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

2017-03-04沈木呷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彝族学前教育

【摘 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也是儿童终身教育的关键期。本文将分析目前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彝族;学前教育;办学体制

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均衡现象,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间、城市与农村间的差距近年来被不断扩大。由于学前教育是关乎儿童终身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少数民族区域学前教育办学体制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彝族农村地区为例,深化对彝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认识。

一、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现状分析

(一)调研结果

笔者通过走访云南昆明、楚雄等地彝族地区,对当地学前班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现将对弥勒县新哨镇调研结果记录如下:

新哨镇总彝族人口22198人,为全镇人口的62.1%。在1987年之前,该镇学前教育以家庭式教育为主,缺少专门场所进行彝族儿童的学前教育。同时,由于忙于农活,父母常常没有时间照顾学前儿童,多交由老一辈教养。但是在国家教委的推动下,学前教育开始走入新哨镇。最初该镇学前班教师均由本地小学教师兼任,并且直接由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管理。当时,学前班与一年级同堂上课,教学内容小学化倾向比较显著。在国家推动“公平教育”的背景下,新哨镇在响应“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号召下,将原小学均停板,并集中所有学生至行政村完小上学。这一段时期学前教育处于空白,而且新哨镇经济落后,而且居民居住地十分分散,因此长期无人开办民办幼儿园。

除了走访新哨镇外,笔者还走访了红河哈尼等地,各彝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主要有以下两类:民办公助乡镇中心幼儿园与个人举办混合班。

(二)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现存问题

1.公办幼儿园相当匮乏

对于大部分彝族地区,几乎无任何公办的学前教育机构,仅仅存在一些个人举办的混合班,这常常由于彝族地区居住分散所致。实际上,个人举办的学前班数量也很少,并不是所有幼儿都有机会接受此类学前班的教育。可见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充分重视,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将很难得到发展。绝大多数幼儿园都由个人举办,政府或者教育机构仅仅给予数万元补助,导致幼儿园师资无法保证,教育设施也很不完善。

2.学前教育供给不足

在少数民族教育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自然村小学大多撤并,原有学生均转移至行政村完成学业。对于彝族农村地区,仅有三分之一地区有学前班开办,且大多位于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与之距离较远地区的家长不得不放弃孩子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而且,彝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办学极少有社会力量参与。

二、彝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问题产生原因

(一)整体规划不合理

学前教育目前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其公益性无法保证,因此功能实现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尽管不少学者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然而各级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九年义务教育,并主要体现在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

由于缺少发展学前教育的扶持政策,以及法律保障,部分贫困地区干脆集中精力发展、规划义务教育,直接忽视学前教育。

(二)彝族农村地区经济落后

由于彝族地区多集中在高原地区,与外界交通不畅,而且环境条件差、不适合作物生产,不少当地居民甚至很难达到温饱状态。经济的极度落后使得幼儿园举办很难成为现实,而且小聚居大分散的人口分布也使得部分社会力量有心无力,很难真正解决所有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

(三)财政投入过低

我国中央财政中未针对学前教育专门设置经费预算,因此幼儿园的开办往往依赖于入学费用收取。举办学前班的费用收取会打击部分贫困家庭的积极性,实际上,收取的费用也很难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使得彝族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三、优化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措施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應当由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协同建设与发展。

(一)确立“公平”基本原则

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为了改变彝族地区学前教育现状,必须由政府主导,给予一定教育补偿,从而维持教育均等。例如可以设立专项财政,帮助彝族地区幼儿都能想有学前教育的权利,这也是国际上学前教育开展的主流趋势。

(二)学前教育公益性发展

由于国家发展阶段限制,通过国家包办学前教育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让市场适度介入到学前教育办学中。从单一到多元是彝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地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应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存的办学体制,抓住一切资源扶持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特点之一是办学灵活,因此可以在原本不适合举办公办幼儿园的区域建立民办幼儿园。对于由社会人士投资的幼儿园,政府应给予入学幼儿一定补贴,协助幼儿园拓宽招生范围,并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更多彝族农村地区幼儿也可以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率先实行免费一年学前教育

彝族所在地区通常为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合农作,导致经济发展相当困难,使彝族地区经济水平、教育水平远远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彝族农村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不足,政府有必要为当地幼儿提供一年免费的学前教育。对于人口密集自然村,直接进行学前班的办学;对于人口密度小的自然村,取若干距离近的自然村选择最为合适的办学地点。

总结

学前教育是开展终身教育的第一步,是智力开发、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我国彝族地区,尤其是农村区域的学前教育情况并不理想。只有建立起由政府主导、公办为主,同时结合由社会力量作为支撑的民办补充,方可实现最适合彝族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

作者简介:沈木呷(1983-),男,四川省西昌市人,民族:彝,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大专。

参考文献:

[1]曾彬.彝族地区3-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调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18-21.

[2]刘继琼.利用彝族自然崇拜开展幼儿“三生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3,01:85-86.

猜你喜欢

彝族学前教育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彝族器皿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