一国两制、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提出要求。经济建设上,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治建设上,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上,突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建设上,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生态建设上,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报告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初心不忘,方得始终,复兴梦圆,玉汝于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定能实现。

猜你喜欢

强国现代化特色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边疆治理现代化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中医的特色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完美的特色党建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