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军需社会化战时动员体系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

2017-03-02朱克勇赵骥越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1期
关键词:基本原则

朱克勇++赵骥越

摘要: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社会化保障,即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为国防动员体系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科学的领导体系、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动员法规和符合客观实际的动员计划。本文重点探讨建立军需社会化战时动员体系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

关键词:军需社会化;战时动员体系;基本原则

1 建立军需社会化战时动员体系的必要性

1.1 顺应信息技术战争对军需保障需求的必然选择

军需保障在现代信息技术战争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在社会化保障力量大量应用于后勤保障的今天,战时单靠部队自身军需保障力量组织保障的路子已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必须走动员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路子。但是,部队社会化保障力量的平战时运用存在矛盾,平时相对松散的管理机制与战时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存在矛盾,平时依托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自由缓慢与战时保障能量的瞬时聚集释放存在矛盾,地方人员的利益追求最大化与战时保障军队作战的危险性存在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依靠建立高效的战时动员机制,以及相关法规的协调与规范。

1.2 确保军需保障社会化改革继续推进的需要

在现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部队在改不改、怎么改、在多大范围改,依然存在不同的认识和顾虑,从而使改革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确保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在战时能否快速高效的转化并满足战时军队后勤保障的需求便是主要疑虑之一。也就是说,只有以精干高效的战时动员机制做保证,军需社会化保障改革才能推广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利用具有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平时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在战时必须动员转化才能成为战时的军需保障力量,而要达到顺利而快速的这种转化,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来为其提供保证。

1.3 国家经济动员在内容上没有涵盖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

目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但国家的经济动员没有完全涵盖地方力量,更没有涵盖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这一特殊的地方力量。既然現行的国民经济动员机制没有涵盖后勤保障社会化,那么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战时动员机构为了在战时能够将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能够快速、高效、顺利地动员起来,成为战时动员力量,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制。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包括了饮食社会保障力量,被服装具社会保障力量,商业服务社会保障力量,军需装备生产与维修社会力量等的动员。无论是平时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动员准备,还是战时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动员实施,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法律制度作保证,就不可能顺利进行。

1.4 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动员机制

未来信息技术条件下作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难以预料,军需保障重心、保障重点也将会随着战场情况的变化而时时变化。这就要求军需保障系统必须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应急机动保障工作,提高保障的时效性,在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满足未来战争对军需保障的需求。这就要求国防动员机制建设更加完备、更加全面,必须建立专门的机构,形成稳定的机制。在组织领导上,要求高度集中统一,减少条块分割,加强综合协调,确保整个国防动员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实施;在机构设置上,要求精干高效,职权和责任相一致,确保平战快速转换;在法规计划上,要求建立配套的法规体系,实现基本法规和专项法规相互衔接,综合规划和专业计划紧密结合,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展开动员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动员准备。海湾战争中, 美军后勤保障战时动员机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整个战争中动员了73 家公司为部队供应食品、服装和药品;全国1/3的民用企业突击生产沙漠地区急需的后勤装备和军需物资,总价值近300亿美元;9000多名承包商雇佣人员、5000多名文职人员为部队提供直接保障,26家承包商承担了大多数装备技术维修工作。在伊拉克战争中,尽管战争规模有限,美军仍依法征用了35个客运和货运航空公司的远程运输机近650架,租用本土大型商船50余艘、国外8艘,输送了大量的后勤物资,不计其数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创可贴等,对赢得战争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实践表明,科学完善的社会力量动员机制,是战时确保后勤保障顺利进行的有利手段;建立科学完善的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动员机制,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制越健全、越精干、越高效,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转化为战争军需保障能力的速度就越快、越充分,获得战争胜利的机会和把握就越大。

2 建立军需社会化保障战时动员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立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机制,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国防建设理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国防建设的论述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提高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效率和军队作战军需保障能力为根本目的,贯彻平战结合、军政结合、军民兼容的方针,全面加强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组织体系及法律制度建设,加速建成精干、高效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机制。建立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机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2.1 精干高效与实虚结合

和平时期,为了既保证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准备工作的落实,又不影响正常的军需保障活动,又不浪费国家的资源,对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构的设置,应坚持精干高效、虚实结合的原则。精干高效要求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机构要层次分明,程序简化、人员精干。虚实结合,就是NJ军区后勤社会化保障办公室和各级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的组织协调机构,可实设精干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构,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工作。同时军地各级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的底层相关机构,可虚设由相关部门兼职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构。

2.2 责权明确与负有权威

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集团军后勤保障部门,又涉及到地方各个层次的政府机关,同时又涉及社会各类不同的企业、集团甚至公民,这种参与面众多,涉及范围广泛的工作,如果没有高度的权威就难以实施,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战时动员的统一筹划和指挥调度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应在国家机关和军队中设立具有很高权威的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机构,平时负责统一计划、部署、安排、监督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动员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战时负责军需社会化保障力量的顺利动员,使其能够满足作战军需保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裕万,谢守和,张宗凡. 武警应急可持续军需保障力量优化分析[J]. 网络财富. 2009(07)

[2] 杨德云.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军需保障探要[J]. 军事经济研究. 2008(08)

[3] 宋忠平,张月顺. 着眼打赢 立足创新 做好军需保障准备[J]. 军事经济研究. 2006(05)

[4] 宋忠平. 适应登陆作战特点 做好军需保障准备[J]. 军事经济研究. 2002(09)

[5] 魏勇. 知识经济时代军需保障改革前瞻[J]. 军事经济研究. 2001(06)

猜你喜欢

基本原则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如何编写高中物理导学案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