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躲进冷门成一统 管他春夏与秋冬

2017-03-04张萌

神州学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冷门热门考古

张萌

如果你“有幸”就读于计算机专业,这辈子也许总有机会收到那么几次这样的请求:“帮我修个电脑呗?”“帮我挑台笔记本吧。”“给我修修照片。”……对于这种常见专业我们尚存这么多误会,那么那些冷门专业恐怕更会让我们“脑洞大开”吧?提到考古,脑海中也许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张“满面尘灰烟火色”的 脸,而奢侈品专业则是满眼的珠光宝气,毕业铁定会接触大把社会名流。

就读于这些一般人接触甚少的专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所谓的冷门热门是否就是选择专业的风向标?到底要如何选择专业这个看似将决定我们未来之成败的敲门砖?就让我们看看下面这 两位 就读于所谓“冷门”专业的同学,是如何从自己的学科中找到人生乐趣的。

别人在问我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我总会卖个关子,只说学的是冷门,给那人5次机会去猜,一般都能猜对。如果没猜对的话,肯定是压根就没想到这个一般人从来不去想的学科。你也许已经猜出来了,我学的是考古。

于是你又问了:“肯定会鉴定文物咯,我家有个玉器,哪天我拿来你帮我鉴定鉴定呗。”很是抱歉,我实在不想吹灭你心头的那把火,但说真的,我是真不会啊!再说了,本来硕士阶段学的就是动物骨头的科学研究方法,后来去了美国,中国考古一门课没学,本科仅有的那么点历史考古知识也都离我而去了,估计还给老师老师都不要。

有个微信公众号曾评出十大冷门学科,按照中国发榜顺序的一般规律,越靠后排位越高。原本认定肯定会在榜单最后才能看到“考古学”,结果竟然排在倒数第二!我好奇地把页面往下拉,找到了比考古还冷的专业——殡葬管理。我的一位老师看到这个榜单说,最冷的两个专业都是研究死人的,我补充说,一个研究刚死的,一个研究死了很久的。

当时此文在我的朋友圈里呈霸屏状态,估计在殡葬管理专业的小伙伴那里也是如此吧。殡葬管理人员是值得尊敬的,他们用双手帮逝者维护了最后的尊严。大家真应该在有生之年结识一位优秀的殡葬专业人士,毕竟都有需要人家帮助的那一天。考古人士研究的是诸位的祖先,担负的任务是“替死人说话,把死人说活”,也是值得尊敬的,毕竟他们研究的人与大家有着无法割裂的联系。

我听过不少这样的叹息,“我原本就想报考古专业的,可惜我妈不同意!”3年前在阿拉斯加发掘的时候,领队凯丽·格拉夫教授提到了著名的英国考古学家保罗·迈勒斯教授被授爵一事。不知道是不是女王有意为之,她让查尔斯王子代她授爵。庄严的典礼后,两位老爷子坐到了一起,查尔斯王子对新封的老爵士说:“我原本就想学考古的,可惜我妈不同意,于是学了艺术史。”看来不管是王孙贵胄,还是平民百姓,是欧罗巴,还是神州大地,天下父母都一样,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我也曾和学钢琴的同学说,你们可以兼职教小孩子弹钢琴,但不会有父母给孩子找个考古家教,也许这就是两个学科的最大差别。

中国人喜欢用温度来形容学科,也喜欢用之表达日常的感觉,比如“冷笑话”。我问过我的美国朋友听没听过“cold joke”,他们没听过,后来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个词,叫做“dry humor”,根据那本书的描述和我对它所描述的那个人的了解,十分确信这个“干幽默”对应的就是“冷笑话”。

很多年前在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冷门大学与热门大学,其中热门大学的热门专业更是竞争惨烈,不是省状元都不敢报。从整体上看,为了进化,为了提升自己的适应度,很多学子都投入到了火热的学科之中,去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

然而,老天是公平的,尽管有些学科很热,并不是每个人都炼成了钢铁;尽管有些学科很冷,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冻成了冰棍儿。原因很简单,寒来暑往,构成了天道循环,万物皆有主,人道自去寻。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各个学科所能容纳的人数都保持在了自己的区间内。由于一些学科很是基本,从来没有在专业设置上被继续划分下去,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主要就是文、史、哲这三类,继续划分也是研究生教育的事。这三大学科在最近这些年也没有热过,从其名称上也看不出什么耀眼的地方,反而偏向应用的学科很是吃香,比如新闻、商学和法学。这也是很好理解的,电视上亮相的很多是记者,大家会不自觉地把商学与钱联系起来,名律师也收入不菲。

只不过,这些都是围城之外的视角。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没有多少人成为了成功的主播或记者,商学院毕业的也没有多少人叱咤商场、腰缠万贯,法学院毕业的不一定能成为名律师或法官。毕竟,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办了这些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难以计数。相比之下,一些所谓的冷门学科虽然近些年来有扩招现象,但还是维持在了比较小的规模,一方面招生的学校少,另一方面则是每个系没有那么大的招生量。

“冷”与“热”终究只是相对的测量,也是体感。就像在夏天,20℃是凉爽的,而在冬天,20℃则是暖气屋的温度,忘了脱掉羽绒服可能还会中暑。在专业上,我们所感知的冷与热是以自身作为根据进行测量,而且是把专业与冷热挂钩。其实,在冷门中也有偏热的,热门中也有偏冷的。面对这么复杂的世界,真的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什么才值得我用这仅有的一生去追求?”

这个问题太大了,身在此山中的我们无法自己得出答案,于是很容易根据公共信息作出最可能有利于自己的判断,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自然界也有此行为。作出选择之后,在长达十来年的学习中和之后几十年的竞争中,想必很多人尝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选择热门的可能发现自己选错了,有的提前转行了;选择(或被选到)冷门的可能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并作为了一生的事业。

高考之后短短二十几天作出的人生选择,而且是在对围城之内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很难说选对还是选错了。大学读书期间才真正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在人员流动与资源流动的复杂环境中去思考纠结在心中的那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那里去?”

这是人生的真正开端。

身处冷门,自有冷门的乐趣。由于圈子比较小,上下几届的同学都可以认识,也会认识很多外校和研究机构的老师和同学。而最大的乐趣,可能也是痛处所在就是:不可能像其他成功人士那样风光地生活。毕竟,人家在勤奋与风险投资中可能经历了我们不敢去做的事,他们的生活也是应得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活出自己,去开创自己的人生。

学习冷门学科有个绝佳的好处:你懂的别人很少会懂,别人懂的你至少知道些。以考古为例,去博物馆从来不需要导游,都是回忆自己所学仔细看文物,看到老师讲过的遗址和文物都会十分兴奋,心里大呼:“我终于看到你的真容了!”前年去看秦始皇陵兵马俑,听师弟娓娓道来,很多是导游台词中没有的内容。

考古人士出野外比较多,也会在一个遗址守候很长时间,于是就有了体验过去的机会,我们可以慢慢摸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幸运的话还有青铜器、金银器和玉器,去体会古人的社会生活和审美感受。来到美国之后又有了很多机会,学了各个地区的考古学,如果以后有機会可以去参观非洲、欧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遗址,去贯通所学的世界史前史,想必很多人会觉得很酷。冷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cold而成为冷门,而是因为cool才让人喜欢和恋恋不舍。在阿拉斯加,在克洛维斯,在查科峡谷,我总能领略大自然的魅力和人类的开拓精神,去体会生死轮回、万物相生相克的天道。

身处冷门,并不是孤芳自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其实所有学科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不去了解现代社会发生了什么,就不会认识到古代社会是怎样运行的,与当今有何共通之处,又有何区别。历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援引此句,一切考古都是考今。我们理解过去是为了理解人自身,理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冷门专业的学者一直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关心着国计民生。

冷门是安静的,在这个小楼里有人类的过往和智慧,不必理会寒来暑往。冷门的学者们虽不过多地参与社会事务,但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

(作者系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在读博士生)

猜你喜欢

冷门热门考古
冷门继续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疯狂猜图
考古与论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本月热门产品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