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木偶带动大产业

2017-03-04郭丹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

【摘 要】起源于台湾的霹雳布袋戏,自1984年走上屏幕以来,凭借天马行空般的剧情和电脑特效打造的江湖故事系列电视剧、电影及种类繁多的衍生周边产品迅速独占布袋戏界鳌首,以惊人之势席卷海内外市场,建立起一个“霹雳帝国”。这种文化与商业结合的模式是对传统文化模式的突破,具有全新的传承理念以及较强的社会实践性。

【关键词】霹雳布袋戏;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转型

一、布袋戏的历史发展沿革

布袋戏起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福建泉州,清中叶以后传入台湾,得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电影电视动漫产业的冲击,布袋戏文化的发展起起落落,甚至一度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直至20世纪80年代,霹雳布袋戏突破以往的传统格局,使不到一米高的木偶一跃荧屏摇身一变成为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戏迷的“偶像”,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霹雳帝国”。由“十车书”黄强华、“八音才子”黄文择带领的布袋戏,因每出剧名皆有“霹雳”二字而得名。2014年10月7日,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霹雳公司在几座铁皮房搭建的大棚内、用一只只不到一米高的木偶,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构建出一个刀光剑影、剧力万钧的江湖,成功地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转型浪潮。

二、霹雳布袋戏的文化转型

(一)霹雳布袋戏对传统布袋戏的传承

之所以称其为布袋戏,是因为戏偶的头是用木料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偶头、戏偶手掌与足部外,戏偶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从一块朴实无华的木头,经过雕偶师的打磨、抛光、上色、造型,最终登上舞台,这就是布袋戏传承了数百年仍令人为之惊奇的古老工艺。霹雳布袋戏保留着传统布袋戏“一人绎千角”的口白特色,男女老少均由一人配音,独特的闽南语古音平仄、生动韵味。霹雳在开发国语版本的同时,也从未放弃这种传统口技。

传统布袋戏的剧情多是选取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故事传奇,即便如今有所创新,故事内容与之前大相径庭,但其在潜移默化中以四维八德、忠孝仁义教化人心的主旨并未改变。每一布袋戏人物出场,均有其独一无二的出场诗。诗号融入百家哲思、历史典故等中华古典元素。或介绍此人性格特点,或阐述此人一生。

(二)霹雳布袋戏对传统布袋戏的创新

相较于早期的八寸戏偶,霹雳布袋戏的戏偶高约一米。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戏偶的造型也越来越拟人化。从玻璃眼、真实植发能、够活动自如的塑胶手涡轮腿,无一不展示着布袋戏水平的提升。黄强华放弃传统戏码,以“清香白莲”素还真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侠肝义胆、群雄逐鹿、恩怨情仇纠葛难分的江湖武林。剧本由编剧组集体制作,支撑着多线并进、暗线伏笔的庞大剧情,这也是霹雳布袋戏经久不衰的成功因素之一。在人物形象上,虽然仍沿用传统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定位,但霹雳摆脱传统印象,使人物善恶不再泾渭分明。霹雳跳出传统武侠的框架,巧妙地运用时下各种流行元素。它极擅长以角色的命运与矛盾冲突彰显强烈感情,烘托氛围。霹雳布袋戏采用与电影拍摄相同的布置,力图追求拍摄效果。在声光影音方面,现场爆破、烟幕效果,和电脑3D特效的后期处理,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张力。霹雳的另一创新特色便在配乐,早期布袋戏多用传统乐器吹拉彈唱,霹雳布袋戏大胆地将笛箫琴筝等东西方乐器相组合,颇有百家争鸣之势。

(三)霹雳布袋戏的商业运营模式

1.是影音租售

这是主要的盈利方式,占总营收63%。自1991年起,霹雳成为台湾影音出租市场的霸主。在台湾全省1,800多家录影带及影音租售店中都有霹雳剧集的租阅专柜,其出租率更在全台所有电视剧中排名第一。

2.是电视播映

1995年成立了台湾第一个以布袋戏为号召的电视频道——霹雳卫星电视台。年收入达近6,000万台币,占总营收10%。

3.是电影制作

2000年的《圣石传说》票房过亿,打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2016年的《奇人密码》采用最新拍摄技术进军电影市场最前沿。这些无疑提高了布袋戏的市场地位,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是衍生文创产品

霹雳公司在台湾高雄、宜兰等地设有直营旗舰店,定期推出公仔、文具等周边商品,每月发行月刊、成立角色网路后援会以满足戏迷需求。并紧跟时代潮流开设网店,引领时尚,刺激潜在消费需求。还开发了以霹雳剧集为背景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在电子商业市场进一步发展。

三、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秘诀分析传统文化的前进方向

霹雳以布袋戏为出发点,跨足各个娱乐消费领域,其艺术文化成就及娱乐商业价值,使之不仅成为台湾本土文化的霸主,更成为台湾最具独特性的文化及影视娱乐业的代名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交融、传统技艺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并通过商业平台及市场运营传播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原有基础上改造的同时又保留了属于布袋戏的特色,完美地保持了传统文化的新鲜度,使之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抓住了大众的需要、未来的需求。

作为文化转型的一大成功案例,霹雳布袋戏所创立的多元化、多种产业并行全方位发展的模式,正是我国传统文化转型文创产业可借鉴的——可以弥补我国传统文化创新模式的不足,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探索更新。

四、结语

霹雳布袋戏的前进路上亦有挫折,2010年的930火灾事件使其元气大伤,但霹雳并未一蹶不振,而是重振旗鼓再度启程。作为新一代开拓者,我们应当学习“霹雳精神”,立足于群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直面挑战,争当传统文化时代化的先驱而非“先烈”。

作者简介:郭丹(1996.01- ),女,江苏镇江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会计学。

参考文献:

[1]张芸.基于迪士尼模式的霹雳布袋戏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石含壁.从霹雳布袋戏的成功看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商业运作[J].大众文艺,2011(13).

[3]石理恒.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开拓大陆市场的探析——以霹雳布袋戏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4]林银焕,胡新地.台湾霹雳布袋戏与两岸文化创意产业[J]. 艺术:生活, 2011(0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创新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